習近平提出「新質生產力」後,各地爭相研究此題目。圖為習近平2日視察天津的軍營並發表講話。(美聯社)
繼「高質量發展」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期又喊出「新質生產力」的口號,專注於特定科技領域的突破,外界解讀,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重心的轉變,也反映出北京當局對中國科技不如美國的情況愈發焦慮,不惜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試圖要能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國之音報導,人習近平去年9月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以來,已成為各地方政府、專家學者積極討論的熱詞,以「謀破題之法」。對於新質生產力的含義,新華社在報導時解釋,新質生產力指的是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揮別高耗能生產,轉向新式能源、材料及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新興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
习近平大谈“新质生产力”分析:反映科技落后焦虑感 https://t.co/k9DUORICoG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February 5, 2024
報導指出,「新質生產力」反應的不只是提振疲軟經濟,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梁書瑗表示,北京當局一開始提出「高質量發展」,是要完善中國經濟制度,涵蓋科技創新、國企改革、三農問題、智慧產權等,但美中科技戰、貿易戰暴露中國在科技領域跟美國之間的真實差距,才讓習近平更加迫切致力於科技創新,所謂「新質生產力」就由此而來。
梁書瑗表示,美國掐住半導體,帶給習近平巨大壓力,「他就好像整個地動山搖了起來,變得非常的迫切開始去提(新質生產力)」,既然半導體難以追趕,就加強發展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等優勢領域。
全國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黃健群進一步指出,新質生產力其實可以與北京當局近期打壓線上教育、電子遊戲、網路科技等行業連結,這些打壓目的都是要「脫虛向實」,將中國的人才「往實驗室裡趕,專注成為當前國家更需要的新質生產力」。
華府「資訊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則認為,科技創新與發展模式都是在市場供需關係中應運而生,這個過程從來不是精英階層或執政者所能倡導產生的,所謂「新質生產力」符合習近平慣用口吻,創出新名詞之後,就要屬下官員學習解讀,但實際上只是在掉書袋,無助於解決中國當前面對的經濟問題。
习近平在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提出新概念,新质生产力。他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看来共产党老祖宗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在习看来已经过时了,需要他创造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
— 邓聿文 (@dyw1968316) February 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