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師解密!古代的醫學技術 有辦法阻止屈原自殺嗎?

汪漢澄 2023年08月07日 07:00:00
中國男星馬可在電視劇《思美人》中飾演屈原(圖片取自網路)

中國男星馬可在電視劇《思美人》中飾演屈原(圖片取自網路)

(上篇請點這裡

 

現存最早,最權威的中國傳統醫學著作是《黃帝內經》。根據考證,《黃帝內經》成書於漢朝,比屈原的時代晚了一百多年。所以,其實我們不清楚屈原同時代的醫生們是怎麼看病的,但可以合理的推測,他們沒有看過《黃帝內經》。不過假如我們相信《黃帝內經》的假託,說它的理論其實是來自於更久遠以前的先賢的話,那麼屈原所能見到的醫生,研讀的應該也是同一套醫理。

 

《黃帝內經》五臟觀(麥田提供)

 

什麼樣的醫理呢?《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後代醫家們對此有諸多的詮釋,比方:「五氣,五臟氣也。喜怒等,心、肺、肝、脾、腎五志者。」「五臟,謂肝、心、脾、肺、腎。五氣,謂喜、怒、悲、憂、恐。」「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人有五臟,化為五氣,肝風、心暑、脾濕、肺燥、腎寒。風則生怒,暑則生喜,濕則生憂,燥則生悲,寒則生恐,是寒暑燥濕風,以生喜怒憂悲恐也。」

 

 

說得很清楚。這些「先秦」的醫學家們,並不會把人的大腦,以及蘊藏其中的精神狀況當作是獨立的課題,而是把它們與(1)胸腹內的臟器,(2)外在環境的「寒、暑、燥、濕、風」掛鉤。比方說,罹患憂鬱症是因為這人的肺臟有問題,可能再加上處於太濕太冷的環境之故。所以要怎麼治呢?最合理的治療,應該就是開具一些「顧肺」的藥方服用,也許再穿暖些,烤乾點吧(屈原最後還是自殺,但至少他不怎麼咳嗽了)。

 

要是屈原覺得他所遇到的「中醫」不靠譜,萬里跋涉順著當時還不存在的絲路,硬是走到西方文明之源希臘去求醫的話,將會如何呢?有點可惜的是,那時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西元前四六○—前三七○年)已經辭世近百年,屈原無緣得見,但有很大的機會,他可以向那些從希波克拉底一脈相承的優秀徒孫,徒曾孫們求助。當時的希臘醫生,把憂鬱症稱作「melancholia」,並且對它的成因與治療已經有著相當的定見。

 

希波克拉底時代的醫學家們,對人體以及疾病的認知,建築在哲學之上,具體言之稱為「體液學說」:人體是由四種體液構成—血液、黏液、黃膽汁與黑膽汁。血液的特質是「熱」與「濕」,黏液是「冷」與「濕」,黃膽汁是「熱」與「乾」,黑膽汁則是「冷」與「乾」。

 

希臘羅馬四體液觀(麥田提供)

 

體液若是失衡,就會造成各種不同的疾病。比方憂鬱症就是典型的「黑膽汁病」,肇因於體液的過度乾冷,當然需要加以矯正。矯正的方法,就是多多服用具備「熱」與「濕」特質的食物或藥物,龍蝦與兔肉是不錯的選擇,可惜當時的希臘還沒有胡椒,否則加上大量具熱性的胡椒更妙(屈原最後還是自殺,但至少他不那麼瘦了)。

 

不遠萬里而來的屈原將會大失所望,因為這些西方醫學的祖師爺所想所做的,居然跟自己祖國那些名醫的「寒暑燥濕」出奇地神似。他們明明互相沒有見過面,也沒有網路視訊,到底是在哪兒偷偷開過研討會來著?

 

古希臘的體液學說,後來被羅馬帝國最有影響力的醫師學者蓋倫(Galen,西元一二九—二一六年)承襲,獨領其後西方醫學風騷達千餘年之久,被當成學術真理,無人質疑。因此一直到中世紀結束為止,醫師對憂鬱症的認知了解均處於停滯狀態,毫無進展。到了文藝復興之後,才開始有人提出,憂鬱症或許是一種肇因於思想與心智因素的異常,而不是什麼乾冷膽汁的過剩。

 

 

十九世紀初開始,西方出現了真正的近代精神醫學。醫師們首先為精神疾病做出了更正確與更細緻的分類,不像前人那樣以一句「他瘋了」帶過。進而也開始正視精神疾病同樣是疾病,認為病人理應得到更人道的病患待遇與治療,加以適當的研究,不能像之前那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把精神病患者當成罪犯囚禁起來。

 

時間進入二十世紀,整個腦科學領域飛躍的進步。人們開始確知,大腦的各個部位掌管著人的感情與行為,其運作主要是經由電氣活動與化學物質的變化,適當的操弄這些元素,就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感受與行動。隨著這個認知,精神醫學領域開始突飛猛進的發展。一九五○年代以後,各種能夠有效改變心情的精神藥物,包括抗憂鬱藥物等紛紛的出現,並且馬上風靡了全世界,證實了所謂的「心情」與「心理」,其實均有其大腦生理病理的根由。

 

二十世紀的下半,更新與更有效的抗憂鬱藥物不斷的被研發出來,人們對憂鬱症以及憂鬱症患者的看法,可以說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憂鬱症同樣是個身體的疾病,不過就是大腦迴路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罷了,加以矯正即可。就如同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胰島素等藥物來控制血糖,憂鬱症患者也可以用藥物來控制心情。

 

 

當然,大腦運作的精微之處,尚遠非現代科學所能完全掌握,憂鬱症的生理化學變化之複雜,也絕非吃幾顆藥所能解決。這也就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我們對憂鬱症所採行的最佳方案,是一種「多面向」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包括像行為認知治療、運動、社會與家庭的心理支持、社交活動與嗜好等等,相輔相成,不難大幅改善憂鬱症患者的症狀與生活品質。

 

這一切成果,歷經幾百年來的科學累積,遠非堅守「天人交感」與「體液平衡」幻想的中西古代醫學家做夢所能想像。當然,屈原也就享受不到了。不過,如果屈原生在今日,就一定能受惠嗎?倒也不一定。因為一個人想得到幫助,要先能見到自己的問題才行,就此而言,他可能還需要別人的適當引導。

 

屈原自己所作的〈漁父〉當中,也有描述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提到的與那位漁父的邂逅,比司馬遷的記載多了後面一段結尾,在屈原辯駁並拒絕了漁父的人生建議之後: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這段話什麼意思?就是這位漁父看屈原講不通又不識好歹,顯然已經沒救,所以懶得再理他,自顧自地去了,呵呵。

 

這位漁父,正代表了一般憂鬱症患者身邊的旁觀者們。他們自己的人生觀合情合理,判斷力健全,並且對「想不通」的可憐人懷有善意,想要盡自己所能來「點醒」他。然而漁父這樣的人善則善矣,卻絕對不適合擔任自殺防治專線的志工。

 

想要幫助到憂鬱症的患者,不能一廂情願的用自己的「高瞻遠矚」,自己的「正常心態」來開導他,猛給他發長輩圖。活在自己悲情世界中的患者,只會覺得你完全不了解他:你沒有憂鬱過,憑什麼向憂鬱的人強灌你自己的人生哲學?這就是為什麼,屈原的漁父「莞爾而笑,不復與言」之後,屈原就把他的自殺念頭化成了實際行動。

 

 

我們面對憂鬱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表現出「同理心」,讓他知道你認同他,懂他,接受他,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引導他進一步接受專業的幫助了。

 

假使當時屈原遇到的漁父,不是那樣一位高深莫測的鄉野哲學家,而是一位受過現代精神醫學或心理學訓練的專家的話,對屈原的態度必然大不相同。他很可能會這麼說:「哎呀屈大夫,真是辛苦您了,受了不少苦吧?生活對誰都不容易呢。來來來,我這裡有壺好酒,還有剛撈上的鮮魚,咱們邊吃喝邊談,慢慢跟我說,我全都想知道……」這麼一來,我們今天可能就用不著每年說一次粽子的傳說了。

 

*本文摘自《醫療史偵辦錄:從疾病沙推、醫療行為到公衛觀念演進,一位腦科醫師縱橫古今的推理報告》,麥田出版

 

 

【作者簡介】

 

 汪漢澄

神經科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倫敦神經醫學中心人類動作與平衡中心進修,英國國立神經內外科醫院臨床研究員及名譽醫師,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臺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亦為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創始理事,曾任該學會理事長。《聯合報》「腦科先生說古今」專欄作家,已出版《醫療不思議》與《大腦不思議》兩本科普書籍。寫作的主要興趣與方向,是以科學來幫人文補強,以人文來替科學增色,闡明科學與人文相容甚且相輔相成。寫作的主要風格,則是希望用別人不曾說過的話,寫出別人未曾想過的關聯,讓讀者在感受新鮮之外,也體會知識才是最大的趣味。

 

相關著作:《醫療不思議(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