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柯文哲活菩薩」這句話對民眾黨是警訊

李濠仲 2023年12月05日 07:00:00
前不久網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曾說「柯文哲是老天爺送我們最好的禮物」,還說:「他讓我看到一個『活菩薩在做的事』…」(攝影:陳愷巨)

前不久網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曾說「柯文哲是老天爺送我們最好的禮物」,還說:「他讓我看到一個『活菩薩在做的事』…」(攝影:陳愷巨)

探索宗教影響力的轉變,確實有助於解釋當前美國的政治格局,尤其在政治愈趨兩極化的過程中,宗教形象似乎已先一步畫出分界。例如過去大多數新教徒是輝格黨人或共和黨人,大多數天主教徒是民主黨人,又或者保守派和福音派的政治立場漸次傾向右翼,並成為共和黨支持基礎,自由主義神學或無神論者,則偏左翼,多並支持民主黨等等。這一現象,曾被稱為美國的「宗教政治化」。

 

不過,無論是民調機構皮耶研究中心還是哈佛大學調查,都相繼發現美國人之中,真正具有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已大幅下降,並以千禧世代最明顯(有近四成年輕人表示自己不信教)。「上帝因素」在這一世代族群中的重要性,已遠不如他們父執輩。這一發展甚至被指為是「基督教衰落」的原因之一。加上過去三年疫情風暴催生了「網上教會」,更一舉大幅削弱傳統教堂的功能,連帶造成美國人總體上變得和宗教愈來愈疏離。根據蓋洛普調查,1999年美國人(有宗教信樣者)上教堂的比例約70%,到了2020年,已降至47%。

 

當宗教對一個人的影響力走弱,且實際的、有組織的宗教參與度跟著大幅下降,美國社會學家再又觀察到,這一時期竟也是美國強烈黨派政治形式興起的一刻。例如無論是右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覺醒左派社會正義」,過去皆不難讓人感受到兩者背後彷彿準宗教信徒的存在。過去對傳統宗教的奉獻感、歸屬感和道德確信感,甚至有已然改從黨派政治取得的跡象。

 

關於自千禧世代信仰宗教者比例下降,有研究指向可能是日益世俗化主導的高等教育所造成,比方說校園內益發強調科學和理性主義,才造成愈來愈多大學生(年輕人)拒絕宗教。不過,年輕世代不信宗教所呈現的一體兩面,倒是大舉換軌到從政治活動中尋得人生的目的和意義。也就是這樣的變化,再讓美國原先討論「宗教政治化」的課題,變成了關注「政治宗教化」。即政黨政治下的支持者,本來不應被稱之為「信徒」,但當下卻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新型態政治活動已有濃濃舊時宗派會議的感覺。尤其在年輕人之中,他們捐款給候選人的動力,竟也出現十一奉獻的味道,歷來只要他們支持的人獲勝,其欣喜若狂的程度,並不亞於過去被視為的政治狂熱者。

 

美國社會對「政治宗教化」早已提出警訊,且之所以聚焦在年輕族群,原因無非來自社群媒體促成的新聞消費習慣,很大程度是將網路世代的年輕人封鎖在意識形態的迴聲室中(年輕族群是社群網路高使用群)。過去多有關於迴聲室負面作用分析,屢屢被提出的弊病,就在它恐將同時消耗一個人的判斷力和純粹引發情緒。至於美國宗教信仰者流失,亦有指向當年輕人一個個只想在網路上尋得連結感,當然就愈不需要藉由傳統教堂禮拜形式所構成的信仰網絡。

 

藉由美國對「政治宗教化」的觀察,我們或可理解,前不久網路上一名柯文哲支持者為什麼會說「柯文哲是老天爺送我們最好的禮物」。這名支持者當時還經由call in方式,在一網路節目上說:「他(柯文哲)那時候很難過是(對和馬朱侯密室簽下協議懊悔)後面那麼多人挺他,他沒有想到,因為他那時候想到的是更大的我,(即)整個台灣2300萬的人,他讓我看到一個『活菩薩在做的事』…」。這段影片在其支持者間引起不小回響,其中更不乏對「柯文哲是活菩薩」之說的肯定。

 

《紐約時報》民意調查專家科恩曾提出:「無論是宗教還是政治的宗派主義,都是彼此敵對的群體(身分),因為他們不僅會在政策和意識形態上發生衝突,還會直接認為對方是外星人和不道德的。」且「衝突向來是群體間的敵對情緒所引起,並不是思想差異。」此時「政治宗教化」就會是個必須值得關注的現象,因為它必然會促使政治競爭更進一步無視和對手的思想差異,徒然只剩敵對情緒。柯文哲確實是台灣政治人物於網路世界中最活躍的一人,那麼,倘若柯文哲支持者的「柯文哲是活菩薩」論,並非只是迴聲室裡少數人一時過度的溢美之詞,則此一政黨現象就不容輕忽小看了。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