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名將視角:鮑爾麾下的士兵 會為他涉險爬過帶刺的鐵絲網

彭定康(Chris Patten) 2021年10月27日 07:00:00

 

彭定康

●香港最後一任總督

 

我讀到了鮑爾上將(Colin Powell)的訃聞,他於本週過世的消息令我相當不捨。我認識這位軍人出身的美國偉大政治家時,他正擔任美國國務卿,我則是歐盟的外交事務專員。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既正派、溫和又睿智,然而隨著他政治生涯的結束,對政壇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少,這都是源於他對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的過度忠誠。

 

鮑爾完全體現了「充滿個人魅力」(charismatic)的涵義,這個措詞現在已經太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吸引支持者或像名人一樣受關注的能力。在網路上查詢到的「充滿個人魅力」名單裡,包含像是希特勒(Adolf Hitler)、波諾(Bono)、川普(Donald Trump)、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蕾哈娜(Rihanna)等人,但是古希臘人及使徒保羅都用「個人魅力」(charisma)一詞,來描述重視價值觀的領袖,這樣的領袖充滿魅力,能激勵人們奉獻的心。古希臘人相信擁有如此特質是神的恩寵,而基督教神學將之視為聖靈賦予的一股力量。

 

在思考我遇過最具個人魅力的人時,我所想出的3位人物都有著黑皮膚:曼德拉(Nelson Mandela)、科菲•安南(Kofi Annan)還有鮑爾,這個和政治正確與否無關,也非受到我立即產生或一直以來的保守心態影響。這3位人物如此充滿個人魅力,或許是在白種人主導的政治、外交界打滾多年所促成的結果。

 

身為牛津大學名譽校長,我在幾個場合見過反南非種族隔離的英雄曼德拉,牛津大學曾接受19世紀的大英帝國商人塞西爾羅德(Cecil Rhodes)所提供的資助,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設立了一項獎學金計畫。曼德拉被實施種族隔離的政權關押長達27年,但他出獄後以恢宏的氣度與勇氣,努力調解國內種族之間存在已久的敵意,為南非政權回到多數黑人手中的和平轉移鋪路。

 

例如他提倡創立曼德拉羅德基金會(Mandela Rhodes Foundation),這個合夥機構資助非洲學生的教育,並幫助社會解決殖民和種族隔離留下的不平等問題。2003年在西敏廳,曼德拉與我向數百名當時或曾經的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s)發表演講。他談到羅德是「形塑了南非現今風貌的其中一塊拼圖」,即使懷有爭議性的過去,羅德仍應為他的樂善好施而「名垂青史」。曼德拉渾身散發的翩翩風度與威嚴,正是「個人魅力」的核心要素。

 

聯合國首位非裔黑人秘書長安南亦是如此,他在任期間經歷了伊拉克戰爭、愛滋病肆虐,多年來也在處理全球政經問題時,努力堅守國際行動的道德基礎。他尤其強調聯合國的發展目標,以及讓世界了解人人都擁有權利,且權利不應受那些治理人民甚至傷害人民的國家所打擊、踐踏。

 

我已故的大學時期摯友莫蒂默(Edward Mortimer),曾擔任安南的演講撰稿人及溝通負責人,他將安南柔和的字句轉化為令人難忘的語言,鏗鏘有力但從不激烈忿恨。安南秘書長本身流露出一股沉靜,卻不會使你遺忘他力圖減輕世間殘酷所帶來的危害時,展現的那份堅定決心。

 

鮑爾肩負美國國務卿一職的當時,我和索拉納(Javier Solana)是為歐盟在國際上的對外代表,索拉納擔任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論及美國的社會流動,鮑爾當然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典範,他以牙買加移民之子的身分,登上軍界與外交界的巔峰,很難想像在當初落腳英國的西印度群島移民之中,這群「疾風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的一員竟能達成如此成就。事實上,鮑爾的一個堂兄弟在倫敦定居,以公車售票員為業,並不是說這樣的職業不好,但畢竟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職位有一段差距。

 

在性格方面,鮑爾不僅辯才無礙、敏銳精明、見多識廣,還頗為幽默。你會深深的覺得,如果成為他麾下的士兵,你會願意為他涉險爬過帶刺的鐵絲網。

 

當鮑爾必須為自己幾乎全盤反對的小布希施政進行辯護時,他雖然以明顯的忠誠態度完成任務,卻無法將心思投入其中。那時我經常祈禱鮑威爾能與小布希分道揚鑣,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開戰前夕尤甚,不過那都只是徒勞。我也總為他抱不平,因為在小布希執政期間,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等新保守主義的鷹派人物拆了他的台,而且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幾近無節制的支持美國在伊拉克的所作所為。布萊爾令鮑威爾和美國溫和派陣營大失所望。

 

記得有一次我和索拉納前往華府拜訪鮑爾,適逢歐盟推動新措施,該措施旨在為停滯不前的中東和平之路注入活力。那時《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上出現一篇激烈的文章,怒控我們的到訪是歐洲反猶太主義的另一個例證。我怒不可遏,因此也寫了一篇文章向布魯塞爾反擊,值得讚許的是,《華盛頓郵報》立刻就刊登出去了。

 

2天後我正開車行駛在馬德里的街道上,準備和時任西班牙首相阿茲納(José Maria Aznar)會面時,手機鈴聲忽然響起,是美國國務院的總機來電。「國務卿能和您說幾句話嗎?」他們這樣問,而鮑爾接起電話只說了一句,「今早的文章寫得非常好,定康,請別停止發聲。」

 

不論是通話的當下還是之後的日子,我無時無刻不樂意跟隨他,並朝向他所期盼的方向邁進。鮑爾是風度與威嚴的化身,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出色人物及偉大領袖,但願能有更多像他一般充滿個人魅力的人。

 

(翻譯:柯茜尹,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olin Powell and the Meaning of Charism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