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托格
●奧地利勞工、社福與消費者保護部部長
施密特●盧森堡勞工、就業與社會經濟部部長
儘管歐盟(EU)正處於經濟復甦之中,但在許多遭2008年金融危機與其後果重擊的國家中,長期失業率(失業且持續求職至少1年)仍居高不下。不幸的是,在很多情況下,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此提出的解決之道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歐洲需要更新穎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以促進創造就業機會並減少長期失業,後者尤其危害社會穩定。正如我們所見,失業是讓民粹政黨崛起的一大重要因素,此已威脅到社會凝聚力、民主與歐洲的法治。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統計機構「歐盟統計局」(Eurostat),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有千萬人2016年飽受長期失業所苦,當中約800萬人處於歐元區,逾1/4是50歲(含)以上者。
對年輕人而言,大學文憑或技職培訓能確保他們免於長期失業,至於當就業機會充足時是如此。但對50歲(含)以上的人來說,一份勞動契約的終止,往往導致長期失業。舉例而言,歐洲50歲(含)以上的失業人口中,60.3%的人已失業逾1年,但就歐洲適齡工作人口的失業率來看,此數據顯著下降至46.6%。
在這些統計數據的背後,是一則則個人悲劇、自我懷疑、絕望與對社會喪失信心的故事。看看這個例子:一位53歲、擁有博士學位的資訊長,遭奧地利一間中等規模的公司裁員。他失業後,發出上百份求職申請,當他趕赴為數不多的面試時,雇主都把話說在前頭:他「太貴」了、這是「大材小用」。
年齡歧視在歐盟雖然是違法的,但屢見不鮮。事實是,當大有可為的勞動者步入他們黃金年代的尾聲,勞動力市場並未好好善待他們。但若我們想重振對自身政治體系的信任,這必須有所改變。那些願意且能夠工作的人,應當獲得支持,讓他們不至於永遠沒機會如願。
奧地利、盧森堡與希臘政府在這方面是領頭羊,致力讓陷入絕望的失業者搖身一變,成為找回尊嚴的工作者。在這些國家,勞動者都有機會貢獻社會。
藉著創造專屬於50歲(含)以上長期失業者的2萬個工作機會,奧地利的新計畫「行動20,000」(Aktion 20,000)旨在讓長期失業人數在2019年年中前減半。這個計畫補貼高達100%的勞動力成本,根據2項標準評估成功與否:這個新誕生的職位,必須為真正的經濟目的效勞,而且這必須為現有工作崗位帶來淨增加,而非取而代之。
這項計畫上路3個月後,表現最亮眼的試點地區已讓年長者的長期失業率驚人地降低了43%。這相當於,迄今為止已有近千人透過該計劃找到工作。
同樣地,盧森堡2017年9月啟動了一項計畫,支持替任何年紀的長期失業者打造終身雇用合約。盧森堡的出發點與奧地利一樣,主要聚焦於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其能加強並促進現有的社會與公共部門活動。
在這兩個計畫中,因失業保險支出減少而省下的錢,與其產生的其他社會效益,抵銷了一大部分的財政支出。有鑑於年長的長期失業者很難在私營企業另謀他職,我們認為以有限的支出,讓他們從失業者晉身為勤奮的工作者,是很值得的。
身為分別負責管理奧地利、盧森堡勞動力市場政策的部長們,當其他歐洲國家尋求長期失業的解方時,我們都希望上述計畫能為他們樹立可供遵循的典範。至於就歐洲層面而言,我們認為一項頗有野心但並非不可能的目標得被歐盟列為當務之急:為每位有能力、準備好且有意願工作的長期失業者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如願。
綜觀當前的財政規範,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一定的靈活性,讓失業率特別高的國家能負擔得起創新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以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計畫。長遠來看,這些支出絕對值得。
(原標題為《Putting Europe’s Long-Term Unemployed Back to Work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