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印度視角:執政黨濫權 炒作政教沙文主義

塔魯爾(Shashi Tharoor) 2018年05月25日 07:00:00

塔魯爾

• 印度前外交部長

• 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

• 現任印度國大黨籍議員

 

印度卡納塔卡邦(Karnataka)的邦長支持印度人民黨(BJP)組建邦政府,儘管反對聯盟在邦內的立法機關贏得更多席位。這場正在進行的爭論引發大眾關注,發現憲法的地位是如何降格到用於印度執政黨的政治利益。

 

強大公共機構能夠超然於激烈政治鬥爭進行運作正是民主的關鍵。但過去4年內,在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這些堪稱無價之寶的機構無不面臨威脅,因為印度人民黨咄咄逼人的印度教沙文主義政府要鞏固自己的權威。

 

司法系統、選舉委員會形象大毀

 

我們先把邦長這個職位放一旁(BJP在2014年贏得選舉後,馬上要求所有邦長辭職,以便為政治任命讓路),從司法系統開始。自1月以來,司法系統一直飽受關注。最高法院的4位最高層級法官舉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新聞發布會,質疑司法部長米斯拉(Dipak Misra)分派案件的方式。他們的評論暗指米斯拉把案件分配給他偏好的法官,據說(儘管從未公開宣稱)這是為了確保結果有利於政府。

 

3個月後,一些反對黨在聯邦院(Rajya Sabha,上議院)發起彈劾米斯拉的運動。聯邦院主席、印度副總統納伊度(Venkaiah Naidu)拒絕了彈劾,2位議員要求最高法院挑戰這一決定,但米斯拉指定了1位看起來最有利於他的法官來聽取上訴,促使議員收回彈劾申訴。米斯拉也許安全了,但司法部的形象因此受到難以恢復的傷害。

 

2017年,印度選舉委員會(EC)也曝光名譽掃地的事件。幾十年來,儘管成員大多是政府任命、有固定任期的退休公務員,EC致力於組織自由公平的選舉。BJP任命的時任EC主席喬迪(Achal Kumar Jyoti)違反EC章程,宣布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和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選舉日期相隔13天,儘管這兩個邦通常同時舉行選舉。EC宣稱延後古吉拉特邦選舉是為了不讓選舉章程影響到抗洪救災工作(章程會限制政府對邦的支出),但大部分印度人認為BJP施壓EC盡可能延後選舉,以便BJP用最後的贈品吸引選民,而這與抗洪救災完全沒有關係。從古吉拉特邦政府到甚至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都隨後宣布了多項類似機制。前選舉委員一致譴責EC的此一決定,但完全是徒勞無功。

 

更糟糕的是,1月份EC以技術問題為由,取消德里(Delhi)立法機關20位平民黨(Aam Aadmi Party)成員的資格——如果進行補選的話,結果有可能令BJP獲益。德里高等法院推翻了這一決定,說其「不合法」,也「違反了自然正義原則」。但是,和司法部的案例一樣,傷害已經造成:過去印度民主程序剛正不阿的監護人,在BJP的壓力下,扭曲了自己的角色,削弱了自己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地位。

 

禁鈔政策顯示政府無能

 

下一個漸失可信度的印度機構是印度儲備銀行(RBI)。2016年11月推出災難性的禁鈔過程引起了人們大肆批評,認為RBI沒能行使自己的信託責任。平心而論,當印度執政黨人民黨做出這一決定時,並沒有適當諮詢RBI。儘管如此,RBI完全沒能預料到該機制會導致的問題,也沒有使用其自治權改善實施工作和儘量減少負面影響。相反地,RBI在70天裡發布了138項關於禁鈔過程的通知,每一次新通知都會修改先前的通知,比如可能會收回多少錢、截止到何時等。看起來RBI已經淪為傀儡,完全受印度執政黨政府的擺布。

 

去年1月,儲備銀行官員和員工聯合論壇(United Forum of Reserve Bank Officers and Employees)寫信給政府強調「操作失誤」,點出這些失誤「削弱了RBI的自治權,對RBI的名譽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RBI行長帕特爾(Urjit Patel)像一隻沉默的羔羊一樣一語不發。但在這個案例中,這隻「沉默的羔羊」也給RBI本身「再一次」造成長期後果。

 

國家安全機構也難逃魔掌

 

莫迪政府還喜歡將安全機構政治化。比如,該政府跳過2位軍銜更高的將領,任命拉瓦特(Bipin Rawat)中將為陸軍參謀長,完全無視歷史悠久的晉升傳統。此外,莫迪政府多次在政治宣傳中使用軍隊,公開過去政府完全保密的行動細節(如宣布對巴基斯坦控制領土上的恐怖分子基地實施「精確打擊」)。在最近的卡納塔卡邦選舉中,莫迪本人明目張膽地用印度軍隊滿足自己的短期利益,以辱駡兩位來自該邦的陸軍首長為由,公開批評第一任副總理,即使辱罵事件從未發生過。

 

德里員警和聯邦調查機關—特別是中央調查局(CBI)—也不能免於政治化。在BJP治下,CBI甚至被人說成是「籠中鸚鵡」,其工作曾經被視為印度打擊犯罪的黃金標準,現在常常被視為懷有政治動機。旨在確保透明度和問責制的資訊權利法(Right to Information Act)在政府的拖拖拉拉下變成了一紙空文,國家監察官(Lokpal)至今尚未任命,而設立這一職位的法律至今已通過近五年。

 

自從一家國立高中爆出考題外洩,迫使160萬學生重新考試,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Central 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的誠信一直備受質疑。類似的問題在法律、醫學入學考試和政府文書招聘考試中也發生過。如今,工作職缺供不應求,作為公平評估學生的競爭性考試制度一旦可信度下降,有可能威脅到社會和平。

 

新聞自由成最後一根稻草

 

甚至印度議會——「民主的廟堂」——也是鬧劇頻出,2018年4月,印度執政黨人民黨盟友和支持者故意讓人民院(下議院)的預算會議陷入僵局。人民黨任命的議長宣布她無法在喧鬧中清點人頭,反對黨針對政府的不信任運動甚至沒有獲得討論的機會。

 

在關鍵制度新聞自由也遭受攻擊後,這些攻擊行為獲得了最後的「助力」。目前,新聞媒體面對政府唯我獨尊的權力只能噤若寒蟬,更不用說政府赤裸裸恐嚇和選擇主流媒體的行為了。

 

如果縱容攻擊印度公共機構的行為繼續下去,公眾將失去對整套制度的信任。這將給印度最寶貴的資產——民主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n Assault on India’s Institutio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