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寬
● 生於南韓(1951年)
● 南韓前外交部長
● 國立首爾大學國際關係學榮譽教授
北韓統治者金正恩做出了放棄核計劃的戰略決定,還是他正在進行另一輪欺騙性外交,假裝他將無核化換取足以解救貧困祖國的物質利益?
這也許是6月12日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新加坡舉行川金會前的關鍵問題。在此之前,沒有人會知道答案,或許連金正恩本人都不知道。
樂觀主義者傾向於認為金正恩宣布無核化的意圖是真誠的。他們強調,金正恩自2011年從父親金正日手上繼任領導者以來,北韓的經濟就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在更加開放,外貿幾乎佔GDP一半,這個逐漸市場化的進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
但是,這種開放性卻帶來了脆弱性,這就解釋了金正恩先前積極的外交努力:防止現有國際制裁制度對北韓帶來嚴重的經濟破壞。
與他的父親不同,34歲的金正恩一直積極尋求親市場經濟增長,並可能試圖模仿中國改革的設計師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做法。金正恩最近撤換了軍中3名資深軍官即暗示他準備做出重要讓步,為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提供良好的外交環境。
關鍵問題仍在於:川普是否準備像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接納鄧小平的中國那樣接納金正恩的北韓。
然而,悲觀主義者謹慎地反對金正恩有意無核化。
他們認為,截至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金正恩與父親金正日(和祖父金日成)不同,金正恩說的是遵守國際協議。例如,他們懷疑北韓能否在下列三大問題上進行充分合作。
首先,儘管金正恩聲明,但他是否同意北韓核武計劃的「完整,可核查和不可逆轉的去核(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 CVID)」仍不清楚。他的承諾充滿希望,但缺乏實質性或操作性內容。
其次,鑑於北韓的不良記錄,悲觀主義者認為金正恩將不允許「侵入式(intrusive)」的核武檢查,但這是CVID的關鍵組成部分。
最後,北韓尚未澄清無核化的條件,以往的官方立場堅持美國自南韓撤軍並結束雙邊聯盟,將永遠不會實現(a non-starter)。
但是可能有一種方法可以實現無核化,使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都滿意。
要找到它,需要退後一步,考慮過去30年外交失敗的最根本原因:互不信任的高度層次,這使得北韓等小國和弱國遭周邊大國包圍,為了鞏固自身的安全,為了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應該採取政治手段,而非一再集中精力僅為達成狹義的軍事安全協議。
例如,老布希(George H.W. Bush)政府拒絕了北韓在1991至1992年間建外的提議,當時蘇聯瓦解加深了金日成的不安全感。
同樣,北韓對1994年10月《日內瓦協議構想》(Geneva Agreed Framework)的主要抱怨是,美國沒有兌現改善與北韓政治關係的承諾,僅管柯林頓(Bill Clinton)政府在2000年曾嘗試政治途徑,但太遲了。
第一次川金會可能無法全部解決美國和北韓間的3個主要問題,但這並不意味峰會的失敗。
美國首次願意專心解決北韓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只著重於外顯症狀。這就是為什麼川普看似匆促決定與金正恩面對面其實是饒富意義和成效的,特別是如果他能夠加強金正恩的信心,必須保證他和他的政權在沒有核武器狀況下將是安全的,而國際社會協助他專注於經濟增長。
也就是說,川普最好將無核化進程的細節交給與北韓打交道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手上。與此同時,他需要重建一個國際聯盟來推動並維持有效的經濟制裁,這是說服金接受CVID的最有力的槓桿。
在這個地步,美國與中國的密切合作將至關重要。
此外,美國應該對北韓的重要讓步進行獎勵,例如,當北韓允許國際檢查員對境內核計劃進行侵入性檢查,甚至在CVID完成前。
當然不能保證上述方法會有作用,但顯而易見的是,北韓的成功無核化將需要大膽的政治決策,包括正式結束韓戰,開放聯絡辦事處或鬆綁經濟制裁等,以及對現實的謹慎。
(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Getting to Yes With Kim Jong-u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