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過去10年,中國霸權式的崛起讓其與東亞各國的關係趨於緊張。不過,近幾個月中國卻改以魅力攻勢讓鄰國驚豔。為何有此改變?
中國在區域內的行為變化頗為劇烈。在2013年,中國單邊宣布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範圍擴及東海上極具爭議的釣魚台列嶼,此舉引發與日本間的緊張關係。1年後,中國開始在南海爭議區域興建人工島礁。在2016年,南韓允許美國在境內部署薩德導彈系統的決定觸怒中國,並引發中國進一步制裁南韓。
現在,區域戰略霸凌看似已經退至外交手段。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歡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至北京訪問。這是7年來首度日本首相訪問中國,習近平預定2019年回訪日本,將創下第一個中國領導人訪問日本記錄。
上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拜訪新加坡,雙邊簽署升級版的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另外,李克強希望2019年可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RCEP是複雜的多邊貿易協定,中國這個頗具野心的目標達成機率不高。
中國新的、更不具對抗性的策略並非因為出領導班子的目標改變,是因為地緣政治力量產生變化。過去半年,美國放棄40年來慣用的中國政策,並開始採用抑制政策。面臨美國提高地緣政治競爭力,中國需要在區域內贏得更多鄰國當盟友。
儘管中國近期才採用魅力攻勢策略,但其輪廓卻已非常清楚。最清楚的特徵就是貿易。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亞洲鄰國,必須得端出夠吸引人的條件拉攏他們,就如同給新加坡的條件。
中國新策略包括更頻繁的外交接觸、更專注在區域內主要國家,如南韓、印尼、越南、日本。習近平預定11月20至21日在菲律賓進行國是訪問。中國期望透過參與高峰會或可以讓高階官員彼此接觸的其他場合的方式,與鄰國建立更友善的關係。為強化這些努力,中國各項宣傳盡量壓低國家主義論調,刪除可能觸怒鄰國的內容。
最後,中國暫時停止宣稱領地的行動。舉例來說,中國在2012年從菲律賓手中搶走的黃岩島,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將其視為自己的另一個南海人工島礁。同樣的,中國也會避免派出軍艦至釣魚台列嶼附近海域,以免觸怒日本。
東亞國家對中國的新外交政策多有正面反應,無疑的他們會歡迎中國的改變。不過,甜言蜜語、貿易協定都無法確保中國可以獲得可靠的盟友,尤其是在與美國的競爭情況下。
僅少數東亞國家想活在中國霸權陰影下。美國以雙邊聯盟、美軍駐守的東亞安全架構策略一直假設這樣的恐懼。這讓美國獲得東亞國家廣泛支持,也使其成為區域強權力量。
多數東亞國家寧可不選邊站。不過,假設美國、中國爆發直接衝突—愈來愈可能—美國絕對會獲得多數支持,特別是盟國日本、南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會是美國後盾。
如果中國希望在鄰國間交到可靠的盟友,必須在防衛議題上,特別是領土爭議,有更多的讓步。舉例來說,與日本談出一個永久釣魚台解決方案,將讓中國不再被日本視為強大的威脅。同樣的,中國若接受南海爭議的國際仲裁結果,將更減少東南亞各國的恐懼。
習近平的「讓中國再次偉大」的概念下,很難有如此大的讓步空間。中國僅利用技巧性的措施,則只能獲得對等收穫。建立能夠抵抗美國戰略衝突的鄰國友誼,這樣的收穫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