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衝突視角:捨棄雙政權方案 解決以巴難題需納入哈馬斯

班阿米 (Shlomo Ben-Ami) 2019年01月24日 07:00:00

班阿米

 

台拉維夫大學歷史學教授

曾任以色列外長(2000.11 – 2001.03

著有《戰痕、傷口與和平》

 

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和平進程奠基,最終目標是讓以巴各自所建立的國家能在安全的疆界內和平共處。但實際上,這項協議如今已形同虛設。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兩個政權並立(two states)」這個理想已經不再與實際局勢相符。

 

以巴互不承認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PLO)仍然支持這個「雙政權方案(two-state solution)」,並且對於任何臨時方案興趣全無,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以色列的右翼聯合政府有可能無限擴張版圖,利用永無止盡的和平談判作為侵占巴勒斯坦領土的「政治遮羞布(a political fig leaf)」。

 

對於巴勒斯坦另一股主要勢力哈馬斯(Hamas,全名為「伊斯蘭抵抗運動」)而言,確保整個地區受伊斯蘭勢力掌控比握有政權更加重要。由於哈馬斯完全不願承認巴勒斯坦神聖領土上的猶太政權,雙政權方案毫無立足之地。

 

以色列當前的極右派政府秉持著宗教民族主義,和哈馬斯一樣反對雙政權方案,也為了保障基本教義思想的核心而拒絕妥協。以色列政府只同意臨時方案,不願意簽署永久的和平協議。

 

同樣的,哈馬斯也不願承認猶太人建立的「錫安主義政權(Zionist entity)」,頂多只考慮簽署一個最終能夠帶來和平的「hudna,意即「停戰協議(truce)」。

 

哈馬斯不滿PLO與以色列合作

 

縱使以色列和哈馬斯持相同立場,以色列主要的維安夥伴其實是PLO,其中由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領導的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下文稱PA)尤其重要。

 

這項維安合作是阿巴斯抵禦哈馬斯奪權的最後防線。

 

事實上,哈馬斯近幾個月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持續攻擊以色列人,目的就是要藉由揭發PLO和猶太侵占者的合作策略,進一步削弱PLO在當地的控制權。

 

PA倚重以色列軍隊以維持在約旦河西岸的勢力,也因為在國際間具有正當性,才能鞏固與哈馬斯之間的上下關係,並有權控制來自他國的捐贈款項。

 

阿巴斯善用此優勢,對哈馬斯控制的加薩地區(Gaza)實施嚴酷的經濟制裁,讓當地原本就因以色列圍堵造成的人道危機更加嚴重。

 

阿巴斯似乎如此盤算: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對以色列全面開戰將終結哈馬斯對當地的控制,迫使哈馬斯和PA共組聯合政府,但哈馬斯無疑會將入主聯合政府視為接管民族主義運動的良機。

 

幾已自成一國的哈馬斯

 

這個推演幾乎不可能成真。實際上,要成功迫使哈馬斯放棄獨立軍事力量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強大的軍事武力本身就足以讓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大驚失色,實際發動攻擊更是駭人。

 

哈馬斯的領導集團可能希望仿效黎巴嫩的模式:黎巴嫩主要政黨真主黨(Hezbollah)致力於發展軍事武力,最終目標是以此武力取得永久的政治實權。

 

除此之外,哈馬斯也會全力保住對加薩的控制權,加薩在哈馬斯的統治下,可說已自成一個伊斯蘭教遜尼派國家(Sunni Islamic state),不但有政府機關,還提供各項公共服務,也在鄰近地區建立起友邦網絡。

 

這些友邦包括黎巴嫩的真主黨、伊朗、卡達、土耳其,這些組織和國家全都以另類模式實踐伊斯蘭教的「民主政治」,他們對以巴地區的現狀感到不滿,並反抗親西方且主張維持現狀的PA。

 

以色列存在的矛盾

 

這也是為什麼當他們大聲疾呼要保障巴勒斯坦的權益時,對於雙政權方案始終持反對立場或顯得漠不關心。以巴和平協議若根據自由派的西方主張來制定,以色列將獲得在該區的正當性,同時與當地多個極為保守的阿拉伯政權站在同一陣線,成為關鍵同盟國。

 

哈馬斯的友邦對以色列都不甚友善,但是他們對哈馬斯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同調,納坦雅胡對此也了然於心。

 

舉例來說,以色列容許卡達支薪給哈馬斯的公務員,維持加薩地區的運作,藉此暗中破壞阿巴斯意欲迫使哈馬斯讓步的圍堵策略

 

大體上,納坦雅胡政府竭盡所能削弱並羞辱PA,但卻秉持尊重的態度,透過第三方與哈馬斯進行交換囚犯和停戰的談判。這麼做的理由顯而易見:由哈馬斯領導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政權如果存在,以色列就絕對可以迴避各種和平協商。

 

放棄武力對抗

 

以巴衝突的角力既複雜又充滿矛盾,現在存有三股政權互相拉鋸:加薩的哈馬斯、約旦河西岸的PA和以色列。

 

以色列人為了與巴勒斯坦人分隔,在加薩周圍和約旦河西岸多數地區建築高牆和圍籬,這讓三股政權的情勢更加難以破除。

 

根據以色列的經驗,意識形態不相容的團體發起民族主義運動永遠無法達成解放。有鑑於此,為了解決內部的分裂,巴勒斯坦人應借鑑以色列,上演自己的「阿爾塔列納事件(Altalena)」。

 

1948年,甫建國的以色列發生內鬥,當時,貨船阿爾塔列納號載滿武器,準備提供給激進猶太準軍事組織伊爾貢(Irgun),(以色列)國防軍在首任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的命令之下將船擊沉,伊爾貢領導人貝京(Menachem Begin)令手下不許反擊,才終結雙方的武力對抗。

 

別再無視哈馬斯

 

和平協議造成巴勒斯坦內部分裂,終將引發決定性的內戰──這是創建PLO的已故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和現任主席阿巴斯共懷的憂懼。

 

阿巴斯和本古里安當然都很清楚,若要一統巴勒斯坦政權,關鍵在於根據有共識的策略發布一道統合的軍事指令。但另一方面,以色列成功執行「隔離統治(divide-and-rule)」的策略,卻讓永久和平的路險阻艱難。

 

在此背景之下,巴勒斯坦內戰將形同國族自盡,同時也讓以色列右翼政府的美夢成真。有鑑於此,千萬不能重拾雙政權方案,要將三方勢力都納入考量。

 

 

(翻譯:劉子瑄,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 Three-State Solution for Israel and Palestin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