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反威權視角:魯迅的自由靈魂 飄盪在五四跟六四事件

布魯瑪(Ian Buruma) 2019年05月09日 07:00:00

布魯瑪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5月適逢中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與政治事件一百周年慶,這起事件就是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中國學生與知識分子在北京發動大型抗議,要求終止「封建制度」,爭取更多政治自由。

 

一世紀過後,中國共產黨官方正式舉辦相關慶祝活動,中共獨裁政權禁止抗議活動,遑論學生舉辦的抗議活動。

 

在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門廣場,五四運動啟發了另外一場反抗行動,這起事件甚至不能公開提及。

 

五四精神是什麼

 

五四的重要性讓它難以遭到忽略或是壓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必須紀念這起事件,雖然態度有些保留,他還是呼籲「中國新世代年輕人」,要「在苦難中鼓起勇氣」,並實踐「五四精神」。

 

就在他說這一席話時,北京大學的學生異議分子正遭到逮捕,因為學生們發表了顛覆性的思想,可能會打亂官方慶祝活動。

 

五四精神究竟是什麼?

 

表面上,五四運動肇因於《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 1919)命令德國在中國東部的佔領區交給日本,中國(袁世凱)政府接受這種安排,咸認這對中國愛國主義是一大打擊,也是國家脆弱與腐敗的典型跡象。

 

但是五四運動不止於此。

 

歐洲的「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間接影響了五四運動,而五四運動就跟啟蒙運動一樣,代表了許多事:自由戀愛、藝術實驗、女性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改革等等。

 

五四運動的兩大象徵是「德先生(Mr. Democracy)」與「賽先生(Mr. Science)」,就像自由女神像的象徵意義,這兩者在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上成為學生高舉的大旗。

 

五四的領導者

 

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多是學生跟北京大學的教員,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世界主義以及寬容為懷;文學院院長陳獨秀是提倡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遭到毛澤東排擠之前更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胡適是北大最傑出的哲學家,提倡語言改革,他厭惡極端的意識形態,並將美國哲學家兼教育改革家杜威(John Dewey)奉為典範。

 

這些學生也分成兩派:要求激烈肅清的激進活動分子,另一派則較為溫和。

 

部分激進分子縱火焚燒政治人物的房子,因為他們與日本商討借款事宜,部分則把外國大使打得不成人形,然而,中國的發展方向始終沒有朝民主化發展。

 

蔣介石領導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內戰在20年代到30年代醞釀已久,在日本佔領中國的野蠻行徑結束後,內戰果真爆發,1949年由中共勝出。

 

魯迅的自由靈魂

 

習近平所說的五四精神是指極端左翼,以陳獨秀為代表,共黨獨裁納入了這種理念。沒有科學就無以發展民主,自由環境才能讓科學有所進展,這些理念遭到正統派科學社會主義扭曲。

 

官方的五四運動紀念活動所壓抑的是更加自由、寬容、開放的思想方式,這種思想方式最初出現的面貌可能會是莫以抵禦的暴動狂潮。

 

五四中最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他是傑出的散文家與短篇小說家,如果晚了十幾年才過世,親自體會到革命,他的自由靈魂一定會遭到毛澤東政權壓碎。

 

然而,如同五四本身,中共也將他奉上神壇,尊他為英雄式的先行者。

 

兩個路線的辯證

 

儘管當年的抗議學生避免暴力行動,但像這樣讓五四運動分裂的裂痕,在1989年六四學運事件中仍相當明顯,部分學生只是想與政府商討社會與政治改革事宜,另外一部分則想要民主革命,未達目標絕不善罷干休。

 

事件發展到後來,黨領導拒絕順應學生的要求,並警告如果學生不結束佔領天安門廣場與中國各地的公共空間,會有嚴重後果。

 

當時,有些抗議者認為最好回到學校,並靜靜繼續進行奮鬥,另外一些人的想法則是寧死不屈。

 

死忠的抗議者佔了多數,6月4日,大屠殺隨即而來。

 

打破粗暴壓迫

 

不論國內外,中國血跡斑斑的現代政治史都讓部分人相信,中國人還沒準備好接受自由民主,甚至不適合民主制度,許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更說,民主必會帶來混亂與暴力。

 

這就是為何中國數億人民對於中國官方意識型態從來沒有信過一個字,卻支持一黨專政。

 

無論如何,維持秩序是最重要的,失去秩序在過去數百年造成大混亂。

 

但是五四跟六四兩起事件中自由的意涵不應該遭到遺忘。魯迅的文章、蔡元培提倡理性思考,或是比較近代的例子: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這些證據都表明中國還有其他可能性,還是有方法可以打破粗暴壓迫引發暴力反抗的循環。

 

這就是應該緬懷與接納的五四精神。

 

 

(翻譯:陳毅澂,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China’s Path Not Take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五四 六四 中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