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進步視角:《弄臣》男權世界不復見 全球女性政治力量抬頭

赫魯雪娃(Nina L. Khrushcheva) 2019年08月04日 12:00:00

赫魯雪娃

 

•  1964年生

•  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孫女

•  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  目前擔任美國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兼副學務長

•  研究領域為全球媒體與文化、俄羅斯研究、美國政治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近宣稱,4位民主黨有色人種國會女議員佩雷斯利(Ayanna Pressley)、克爾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奧馬爾(Ilhan Omar)和塔萊布(Rashida Tlaib)應該「滾回(go back)」她們的國家,這再次證明了他赤裸裸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人出生於美國,另一位十餘歲時已成為美國公民,這突顯出,不論川普之流如何噤若寒蟬,美國婦女政治地位仍日益顯赫的趨勢將繼續保持下去。

 

一個世紀前,在歐洲,婦女參政先鋒如埃爾曼德(Inessa Armand)、盧森堡(Rosa Luxemburg)和澤欽(Clara Zetkin)等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權勢男性認可自己的雄心。

 

其中一位男性是蘇聯領導人列寧(Vladimir Lenin),他號召消滅「將婦女置於與男性不對等地位的就法律」,埃爾曼德便傳與列寧有過一段羅曼史,而澤欽在1920年就「婦女問題」訪問了列寧,在此之前的1919年,列寧發表了關於《蘇維埃共和國的職業婦女運動的任務》的講話

 

這一策略不難理解,但收效甚微。列寧認定只有社會主義及其人人平等的承諾能夠解放婦女。他在1919年的講話中說,「只要資本的力量存在,男性就將保持特權。」

 

但是儘管80%的15歲至54歲蘇聯婦女擁有工作(1983年數據),卻很少有婦女擁有事業。在史達林時期,婦女被明確要求回歸 「家庭前線」。1937年,作者的祖父赫魯雪夫被任命為烏克蘭共產黨總書記後,我的祖母便被迫放棄了教育家的職業,她原本可以成為蘇聯其他政界人士配偶成為職業婦女的榜樣。

 

如今,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政府內婦女官員鳳毛麟角;角色也往往是充當花瓶,在這個家庭暴力平均每40分鐘就有1名婦女遇害的國家,2017年,杜馬(Duma,俄羅斯議會)又通過了一份將部分家庭暴力去罪化的修正案,交由普京簽署。

 

相反,儘管許多歐洲民主國家在婦女參政權方面落後於蘇聯,比利時、法國和義大利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授予婦女完整的選舉權,但它們在婦女職業提升方面做得更好。

 

40年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儘管失之僵化和教條,但也打破了傳說中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在過去15年左右的時間裡,婦女職位越來越高,數量也越來越多。

 

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2005年成為德國首位女總理,現已成為執政時間第三長的總理,另一位婦女,德國前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可望在2021年接棒。

 

婦女在政界崛起已成為遍佈整個政治譜系的歐洲普遍現象。

 

立陶宛「鐵娘子」格莉包斯凱特( Dalia Grybauskaitė)在2009年成為立陶宛首位女總統(已於2019年7月卸任),她持中右翼立場,但不隸屬於任何政黨。

 

挪威保守派索爾伯格( Erna Solberg)在2013年成為首相,成功地在自由主義和福利國家之間達成平衡。烏克蘭的季莫申科(Yuliya Tymoshenko)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政治環境中,兩次出任總理。

 

2016年,自由保守派卡尤萊德(Kersti Kaljulaid)成為愛沙尼亞首位女國家元首,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愛沙尼亞總統。6月,社會民主黨人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當選丹麥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相,也是第二位執政的婦女。與此同時,另一位權勢女政治家、民族主義者、丹麥人民黨(Danish People’s Party)聯合創始人加爾斯加爾德(Pia Kjærsgaard)在任職4年後辭去了丹麥議會議長一職。

 

但另一個極右翼政黨,法國的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即此前的國民陣線)也有一位女領導人勒潘(Marine Le Pen),她在2011年接任父親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目標是要讓他的極端思想更加吸引人,擴大本黨的號召力。

 

類似地,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肩負著替前任卡麥隆(David Cameron)收拾爛攤子的重任,卡麥隆為了安撫保守黨內的疑歐派而進行了脫歐公投,而當投票結果未如他意時,他唯一的選擇便是辭職。梅伊反對脫離歐盟,但要讓脫歐成行。(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她沒有做到。)

 

歐洲層面的婦女地位也在提高。在擔任歐洲競爭委員期間,丹麥人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治理科技巨頭方面採取了大膽的舉措。法國前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2011年成為國際貨幣基金(IMF)首任女總裁,現在即將成為歐洲央行首任女行長。

 

梅克爾的門徒范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更將接任歐盟委員會首任女主席。

 

在美國,儘管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2016年輸給了川普,但她已經樹立了重要的先例(並贏得了更多的選票)。2018年期中選舉進入美國國會的婦女人數創下了記錄,其中包括前述這4名被川普盯上的女議員。

 

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寶座的5位民調領先者中也有2名婦女。

 

所有這些女性都不需要男性的批准,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不歡迎男性的支持,不管是政治、個人甚至風度上的支持。

 

比如,斯托澤爾(Philipp Stölzl)正在奧地利上演威爾第(Giuseppe Verdi)的歌劇《弄臣》(Rigoletto)現代版本。在他看來,宮廷小丑試圖阻止權勢雇主放縱行為的《弄臣》是「#MeToo」時代的理想戲劇。也許正因如此,奧地利女劇場導演休姆(Lindy Hume)8月將帶著自己所改編的《弄臣》在美國西雅圖(Seattle )上演。

 

和《弄臣》一樣,當今世界,男性繼續掌握著巨大的權力,並常用來阻止婦女得到更多權力。但是,從政治舞臺上的婦女人數的迅速增加來看(包括法西斯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綠黨和社會主義者),男性主宰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

 

所以,吾人目睹川普之流「大男子主義(alpha males)」的強烈反對,一點也不奇怪。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omen on Top in the World’s Democraci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平權 川普 政治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