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亞洲視角:中國遵循古典經濟學 堅行困難步驟發展經濟

姚洋(Yao Yang) 2019年11月02日 07:00:00

 

姚洋 

 

● 中國北京大學教授

 

 

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迪弗洛(Esther Duflo)和克雷默(Michael Kremer),旨在表彰三位學者在發展研究中使用隨機對照試驗法(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所做出的貢獻。

 

評選結果在世界各地激起了廣泛反響,主要原因在於RCTs本身在學術經濟學家中極富爭議。在許多中國經濟學眼中,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似乎再一次忽視了中國的發展經驗,畢竟這與RCTs毫無關係。

 

無可否認,其中部分批評確實有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之嫌。

 

畢竟自設立以來諾貝爾獎僅頒授過給三位中國公民(分別是文學、醫學、和平),儘管如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仍然提供了當今RCTs主導下的發展研究方法所忽視了的重要經驗教訓。

 

此領域的研究人員似乎忘記了1950年代古典發展經濟學家所遺留下來的智慧:經濟發展就是要採取困難且必要的步驟來持續成長。

 

比如說,增加國內儲蓄非常困難,但卻是勢在必行的。古典發展經濟學家,例如張培剛、哈樂德(Roy F. Harrod)、多馬(Evsey Domar)、索洛(Robert Solow)都發現儲蓄對於在貧窮國家中啟動經濟成長至關重要。

 

他們的核心見解基本上是簡單直觀的:即使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都知道,如果想改善未來的生活就得在眼下節省一些錢,以購買另一塊土地、更好的設備來改良現有的土地。

 

但是在1970年代,來自產油國和日本的積蓄充斥著全球金融市場並催生了一個新理念。

 

從那時起,人們假設發展中國家可以簡單地依靠國際借款來積累國內資本,儘管那麼借貸最重的國家都損失慘重(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但這一理念仍然縈繞不散。

 

但就其本身而言,中國從1950年代初開始就努力通過國內儲蓄積累資本,作為當時世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在1978年前從未低於GDP的20%。

 

隨後的時間裡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大多能有所成長,直到在2008年達到相當於GDP52%的頂峰。

 

如果一個國家要充分利用其國內儲蓄,就必須發展本國的製造能力。

 

新加坡開國元首李光耀有句名言:「沒有一個國家能在未能成為工業強國的情況下躋身主要經濟體。(No country has become a major economy without becoming an industrial power.)」。

 

但是製造能力的建設絕非易事:它通常要求一個國家從一些「髒活累活(dirty jobs)」開始,同時鼓勵不懈的創業精神。

 

中國做到了上述這兩點。

 

它從勞動密集型出口開始,逐漸發展出世界上最完整的生產網路;如今也躋身全球企業家人數最多的國家之列,但自1990年代以來很少有發展經濟學家研究過一個國家應如何實現工業化和培育本國企業家。

 

同樣,當今的發展經濟學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全社會範圍的協調工作如何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捕捉生產的規模經濟效應。

 

羅丹(Paul Rosenstein-Rodan)、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和·格申克隆(Alexander Gerschenkron)等古典經濟學家都已使用令人信服的系統理論來解釋此一機制,當前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阿羅-德布魯模型(Arrow-Debreu model)」卻無法解釋收益的成長從何而來。

 

實際上,經濟協調往往需要政府採取行動。

 

當東亞四小龍(four East Asian Tigers,即香港、新加坡、南韓和臺灣)在1980年代後期引發全球關注時,它們的快速成長引發了關於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適當作用的熱烈辯論,同時催生了一個所謂「發展型國家/政府(developmental state)」的理念。

 

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人們對亞洲模式產生了嚴重質疑,自那以後發展經濟學也回歸到新古典主義範式。

 

就中國而言,政府一直扮演著顯要角色,但也不應將中國的成功全部歸功於它。

 

政府干預(government intervention)與其他東亞經濟體一樣被證明是最有效的:説明提高生產能力並在需要時提供協調,但不幸的是,中國經濟成就常被認為是預示著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式: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

 

無論如何,RCTs和當代發展經濟學都遺漏了很多東西。

 

實驗可幫助決策者改善現有福利計畫、或為新福利計畫奠定基礎,但是它們無法告訴那些貧窮國家如何實現持續成長。

 

如同一句中國古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Giving people fishing nets is better than giving them fish.)。

 

中國的經濟成就沒有秘密,它只是遵循了古典經濟學家的建議採取了實現長期發展所必需的困難步驟,無需進行任何實驗即可確定這些步驟;它們對於所有發展中經濟體而言都是相同的,並且已存在數十年了。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Open Secret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