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論壇》未來視角:土壤是重要資產 國家戰略缺它不可

恩甘比(Esther Ngumbi) 2020年01月12日 12:00:00

 

 

恩甘比

 

• 亞斯本研究所糧食安全研究員

出生於肯亞

• 2011年獲得美國奧本大學昆蟲學博士學位

• 2015年,任職亞斯本研究所至今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2019年的主題「阻止侵蝕,拯救未來」,旨在喚起人們對土壤破壞的關注,並設法挽救。但要如何使更多人關心土壤呢?

 

他們無疑是該關心。

 

土壤對人類文明至關重要,仰取俯拾無不有賴於斯。健康的土壤是農業生產與國家經濟的基礎。沃土能產出豐美的糧食、留住從水路流失的養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強化生態多樣性、同時讓作物更好地適應氣候變遷。因此,土壤應該被視為重要的自然、國家及戰略資產,受到明智妥善地處理。

 

然而,不當的土地利用及集約的耕作方式正耗盡土壤養分,造成全球土壤侵蝕、乾涸與退化。濫伐樹木、濫用氮肥及過度放牧,也是土壤貧瘠受蝕的元兇。這些作為真真確確地在榨乾土壤的生命。

 

是時候扭轉此危局了。這意味著全面停止土壤侵蝕,將那些會危害土壤健康、和其中數十億生物及微生物健康的舉措一了百了。問題是,要怎麼讓更多人關心這件事?

 

一個確保政府與民眾重視土壤價值的方式,是為土壤標價。近期的有力證據指出,關心土壤是可以產生巨大獲利的。

 

例如,克羅坦學會(Croatan Institute)7月發布的一則報告,就指出永續糧食及農業蘊含超過3200億美元的投資商機,其中70項落在再生農業,總值475億美元。

 

同樣地,《自然》(Nature)期刊2017年發表的文章也演示了一則頗具說服力的商業案例,表示企業收入及競爭力與土壤健康息息相關,暗示減緩土壤退化可將經濟風險降至最低。

 

為土壤標價,可有效鼓舞大家採取必要行動。再生農業固然還包含許多原則,但主要涵蓋如減少耕作、種植覆土作物、間混套作、輪作輪牧、堆肥覆根等永續農牧方式。目的在於培育並多樣化土壤有機質,由是改善土壤品質,透過固碳減緩氣候變遷。

 

同等重要的,是向農民強調這些耕作方式的影響及好處。我們需要更多文獻來佐證其效益,如土質改善的數據、或實行土壤固碳之農地的再生效率。

 

強調影響的同時,我們也應鼓勵大眾多多關注那些致力改善土壤、居先驅地位的組織。如食品智囊團(Food Tank)就釋出了一份名單,表列全球15個深耕土壤健康的組織。

 

他們做的事諸如邀請科學家與政策決策者齊聚一堂,共同處理土壤流失及土壤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並透過說故事或其它創意溝通形式,讓消費者認知到土壤健康、食物安全與氣候三者間的關聯。食物智囊團在2018年點名了部分推動再生農業的組織,如以提倡再生農法聞名的羅代爾研究所(Rodale Institute),及Soil4Climate,另一頭推動土壤再生的領頭羊。

 

要鼓勵市井小民參與,我們就需要喚起更多組織和國家對土壤的關切,並透過聯合國等平台,提升土壤議題行動的能見度,引起大眾重視。

 

要拓展再生農業和其它土壤改善方案,我們迫切需要更多數據證據,同時指點其擴展的路徑。科學家們比從前任何時候都更須與農民合作,以便協力解決問題、排除那些阻礙永續農法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回到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題,是時候設法力挽土壤侵蝕的狂瀾了。藉由讓農民了解再生農法的商業效益,並將其影響匯兌為金錢價值、呈現為數字,我們終能拯救土地、拯救你我的未來。

 

 

(翻譯:楊婷,責任編輯:簡嘉宏)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utting a Price on Soil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標籤: 土壤 楊婷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