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
● 美國MIT Solve執行主任
歐肯
● 美國MIT經濟學教授
當印度政府宣布將在4小時內封境3周以圍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擴散時,全印度數以百萬的赤貧人口恐將面臨窮途末路、淪為餓莩,許多驟然失業的移工從都市跋涉千里回鄉;在那裡,新冠肺炎導致的封境同樣是毀滅性的:貧窮家庭在無收入的情況下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同樣的困境遍布全球。
但已發展國家運用其借貸能力來執行大規模的紓困方案(relief packages),援助企業、貧民,與因公司裁員、歇業而可能陷入貧窮的勞工和中產家庭。
發展中國家必須找到方法做出類似的因應,迅速擴充社會保障,使其能涵蓋最弱勢的族群須成為每個國家新冠肺炎政策的支柱。欲收此效,資源受限的政府應參考過往經驗與現時研究,以求設計出最有用、有效的方案。
擬定、執行新的社會保障計畫並非一蹴可幾,故政府應以現存計畫與平台為基礎,來確保民眾擁有足以滿足基本需求的資源。一體適用的辦法並不存在,國家必須在衡量自己的現有機制後,決定如何增補或改革。
但其中亦有些普遍指導原則可供協助。
實施現金移轉(cash-transfer)方案的國家應立即放寬資格,同時增加福利額度;就經濟衝擊的規模而言,部分不那麼急需援助的寬裕家庭,應讓位給如非正式勞工與中產家庭等不必然符合福利資格的弱勢族群,使他們的迫切需求能被照顧。
研究成果指出讓失業者只需幾個機上、線上步驟便可獲得補助的隨選服務應用程式(on-demand applications)能幫助政府向更多需求者伸出援手;額外認證可之後再完成。
除此之外,現金移轉還應鎖定最受影響的區域,例如人口密集、傳染風險倍增、封鎖區集中的大都市,若像在印度一樣無現金移轉減緩打擊,都市窮人可能移民,將病毒帶到其他城市或鄉村(並使其有限的醫衛能力迅速超載)。
福利應盡可能以數位的形式發放,以減少肢體接觸;缺乏類似平台的政府必需發揮創意、善用一切可用的接觸點,譬如由地方政府、網絡以到府宅配(door-to-door delivery)或依國民身分證號碼錯開領取日期、時間等方式發放。
在我們的工作地點印尼,不少非正式與中產階級員工持有退休金戶頭,可供現金轉入,並放寬提前提款的限制。
然而,若食物供應鏈崩潰,單靠現金移轉將不足以使窮人們免於飢餓與赤貧。政府必須監管食品的價格和可獲得性,並藉由特定食品配給計畫、在必要時開倉賑濟,以及與私人企業合作發放等方法因應地區性的短缺。
政府還能進一步增加公共醫療險的補助。
即使只是暫時性的,也能紓解家庭與企業支付普遍保費的負擔,並減少家庭在突發疾病的狀況下,難以負荷醫藥費的風險。
承平時期,發展中國家的投保數並不高;很多人只在得病後才投保。但這不僅是因「短視近利(short-term thinking)」:冗贅或運作不良的登記系統、低劣的服務品質、投保經驗的欠缺使人們望之卻步。
暫時性的補助與精簡版的登記程序有助於克服這些障礙,使在補助結束後的健保涵蓋人口更廣。這正是印尼在此次危機爆發前,嘗試實行該類計畫時的收效:提供非正式勞工暫時性的公共醫療險補助,在單位成本持平下使健保涵蓋人口成長了8倍,且許多地區的涵蓋率在補助結束後並未回跌。
有效的新冠肺炎應對政策還應包含對小企業雪中送炭。
據估計,正規中小公司組成全球90%的產業且雇用了全球一半的就業人員。但由於這些公司往往缺乏現金儲備(cash reserves)且需面對嚴格的信用限制(credit constraints),多數無法在毫無奧援的情況下撐過停業。
對於正規企業,政府應考量讓受嚴重衝擊的部門延期納稅並暫時減免稅款(tax deferments and holidays);提供發展中國家諸多工作的非正規公司則可和銀行及多邊金融機構(multilat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合作拓展信用額度(credit lines)、取消或暫停債務償付。
部分人主張福利與補助會使人喪失工作動力。
但研究結果顯示,縱在平時,受益人也未減少工作量或改變投資方向,在這維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與封境的非常時期,糾結於工作誘因更顯無稽。
是政府強迫人民脫離經濟,故政府也有義務助他們挺過難關。
(翻譯:許博雅,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Cushioning the Poor from the COVID-19 Shoc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