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經
• 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前主席(2008-20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大流行使世界陷入一個完全未知的危險境地,沒有一國能獨善其身。全球過半人口處於某種形式的封鎖措施,全球經濟體,不論貧富,將陷入衰退,各國必須同心合力才能夠減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作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個中心,為全球攜手抗疫提供了見解。
湖北省(武漢市)長達兩個多月的封城,加上全國範圍內嚴格的交通限制,導致一月至二月期間全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近40%。縱使3月初工廠開始復工復產,但由於外國買家受疫情影響,廠方現需應對訂單取消、延期以及付款延遲等問題。
因此,即使國內公共衛生狀況正逐步恢復,中國經濟復甦的速度某程度上仍然取決於世界其他地區。
全球經濟環環相扣,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即使疫情在國內已經受到控制,世界其他地方疫情的爆發也將阻礙經濟復甦。
全球供應鏈也有類似的故事。
在新冠疫情流行前,供應鏈仍在因應中美兩國間長達2年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當前,疫情的爆發令企業面臨著停產、運輸中斷和全球需求驟降等問題,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20年的全球商品貿易量可能下降多達32% 。同時,多個經濟體的失業率急劇上升:僅在美國,4月就有2200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史上最高。
人們應該清楚意識到世界各國緊密相連和相互依存,此格局無法逆轉。
儘管部分人的想法可能不同,但任何國家都不能單憑自身取勝,全球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和人道主義災難,具政治色彩的保護主義並非人們目前所需的政治姿態。
要把新冠大流行的影響減至最低,唯一的方法是團結一致:為了保護自己的人民,各國政府必須互相合作,制定令所有人受惠的方案。
第一步是消除貿易保護主義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從而確保防疫關鍵物資(尤其是醫療用品設備、食品、和其他必需品)送到各個所需的地方。
只有人人安全,才可確保所有人安全( Nobody is safe until everybody is safe.)。
團結也意味著保護各地的就業、收入和生計,當中需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保護中小企業,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最近也強調了這一點。
在多數主要經濟體中,中小企業創造了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機會,並提供人們每天使用的許多商品和服務,為了確保總體經濟放緩不會造成持久的結構性損害,各國政府必須保護這些公司。
當務之急不僅限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支持上述公司得以照常運作,在制定新冠 肺炎危機的應對措施時,目標應是創造一個罩基於互利合作,而非倚靠惡性競爭的國際貿易體系。
在努力振興多邊主義的同時,人們還必須透過一個認可和反映全球相互依存的多個層面的方式去重塑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這意味著,首先要確保開放和可持續的全球貿易,這是使得所有國家(不論大小貧富)都能實現經濟增長和緩解貧困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貿易還透過讓每個人都參與同一世界體系,來鞏固世界和平與穩定。
建立此系統需要的不僅僅是取消關稅、行政障礙以及那些會阻礙基本消費品、工業用品和科技流動的「邊境內措施」,各個國家還必須認識到,人們不是攜手走向勝利(使得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獲取讓他們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工業得以發展、科技得以創新的工具),就是共同面臨更艱難的處境。
這就意味著需要大幅改善貿易融資管道,特別是資金缺口超過一兆美元的新興經濟體貿易融資管道。
貿易和投資融資不足沉重打擊中小企業,阻礙他們在順境中擴展或創新,及束縛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因此,國際商會呼籲銀行增加給予公司的救急資金,緩解新冠危機所帶來的最嚴重的影響,以促使公司繼續進行貿易往來。
但是人類要做的遠不止於此。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貿易融資的增加促進了全球經濟復甦,但此後的進展卻陷入停滯,為了確保此次危機後的經濟持續復甦,以及長期而嚴,創造更具韌性、更包容的全球經濟,貿易融資必須在全球議程中永遠佔有一席之地。
恢復多邊主義、確保貿易開放是完全可以達到的目標,既不需要新的法律,也不需要額外資源,只需要共同承諾,團結一心。
如此一來,各國將獲得公平、永續的發展環境,這回報將是巨大的。
長期以來,危機時期的人道主義援助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如今,在全球陷入危機之際,人們也必須認識「人道主義貿易」的重要性。
(原標題為《The Trade Cure for the Global Econom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