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肯斯登
•諾貝爾基金會執行董事
麥克納特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
洛克斯特倫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
今年公布的諾貝爾獎得主該是提醒了我們基礎科學對於當代生活有多大的貢獻。隨著新冠肺炎摧殘人類、人們焦慮地期盼著能有科學重大突破以結束疫情,這種時候我們實在不該再視科學為理所當然。與此同時,全球科學界也以史無前例的規模挺身集結起來,不但致力於研發疫苗、療法和診斷方式,更努力增進民眾對病毒的認識和保護自己免於感染的策略。
但其他危機還在蹂躪著整個世界。上個月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九月。全球數千萬人已經經歷野火、海平面上升、嚴重熱浪、乾旱和洪水這樣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再加上現在和未來預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述的災難在未來是無可避免的,而且許多頻率和強度的增幅更是不可逆轉。
社會和經濟問題也逐漸加深。疫情重創了國家經濟、各種社會不平等隨之加劇,更在全球種下了不信任和社會動盪的因子。我們從沒像現在這麼依賴科技好讓生活如常運行、教育下一代、還有和彼此聯絡,但對於該如何避免這些科技被用來宣傳錯誤消息、煽動社會動盪、和讓弱勢團體更弱勢,我們做的似乎還不夠。
正當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以空前的規模合作對抗疫情,我們也必須準備最清晰的思緒來面對這些全球緊急狀況。就像新冠肺炎一樣,除非全世界都安全了,否則沒有地方能真的倖免於難。
汲取全球疫情狀況和恢復情形的教訓,明年春天的諾貝爾獎高峰會將在線上舉行,主題是「我們的地球,我們的未來」。將請來諾貝爾獎得主、著名思想家、政治決策者、創業家和青年領袖,一同討論如何改進以對抗氣候變遷、不平等、還有強大的新科技可能帶來的傷害。最重要的目標是為世界上的每個人建立一個有韌性、能永續發展的未來。
在人類紀,我們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活動中最強大的力量。我們也該承認,人類對自然的蠶食鯨吞對於今日全球危機有著重大影響。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不只是氣候變遷,甚至是疫情爆發,都和人類發展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有關。
一旦人類和帶有疾病動物之間的自然緩衝被侵蝕,和現在一樣嚴重的疫情發生機率只會越來越高。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如此緊密連結的世界,一個當地公共衛生緊急案件,都能迅速擴散成全球經濟危機,並伴隨著深遠的社會衝擊。
因此當前的危機對人類來說應該是個徹底改變的時刻。我們正親眼見識到,個人生活會受到人類和自然的集體健康及安全多麼大的影響。雖然科學無法解答所有問題,它顯然是我們擁有的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為了對抗疫情,還是讓基礎建設和經濟更具韌性。
新冠肺炎疫情也提供了許多幫助我們替未來做準備的教訓,好讓我們面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科技瓦解、以及不平等。舉例來說,疫情初期可以觀察到許多地方的自然景觀因為整個社會封城而「反彈」。我們也觀察到病毒和其衍生效應以不合理的比例加重了包含少數族群和貧窮階級等弱勢群體的負擔。現在,我們該謹慎思考,到底這些不平等的結果如何反映著基礎建設和社會分配的現況。我們又該如何重新想像社會制度,以確保全人類能獲得更多的平等呢?
我們也從中學到,大眾對科學的信任事關重大,對於風險和未知的基本認識也很重要。少了大眾的信任,未來的危機發生時要提出有效的政治管理就不容易了。假消息因為今日的資訊和溝通科技而廣為傳播,已經在疫情之下又形成了「假訊息疫情」,假訊息疫情削減大眾對科學的信任,使得公共衛生官員更難控制疫情。我們到底該如何和政策決策者及大眾合力擊退假消息,並更有效率地傳遞科學新發現的消息呢?
雖然今年諾貝爾獎的慶祝活動將以虛擬方式進行,大家的熱情並不比以往少。而且儘管有假訊息疫情,大部分人對科學的感激和認可也在疫情危機期間增長了。科學家更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通力合作對抗新冠肺炎。要戰勝疫情並迎接其他所面臨的全球挑戰,就必須跟隨科學家的典範及引領。
(翻譯:林可晴,責任編輯:張育軒)
(原標題為《 Listen to the Scien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