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校正回歸」到底有什麼好笑的

吳傳立 2021年05月24日 00:00:00
對於疫情相關的數據,病例的通報與判定、彙整與統計、資料的呈現與判讀,「理論上」都是不涉及價值判斷的科學工具運用。(圖片由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對於疫情相關的數據,病例的通報與判定、彙整與統計、資料的呈現與判讀,「理論上」都是不涉及價值判斷的科學工具運用。(圖片由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字統計與呈現,實際上不一定簡單。


專業與類比之間的落差,與落差的必要
 

一般人拿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類比高度複雜的專業工作,很容易就會出現錯誤的理解。這個是「專業與類比之間的落差」。
 

但是如果需要找個譬喻來幫助人們理解高度複雜的專業工作,當然就只能用「核心概念相近」、而且「與日常生活貼近」的例子去比喻,才能讓普通人容易理解。這個是「落差的必要」。

 

對於疫情相關的數據,病例的通報與判定、彙整與統計、資料的呈現與判讀,「理論上」都是不涉及價值判斷的科學工具運用。當然,實務上人類很可能因為一些主觀上的動機而去影響資料的處理。惡意的,比如說「作帳」、「蓋牌」;善意的,比如說「調整分類」。

 

比專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心態的問題

 

所有學過初級會計的人都知道:公司營運的數據,什麼進貨銷貨存貨理論上就是冷冰冰的數字,理論上「該怎麼記帳,就怎麼記帳」;但是實務上,為了要讓財務報表清楚地「說出這段營運期間的營運狀況」,哪些數字應該怎樣調整分類,才能比較完整地、用一致的邏輯去說清楚這個關於營運的故事,是一門專業;更進一步地說,不同的報表之間,本就該用不同的分類,目的是「從不同的面相說同一個故事」。那是一個關於會計學的專業。
 

你身為一個專業的會計師,當然有能力去判斷「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合理」~~而所謂的「是否合理」,從「這家公司請的會計在做假帳」、「這公司的會計連基本帳務分類都不懂」、「這公司的會計雖然懂得分類,但是前後標準不一致,這樣的報表不合理,會導致判讀錯誤與決策錯誤」、到「國際間早在七年前就採用新的會計準則了,如果公司要跟國際接軌的話,怎麼還能夠適用舊的準則在記帳呢」.....凡此種種,當專業與專業之間對話的時候,是標準的「回歸專業」,網路鄉民能夠跟上的,當然比例上就會大幅降低。

 


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字統計與呈現,實際上不一定簡單。(圖片由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如果你這個專家學者談的是某家公司的帳務,關心的人就只限於公司老闆、大股東或小股民。但是如果你這個專家學者談的事情是與全台灣人都性命交關的疫情~~你覺得你只是「率直」、只是「講話不修飾」、只是「嬉笑怒罵慣了」,但難道你不知道台灣有一大群人虎視眈眈地巴不得台灣的防疫早早破功、巴不得把陳時中給撕個稀巴爛?
 

而你竟然在這種時候,用那種嘲弄鄙夷的口氣,展現(賣弄)那明明可以靜一步心平氣和提出建議、讓事情更臻完善的你的專業,於是那些本就凡事都要陰謀論、都要朝著惡意解釋的某些人更加如虎添翼。
 

難道這就是你身為讀書人的超越藍綠尊嚴自持?
 

校正回歸很好笑嗎
 

哪怕你和我一樣只是個對會計學統計學缺乏專業的網路鄉民。
 

身為一個對公共衛生與統計學都毫無概念的網路鄉民,你不懂「校正回歸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是相當合理的,就如同當老闆的你也很可能不懂會計學;但是身為老闆的你會在第一時間嘲弄會計師「惡意作帳」嗎?那你為什麼會在第一時間嘲弄「校正回歸」?
 

確診人數明明是事關疫情發展的重要指標。而你竟然覺得好笑?請問你到底在笑什麼?到底好笑在哪裡?
 

因為不懂所產生的誤會?如果醫生告訴你「我們逐日測量觀察,發現你這週以來的GOT與GPT指數有暴增的趨勢,經過回歸校正,.....」你聽懂嗎?你當然不懂。可是你會笑出來嗎?你會嘲弄地說什麼「我的稅金能不能校正回歸」嗎?
 

表面上是因為誤會指揮中心;在我看來,骨子裡是因為不信任指揮中心。
 

經過這一年多的抗疫,會在第一時間對疫情資訊懷疑的是哪一種人?這不好說。我只知道對防疫各種扯後腿、黨內一堆大咖力推中國疫苗、而且動不動就高喊陳時中下台的中國黨,「剛好」都是這種心態。
 

而你呢?在2020大選中,眼看著香港的慘劇如此,而中國黨與中國的應和如此同聲一氣的時候,或許你也是票投台灣主權優先的那群人。而今面對疫情,對於指揮中心所發佈的基礎數據,你抱著怎樣的心態呢?你的心態和哪一種人最類似呢?你真的是在「關心台灣」嗎?這就只能請你問問自己了。
 

結論
 

所謂的無知,就是無知的網路鄉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套用到複雜的專業領域上,然後批評專家「怎麼會笨成這樣」。
 

所謂的傲慢,就是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在這個全民都急著想要了解「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鄙夷地從鼻孔裡哼出一句「你們這群防疫指揮中心在搞什麼鬼」,讓本就對指揮中心心懷不滿、凡事都要往惡意解釋的某些人樂不可支地撿到槍;又或者拿著自己的專業居高臨下地說「叫你們這些鄉民讀書不讀書;講給你聽你們聽得懂嗎」。
 

經過這場「校正回歸」之亂後,台灣社會成長了多少?專家學者與網路鄉民各自成長了多少?
 

明明是久旱不雨的天,台灣上空卻籠罩著厚厚的烏雲萬里。

 

※作者從事金融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