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同島一命:英國國寶藝人展現的Britishness

李筱雯 2021年06月23日 07:00:00
英國 ITV 電視台旅遊節目主持人喬安娜蘭利(Joanna Lumley)長期活躍在大眾媒體與螢光幕前,逾半世紀之久,是全英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湯森路透)

英國 ITV 電視台旅遊節目主持人喬安娜蘭利(Joanna Lumley)長期活躍在大眾媒體與螢光幕前,逾半世紀之久,是全英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湯森路透)

在英國,傑出的喜劇演員(comedian)往往擁有比政治人物還高的社會公信力,因為政治人物之間的惡鬥與抹黑,使其失去公眾信任,而喜劇演員因其機智,幽默與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反而能獲得普遍的支持與崇拜。在台灣,不同族群的不同歷史經驗與認同,造成彼此的不信任,連明星藝人,也因此而分化。抗疫期間,期待「同島一命」運動,齊心找回Taiwaneseness。

 

2020年在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許多明星藝人都被迫中斷行程,英國當然也一樣。英國 ITV 電視台旅遊節目主持人喬安娜蘭利(Joanna Lumley)無法到國外出外景,於是在國內製作了「甜蜜的家:在家鄉旅行」(Home Sweet Home: Travels in My Own Land),巧合的是,藝人曾寶儀在疫情期間,也推出類似想法的節目「我們回家吧!」。不同的是,在短短的三集節目中,蘭利造訪大不列顛群島上各具歷史文化意義的社區與島民生活,像是17世紀因大瘟疫而主動封城的小村子Eyam; 蘇格蘭高地西北方偏遠小島,著名的軟呢 Harris Tweed發源地,當地人迄今仍以蓋爾語溝通; 蘇格蘭威士忌酒廠,展示18世紀時為了避稅,讓婦女把酒藏在長裙內,假裝孕婦偷渡到格拉斯哥販賣的皮製酒袋;北愛爾蘭於1972年,爆發流血衝突(Bloody Sunday)的城市德里(Durrey),當年被射瞎雙眼的小男孩,如今放下仇恨,致力和解,曾訪問當地的達賴喇嘛尊稱他是德里喇嘛;北威爾斯的板岩山與高山村落(Llechwedd),維多利亞時期開採的礦場; 英格蘭西南邊迷你小島上(Sant Michael’s Mount) 中世紀教堂與植物園; 約克郡的穆斯林婦女在社區發起的掃除寂寞運動,一起在戶外共餐; 在倫敦,高齡95歲曾投入英國海軍參戰的加勒比海非裔移民Allan Wilmost,從早年被叫黑鬼,後來成為伊莉莎白女王的座上賓。

 

回顧漫長的反歧視運動成果,他風趣地說,「我們英國人,我們從來不趕時間」。 其他如,由三代人保存完善的地方古老劇院,有兩百年造蘋果酒歷史的家族農莊,流傳五代人家族經營的露天遊樂場,迄今仍全家共同行動住在拖車房四處遷徙,以及致力復原生態多樣性環境的夫妻等等。節目充分展現了擁有許多不同的宗教,文化,種族與語言的英國。最後,蘭利下了結語,「我們是一家人,我們的強大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差異」。

 

擁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被喻為英國國寶的蘭利,與台灣國寶藝人張小燕一樣,長期活躍在大眾媒體與螢光幕前,逾半世紀之久,是全英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但是,蘭利其實是1946年出生於喀什米爾,也就是英屬印度 (British Raj ) 的最後一年,父母雙方家族數代人皆生長於英屬印度,時間長達近兩百年,第一代登陸的祖先 James Agg 任職於東印度公司,也是1777年第一批進入印度大陸的英國人,1778年更在加爾各答建立第一座英國國教大教堂。他的外祖父是駐在喜馬拉雅山區的軍官,與十三世達賴喇嘛有深厚私交,蘭利的父親於二戰時,身為廓爾喀軍團的軍官,曾在緬甸主戰場莫岡,經歷過激烈戰役,差點喪命。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後,全家人才乘著當時航行在大英帝國殖民地之間的疾風號(Windrush)郵輪離開印度大陸,回到英國本土,所以蘭利自稱是疾風世代,也因此她對1948年同樣搭乘疾風號,從加勒比海抵英的非裔移民的遭遇,深富同情心。但是回到英國不久,她的父親又被指派率領廓爾喀部隊,駐軍香港,蘭利於是也跟著到香港度過童年生活。

 

蘭利(圖右)因為家族背景與個人演藝事業的歷練,使其擁有強大的同理心與包容力,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湯森路透)

 

蘭利拒絕上大學,從寄宿私校畢業後就投入模特兒工作,是1960年代第一批登上時尚雜誌封面的超模。她曾是龐德女郎,又演出「三個問號偵探 」(The New Avengers)間諜劇中的Purdey一角,成為英國第一位武打女演員,而後參與喜劇,演出反諷時尚業的劇集「絕對棒極了」(Absolutely Fabulous)中的主角Patsy,蘭利把劇中愛慕虛榮,抽菸酗酒,賣弄風騷又固執己見的過氣模特兒,演得惟妙惟肖,終於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明星,Patsy也成了她的外號。她曾在受訪時表示,當模特兒的演藝事業開始時,收入微薄,經常要提大包小包趕公車,還需學會在街頭迅速地濃妝艷抹,到處爭取演出機會,40歲之前,她都沒有能力獨立在倫敦租一間公寓,必須與朋友分租,直到演出Patsy之後,經濟狀況才大幅改善。

 

年過六旬的蘭利,開始成為旅遊節目主持人,帶著英國觀眾,認識全世界。從2008年到2020年,幾乎每年都拍攝不同主題的紀錄片,探訪一般人不易觸及的地方,例如「橫越西伯利亞」,從香港出發,穿越中國大陸,再搭火車橫跨西伯利亞,最終抵達莫斯科; 「追溯尼羅河源頭」,從埃及亞歷山大城沿著尼羅河一路南下,經過蘇丹衣索比亞烏干達等國,穿越偏僻荒涼沙漠瀑布叢林草原,最後抵達位於盧安達境內的涓細源頭;「印度大陸」,蘭利帶著一只藏著深厚感情與記憶,父母留下的木製行李箱,放著許多家族照片與日記,一路追憶,回到錫金與喀什米爾,她的雙親結婚度蜜月之處,以及祖父母居住過的維多利亞大房子。帶著外祖父珍藏的關於尋找十四世達賴喇嘛轉世靈童的新聞剪報,到達蘭沙拉送給達賴喇嘛。拜訪印度時報辦公室,看到曾擔任總編輯的叔叔的照片依然高掛牆上,驚喜大叫。

 

蘭利訪問了擁有富裕城堡的家族與繁華城市,也到最窮困偏遠的貧民村,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跟著擠在簡陋的大帳棚裡,逾百人一起安靜地坐地上看電視電影,而棚外盡是垃圾堆與牛隻;「絲路冒險」,蘭利翻閱馬可波羅遊記,從義大利威尼斯出發,經歷中亞各國的古貿易之路,並獲准進入外人難以窺探的伊朗拍攝,一路向東直到中國邊境為止;「隱密的加勒比海」,疫情爆發前,她赴古巴與海地拍攝,在海地時甚至遇到持槍的公路搶匪,差點命在旦夕。在蘭利的旅遊節目中,經常可見她深入偏遠地方採訪弱勢,貧困,女性或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與生態環境,內容充滿豐富的在地知識與人道關懷精神。

 

蘭利的「橫越西伯利亞」,從香港出發,穿越中國大陸,再搭火車橫跨西伯利亞,最終抵達莫斯科。(圖片摘自網路)

 

除了演藝事業之外,蘭利平日積極投入各種社會運動,她是維護動物權的素食者,也爭取國際原住民族生存權,她是自由圖博運動的一份子,更經常抨擊英國政府對待大英國協移民的政策是公然侮辱,其中最著名的是她數度走上街頭,為尼泊爾廓爾喀傭兵爭取權益,她將廓爾喀軍人視為在海外的家人,後來在2009年幾經折衝,終於成功地說服當時的布朗政府,給予曾經參戰或在軍中服役的廓爾喀退伍軍人居留權,尼泊爾人也因此讚揚她是尼泊爾女兒。2018年時,為了紀念出道50年,年過七旬的蘭利在英國與愛爾蘭,於10月與11月短短的兩個月內,連續舉辦 31場售票巡迴演講會,主題是「關於我的一切」(It’s all about me),分享她的工作經驗與人生哲學,大批粉絲趨之若鶩,稱她為英國國寶。

 

從舊日大英帝國的餘暉,銜接到戰後,多種族及多元文化的新英國,蘭利因為家族背景與個人演藝事業的歷練,使其擁有強大的同理心與包容力,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能夠跨越時代,跨越種族,深入不同的文化經驗。於是,蘭利本身也成了英國文化象徵之一,形塑了屬於大不列顛島民的Britishness。

 

※作者為旅英台僑

 

關鍵字: 同島一命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