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調查員揭密!為了活捉施明德 他到廟裡當街友

劉禮信范立達 2023年04月26日 07:00:00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資料照片/鄭宇騏攝)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資料照片/鄭宇騏攝)

民國六十九年元月,我還在偵訊呂秀蓮時,有一天,突然接到台北市調查處第三科通知,要我返回辦公室待命。回來報到之後,才知道要我加入逮捕施明德的任務編組中。

 

根據情報顯示,施明德在「大逮捕行動」中脫逃之後,可能藏身於台北市漢口街二段接近環河南路附近的許晴富家中,除了整形易容喬裝之外,並可能要偷渡出境。

 

由於我在雷霆組執行任務時,經常跟監施明德,甚至連他和艾琳達在國賓飯店舉行婚禮時,我都曾到場情蒐,所以,我對施明德的身形外貌相當熟識。

 

我記得有一次,我對施明德進行威力跟監,車子就大搖大擺的停在他家門口附近,他太太艾琳達還走過來敲敲車窗,操著不標準的國語,對著我說:「你們要多看看美麗島雜誌啊!看過以後就會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你們就會同情我們、支持我們了!」由於與施明德有這段淵源,為此,上級特別指派我到漢口街附近,負責辨識,並且「發現行蹤,即行逮捕」。

 

 

我到達現場後,跟同仁打招呼,他們都很苦惱,覺得施明德如果真去整形,怎麼還能認得出來?但我想,一個人整形後,容貌可能會變,但身高體型大概變不了,走路的姿勢更變不了。我們只要能掌握這些特徵,還是很有機會能逮到他的。

 

我們在現場四周繞了幾圈,勘查完環境後,就與同仁到許晴富家對面的火鍋店用餐,並選了一個面對許家的圓桌坐下,一邊吃一邊監控。我們從中午一直吃到晚餐,又從晚餐又吃到宵夜,直到打烊才散伙。火鍋店老闆看到我們的樣子,應該大致也能猜出我們是在辦案,所以也沒打擾我們,就由我們坐了一整天。

 

到了深夜,火鍋店打烊後,同仁們到附近的旅館休息,我不敢離開,怕萬一施明德趁隙溜走,我責任就大了。於是,我就走到許晴富家斜對面的慈雲寺,一屁股坐在廟宇廊簷下,與睡在此處的街友們為伴,雖然有些街友詫異,怎麼突然又多了一個人,但他們都沒說些什麼。

 

我們在現場守候埋伏了好幾天,始終不見施明德的蹤影,也沒接獲命令要破門而入,就這麼一直僵在那兒。直到元月八日清晨,突然有同仁送來防彈背心和手槍,我看到這些裝備,心中雪亮,知道應該要執行逮捕任務了。

 

 

這天近午,科長劉展華率領雷霆組以及其他幹練的同仁到場,詳細分工,並再三交代任務,重點是一定要活捉。原來,當時坊間謠傳,政府非常痛恨施明德,所以早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的全島大搜捕行動中,已經將他擊斃。為了要杜絕謠言,因此,我們一定得留下施明德的活口。

 

分工完畢,一群人就進入許家公寓。劉展華先表明身分,借得樓下一層民宅集結。依事先協調,由警備總部負責外部管制,附近道路、樓下、屋頂都布滿人員,怕施明德再次逃脫。

 

當時,剛發生教廷駐華大使館警衛被土制手槍射殺、配槍被奪事件(事後查明,是李師科所為),我們都很擔心槍支落到了施明德的手上,萬一他在我們執行逮捕行動時拒捕且開槍反擊,問題就嚴重了,所以大家都非常謹慎。我們配槍、身著防彈衣,就是為了因應突發狀況。

 

但科長劉展華卻顯得非常神勇,他並沒有帶槍,也沒穿防彈衣,手上只拿了一根伸縮警棍,就準備要進入現場。

 

 

我跟在劉展華身後,旁邊一位雷霆組的學長林望寧特別提醒我:「待會兒衝進現場後,如果發現狀況不對,你要負責保護展公,別讓他受傷啊!」他這麼一說,讓我神經繃得更緊。

 

我們悄悄上樓,騙得屋內之人開門後,一群人馬上衝入現場,也看到穿著綠色睡袍的張溫鷹。她正是幫施明德整形,以便協助他逃亡之人。

 

我們馬上控制現場,並低聲喝令眾人不准出聲,然後,我們就跟著劉展華,衝進裡間的臥室。

 

我們一進臥室,馬上舉槍對著施明德。由於出其不意,施明德也嚇了一大跳,他像觸電似的跳上床,躺著高舉雙手,表示沒有反抗之意。依照原本的分工,我上前去,叫施明德把他口中的假牙取下,以免他吞牙自殺。驚魂甫定的施明德慢吞吞的先把一排假牙取下交給我。我瞪著他,說:「還有一排呢?」他才不甘不願的把另一排假牙也取下來。

 

 

另一名同仁也立即趨前,把安全帽戴到施明德的頭上,避免他撞牆受傷。按照事前的分工,調查局負責的工作只有逮捕施明德,任務既已達成,我們就把他帶走,現場交由警備總部後續處理,由他們清查在場人員的身分,並逮捕協助藏匿施明德的一干共犯。

 

但後來我才聽說,警總不知何故,竟然放走了張溫鷹。而張溫鷹可能自知難逃法網,她離開現場不久後,就在友人的陪同下投案,警總才沒鬧出錯放嫌犯的笑話來。

 

任務完成後,我獨自駕著公務車返回台北市基隆路的台北市調查處,抵達時,才發現施明德的兩排假牙竟然被我順手放在車上,我只好再驅車前往安康看守所,把假牙交給負責偵訊的同仁劉雲生保管。否則,少了兩排假牙,施明德還真不知道該如何進食呢。

 

*本文摘自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劉禮信口述

 

劉禮信,男,民國37年出生於江西南昌,39年隨父母離開大陸經香港到台灣。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政治大學公教中心法律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

 

調查局調查班第12期結業、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幹部研究班第15期結業。

 

在調查局先後任職基隆市站、台北市處、海外工作室(派駐美國西雅圖)、經濟犯罪防制中心。復出任台北市處社會文教組、澎湖縣站、彰化縣站、偵防工作組、桃園縣站、台北縣站主任,並任局本部聯絡室主任、兩岸情勢研析處處長。

 

在調查局的工作生涯,以偵辦案件、國際事務、新聞聯絡工作、大陸情勢研析為重要經歷。

 

自身近四十年的情治工作經歷,接觸到許多不為凡人所知之領域,如今將已不具機密性的點點滴滴,藉出書留下回憶紀錄,可揭開一些調查局的神秘面紗,並將這些史料留下,以為歷史見證。

 

范立達撰稿

 

范立達,媒體工作者,曾任職中華日報、聯合晚報,News98廣播電台、TVBS電視台,並曾為Ettoday.com第一任採訪主任、愛奇藝台灣代理商歐銻銻娛樂董事長。現為TVBS新聞部資深經理。

 

酷愛讀書,亦不放棄筆耕。本書是作者第八本著作,另撰有三本碩士論文(皆非抄襲)。

 

「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熱情曾經支配了我的一生;它們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受苦受難的人類所懷抱的情不自禁的同情。」羅素在《我為何而生》一文所言之語,是我畢生的信仰。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