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彈危機到政治對話 江澤民見證台海關係跌宕起伏

仇佩芬 2022年11月30日 23:30:00
江澤民時代開啟兩岸對話,卻在李登輝訪美後發動對台軍演,引發台海危機。(取自海基會官網)

江澤民時代開啟兩岸對話,卻在李登輝訪美後發動對台軍演,引發台海危機。(取自海基會官網)

中共官方正式發佈訃告,證實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主政中國超過十年,江澤民曾促成兩岸對話,並提出進行和平統一談判的「江八點」,卻也曾發動飛彈危機,致使台海瀕臨戰爭邊緣。在江澤民主政之下,中國有效借美國之力限制台灣國際活動,確立美、中「大兩岸」主導台海「小兩岸」的格局。然而在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以及民進黨贏得2000年總統大選之後,兩岸關係發生質變,江澤民任內也無法再對兩岸關係有所發揮。

 

 

恩師汪道涵任談判主將 江澤民開啟兩岸對話時代

 

因1989年天安門學潮期間壓制上海情勢,獲鄧小平欽點接任總書記的江澤民,直到1993年3月擔任國家主席之後,才於6月接下「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職務。但在1991年中國成立海協會做為對台「白手套」時,一路拔擢並輔助江澤民的恩師汪道涵出任海協會會長,兩岸於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達成兩岸事務性議題交流的協議,成為後來兩岸經貿交流及人員往來的制度化基礎。

 

兩岸在江澤民主政時期兩度舉行辜汪會,將對話提高至政治層次。(人民網)

 

 

「江八點」倡議「什麼都能談」 卻因李登輝訪美釀台海危機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提出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明確主張兩岸應就「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提議兩岸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

 

江澤明曾主張兩岸應就「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提議兩岸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取自中國外交部官網)

 

「江八點」的提議得到當時台灣總統李登輝軟中帶硬的回應。在被稱為「李六條」的回應中,台灣以接受兩岸分治的現實,做為統一談判的前提;以國際場合自然互動婉拒兩岸領導人互訪;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同時,我方也提議兩岸共同促進港澳民主。

 

雙方領導人隔海喊話未有明顯交集,在「李六條」提出的2個月後,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並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說,被中共認定踩及台獨紅線,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中國更在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前發動軍事演習,釀成美、中對峙的台海危機。

 

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說,被中共認定踩及台獨紅線,引發台海危機。(取自國史館)

 

 

98年晤辜振甫背國父遺囑拉關係 「正視中華民國」納入兩岸對話

 

因李登輝訪美而起的兩岸急凍,卻也在美中關係升溫下出現變化。在美中兩國對改善關係的強烈需求下,1998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不僅對中國人權及西藏等問題避重就輕,柯林頓也以口頭提出「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的「三不政策」。這項非正式宣示成為後來制約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框架,也是江澤民借力國際在對台工作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等3大原則,成為江澤民借力國際約束台灣發展的成果。(美聯社)

 

在此背景下,為延續1993年新加坡辜汪會談,兩岸於1998年10月舉行上海辜汪會晤。在上海辜汪會晤之後,江澤民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兩人從天氣聊到民主。儘管中國方面並未公開私下談話內容,但據在場者轉述,江澤民為展現「拉近關係」、「聽真心話」的意願,不但表明自己會唱中華民國國歌,甚至當場背了幾句孫中山遺囑。

 

在這場私下對話中,辜振甫當面向江澤民表示,若要兩岸關係有所突破,中國必須「務實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番談話,也使辜江會晤被認為是兩岸實質意義上的第一次政治對話。

 

 江澤民1998年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2人相談甚歡。(取自海基會官網)

 

由於1998年辜汪及辜江會晤氣氛良好,兩岸亦商定後續將由汪道涵訪問台灣。未料隔年李登輝藉由接受德國媒體專訪場合,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中共認定為推動「一中一台」,憤而中斷一切往來,辜汪二人終其一身未能再晤。

 

 

不滿民進黨執政 對台政策從懷柔轉文攻武嚇

 

隔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民進黨首次贏得執政權,被中共視為對台工作的重大挫敗。其後江澤民將原本懷柔的對台工作路線調整為文攻武嚇及「以商圍政」併行,藉由拉攏台商及懲罰挺綠企業雙管齊下的方式,對民進黨政府施壓。

 

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中國視為對台政策重大挫敗,轉為文攻武嚇。(美聯社)

 

在政治上,「江八點」仍然是中國對台工作的指導方針,2002年江澤民在卸任前的十六大報告中重提「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什麼都可以談」的主張,但當時並未引起台灣明顯反應。

 

儘管江澤民在對台政策上背負「讓民進黨贏得台灣政權」的定位,然而其主張及路線在胡錦濤接手後仍被延續,不但創造了兩岸民間經貿往來及交流持續擴大的條件,也成為促成後來國共對話的基礎之一。

 

================

 

《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江八點)

 

1.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反對任何製造台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

 

2.對台灣與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但反對台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進行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

 

4.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5.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及「三通」,商談並且簽訂保護台商投資權益的民間性協議。

 

6.中華各族五千年文化,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

 

7. 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做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

 

8.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方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