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龍專案】中科院未獲海軍支持 恐與光榮之星測試艇淪閒置設備

朱明 2024年10月12日 20:20:00
慧龍載具只能仰賴中科院自有基金來完成相關測試,可能走上光榮之星(圖)老路,成為閒置設備。(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慧龍載具只能仰賴中科院自有基金來完成相關測試,可能走上光榮之星(圖)老路,成為閒置設備。(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配合潛艦國造政策,由國防部編列36億6830萬元,以代號「慧龍專案」委中科院設計規劃,由龍德船廠建造的慧龍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經二次海測並完成發射1枚海軍SUT重型魚雷的操雷驗測後,該專案可望在年底結案。據了解,建造慧龍載具是為國內廠商生產與潛艦相關的設備與組件,透過該載具測試認證,雖7艘潛艦後續艦已編列預算,但相對配合研究水下設備的預算,海軍並未在2025年編列,使得慧龍載具未來只能依中科院自有基金來完成潛艦燃料電池相關設備的測試,若國防部無後續水下研究計劃,慧龍載具將和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艇載台一樣,成為閒置設備。

 

 

歐洲武器輸出放寬 打亂台技轉自製計畫

 

慧龍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當初設計為測試載台,主要是為了潛艦後續艦建造時,國內廠商若生產與潛艦相關的設備與組件,要進行測試與認證,慧龍載具可提供水下模擬環境的測試,來驗證其可靠度與是否達到設備的規格與要求;據指出,但隨著俄烏戰爭後歐洲各國對台的態度改善,歐洲生產柴電潛艦重要設備與組件的國家,對台輸出管制放寬,使得原規劃要技轉自製的設備與組件的步驟完全打亂;但海軍目前尚未提出有先贍性水下技術與設備的研究計劃,使得慧龍載具在結案後,現階段並未有安排其他新的測試項目,只能等待中科院研製新的潛艦燃料電池,在通過各項安全檢測後,才能進行水下測試,但時間很漫長。

 

俄烏戰爭後,歐洲柴電潛艦製造業者對台輸出管制放寬,打亂台灣技轉自製的步驟。圖為法軍「蘇弗倫號」潛艦。(取自海軍集團網站)

 

 

走「光榮之星」老路 慧龍載具恐成閒置設備

 

據了解,因從現階段可看出慧龍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平台結案後,會有一段長時間的測試空窗期,就如同中科院委龍德船廠建造80噸的雙船體「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光榮之星」測試艇2019年3月15日下水,曾進行電戰、雷達與艦上火砲的測試平台,但是畢竟噸位小,如海劍羚飛彈系統與海弓三防空飛彈的測試工作,只能找高雄艦來測試,「光榮之星」測試艇的功能項目也會隨著沱江級巡邏艦量產結束後,也逐漸弱化,但每年中科院還是要編列經費委龍德船廠來維護,可預見未來「光榮之星」測試艇與慧龍水下無人載具在測試項目逐漸減少後,成為閒置設備。(責任編輯:殷偵維)

 

「光榮之星」(上圖)測試艇噸位小,無法負擔海劍羚飛彈系統(下圖)等武器的測試工作。(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