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柯文哲的兩種自我放棄

李濠仲 2021年06月22日 07:00:00
柯文哲把美國捐助台灣疫苗形容為「我當你小弟,你好歹給一點安家費是應該的。」貶抑和不屑已經相當明顯。(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柯文哲把美國捐助台灣疫苗形容為「我當你小弟,你好歹給一點安家費是應該的。」貶抑和不屑已經相當明顯。(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安家費」多出自江湖規矩,而且絕大多數用在形容黑道或反派之間,像是大哥出事小弟頂罪,大哥會反饋小弟家人一筆錢,以示「上道」。無論美國是基於「政治疫情」,或是回報當初台灣致贈千萬口罩,乃至地緣戰略考慮,總之台灣因此多了250萬劑疫苗,此刻出手,理由深淺皆可細論,也未必只有感激涕零可以代表收到疫苗的心情,唯獨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台北市議會進行報告時,把美國捐助台灣疫苗形容為「我當你小弟,你好歹給一點安家費是應該的。」其間的貶抑和不屑相當明顯,而且和「疫苗乞丐」之說等流不遑多讓。

 

回顧2019年3月柯文哲訪美,對當時尚未鬆口是否參選總統(2020)的他來說,那是自己要不要放手一搏的指標,就像台灣歷來打算參選總統者一樣,訪美兼具了內銷、外銷聲望收網的作用。當初柯文哲如果聲勢因此竄了上來,2020恐怕就是三組人馬的競爭。結果,一來,他得到美國官方接待的規格並不突出,還受到部分台僑抵制,像是全美同鄉會就公開呼籲「不要去接待投機政客」,又就算只是私下拜會,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所謂傳統在美台派)也拒絕接待柯文哲。此外,「說好的紐約市長」,也只為柯文哲送上一張歡迎函。

 

最終,以台灣首都市長身分觀之,柯文哲訪美成績單確實及格以上,若以準總統參選人視角望去,則幾乎就是場「打槍之旅」。

 

當時柯文哲訪美宣傳的主軸,正是其念茲在茲的「親美友中」,問題就在之前一路以來,柯文哲只在「友中」的態度上非常清楚(這也是在美台派台僑給柯文哲吃閉門羹的理由),外界都很好奇他的「親美」會是什麼?但即使在他訪美最重要一站(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講),眾人也沒有從柯文哲的陳述得到釐清。比方說,柯文哲強調「台灣要在美中兩大國之間求『生存』,必須『智慧且堅強』」有BBC記者會後請柯文哲補充說明他的概念,柯文哲的答覆是:「親美友中,就是態度上親美,但也不要把中國當敵人,是台灣最適當的國家戰略。」然後,BBC的報導便提到一段:「柯文哲有宏觀策略的表述,卻在具體政策的闡明上戛然而止。柯市長留下了許多問號。」

 

那回,有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葛來儀質疑柯文哲對中國的「友好」是什麼意思?是談和平條約還是接受九二共識?葛的發問就是在挑戰柯文哲的親中立場。柯文哲對此曾四兩撥千金,說葛來儀無法代表美國人。當被說美方接待規格不夠高時,柯文哲也意有所指強調「國與國之間真正的外交哪裡是在大廳見面」不管怎樣,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柯文哲此行根本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是反效果,事後關於他不受美方信任或訪程內容空洞的報導,更多過美國人對他「外科醫生變市長」的正面評價。

 

接下來,柯文哲對美態度似乎和他所稱的「親美」反其道而行。包括確定和總統無緣後,遂稱之前質疑他親中立場的葛來儀「發言就像綠營側翼」,直到近期美豬問題,以及美國兩次的疫苗捐贈,柯文哲都擺明是要和美國撕破臉,用詞堪比中國的戰狼。

 

柯文哲如何友中是一回事,他的「反美」至此恐怕已經是不想再演。以台灣的歷史成因和當下台美間的戰略角色,則把美方此刻捐贈疫苗形容成是老大給小弟安家費,就政治生涯而論,很難相信柯文哲對自己2024還抱有什麼希望。這是自我放棄之一。

 

其二,比他是否放棄美國觀感更重要的是,他正不斷用實例證明自己就是個欠缺優雅、思想和氣質的政客。很多人當初支持他當台北市長,或者寄望的是一位政治素人帶來「新政治」,結果幾年下來多少人幡然悔悟,原來他標新立異的那些治理手段並不是新政治,頂多是出於他個人性格怪異而已,至於他獨有的行政作風,代表的究竟是專業上的堅持?還是純然個性上的固執?

 

柯文哲或許以為自己是個大行不顧細謹的亂世梟雄,所謂「內涵優雅的改革者」無非是那偽善、假掰文青的雕蟲小技,進而才讓自己經常脫口而出缺乏政治素養的粗魯言語?還是,真的是中他所崇拜的毛澤東的毒太深?對人如此,為政如此,連涉及國與國的互動也可以被他損得這麼Low。

 

「天才」的類型很多種,且存在社會各階層領域,其中最糟糕的就是自負、情緒起伏大和不好相處,而且還一點用也沒有。柯文哲把自己的天才頭腦發揮成今天這個樣子,聰明的只剩下157智商,這是最具危機的自我放棄。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