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訴求「亡黨感」嚴重    朱立倫想打造一個人的武林

林威志 2021年09月21日 00:00:00
朱立倫陣營頻放危機感,亡黨感,問題是給朱立倫當主席危機就會解除嗎?(攝影:王侑聖)

朱立倫陣營頻放危機感,亡黨感,問題是給朱立倫當主席危機就會解除嗎?(攝影:王侑聖)

過去學者的背景,國民黨黨員都常常忽略張亞中教授,也沒有人認真傾聽他的主張。主張不試試,怎麼知道能不能成功?孫中山革命各界當初也充滿疑問,如果孫中山不堅持理念,最後怎麼會成功?此刻,國民黨有大聲喊出「統一」的主張,這種有「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勇氣,應該要給予祝福。
   

張亞中如果當選國民黨主席,2022的國民黨選情,真的需要擔心嗎?2018年選舉領頭羊是吳敦義還是韓國瑜,可能還有不同說法。時空背景相同的是,現在國民黨已經沒有黨產,但國民黨卻太需要一場選舉的勝利。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民黨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從2016的失敗谷底,在2018年底地方九合一選舉狂贏15席縣市長,選票超過民進黨約一百二十萬票?眾所周知,非典型國民黨的特殊競選風格產生了外溢效果,協助其他縣市長在地方選舉中獲勝。白話來說,當時的黨主席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如何讓國民黨更好?筆者建議讓國民黨黨中央變成任務型編組,黨中央權力下放,說不定也可以是一個可能性的選擇,黨中央虛級化反而沒有包袱。縣市首長只需要認同國民黨的招牌就好,因此這場國民黨黨主席誰當選,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政黨組織憑藉其政治影響力,透過參與各式選舉而影響到政府的施政方向與資源配置,進而影響到各式利益團體的活動。所以,政黨組織擁有的資源條件迥異於一般組織,可能因而影響到組織變革的展開。
   

近代民主政府之運作莫不以政黨政治為基礎,而民主政治與責任政治之體現,與政黨政治更有著密切的關係。張亞中如果當選國民黨主席,政黨轉型可能反而更快,國民黨說不定會進入像美國一樣的公職領導政黨方向的時代。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政策制定是由政部門主導立法,總統必須與國會黨團有充分的聯繫溝通;至於在野黨,主席只是掛名的,並沒有真正的黨機器,而政策的核心在參眾兩院的黨團領導者,而國民黨可以改由地方諸侯主導黨機器,得民意得天下,複製地方包圍中央的路線。
   

對照來看,執政時期的馬英九作法是將國民黨中央虛無化,黨內中常委的選舉乏人問津。從這角度來說,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中央的虛級化,也許可以將權力下放到地方諸侯、立委、議員來做集體決策就好。
   

國民黨因為多年來兩岸路線不具備拓展能力,無法與時俱進的挑戰,只會逐步萎縮,遠離台灣主流民意。大部分的民眾認為,誰選上國民黨主席都沒什麼差,朱立倫與江啟臣都領導過國民黨,其實換人做看看,有何損失?

 

朱立倫陣營一直在散佈危機感修理張亞中,作者認為有點不智。(攝影:王侑聖)

 

國民黨的支持者,顯然是將2022年的勝選視為是政黨輪替的前奏,政治不看現象,政治看「結構」,國民黨主席選戰開始進入最後一週,由於張亞中的民調出乎意料地爆高,跌破所人的眼鏡。相比之下,朱立倫尋求東山再起、遭遇阻礙竟然開始炒作競爭對手立場太偏右、令黨內人士擔心?
      

朱立倫陣營一直在散佈危機感修理張亞中,其實有點不智,看多了就讓黨員很無奈又生氣,黨員覺得會有效。還是反效果?泛藍不是被嚇大的,民進黨執政都不怕了,張亞中當黨主席又算甚麼?
   

國民黨在2016年與2020年兩次總統大選失敗淪為完全的在野政黨,此兩次選舉敗選後,仍難在黨內要求與社會期待下推動組織再造,完全只有關注在黨主席選舉。不過,沒有個人魅力的黨主席,實在是激不起熱情。
   

戰場上要反攻,首先要務是整頓好部隊,同樣的,要重返執政第一任務是先有號召力,做好內部團隊精神和作戰力才對,應該是處理好內部問題才對,現在這四位候選人的交鋒好像在選總統。這些候選人爭得頭破血流,讓民眾黨撿到現成的戰果,讓藍營支持者情何以堪。這樣的黨如何振衰起敝?
   

改革國民黨,必須要無欲則剛。朱立倫陣營頻放危機感,亡黨感,問題是給朱立倫當主席危機就會解除嗎?韓國瑜能提振了黨員的士氣,朱立倫有這樣的本事嗎?

 

※作者為海洋科大助理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