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2024的前哨戰,你確定?

吳崑玉 2021年11月16日 00:02:00
2019年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韓國瑜貿然參選、香港反送中等一連串事件接連踩爆地雷,為民進黨送槍送砲送芒果乾,蔡英文以817萬超高票當選。(湯森路透)

2019年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韓國瑜貿然參選、香港反送中等一連串事件接連踩爆地雷,為民進黨送槍送砲送芒果乾,蔡英文以817萬超高票當選。(湯森路透)

民進黨全代會確認了2022縣市長提名,六都提名權由黨中央獨攬,廢了初選,獨尊徵召,希能以此遏制派系惡鬥,並防止蔡英文提前跛腳。論者多謂,2022縣市長等九合一選舉,是2024總統大選的前哨戰,真是這樣嗎?

 

2020年總統大選是反例

 

縣市長選舉,尤其是六都選舉作為總統大選前哨戰,縣市長大贏,總統選舉就一定贏,是一個傳統的政治觀點。2005年縣市長選舉,23縣市中,國民黨贏了14席,親民黨、新黨、無黨籍各1席,總計17席,民進黨僅得6席,似乎預告了2008年民進黨大敗。

 

2009年縣市長選舉,17席縣市長中,國民黨13席,民進黨4席。次年五都選舉,國民黨奪得台中以北3席,民進黨僅南部2席。似乎也預告了2012年馬英九的連任。

 

2014年首度舉行九合一選舉,此時桃園已升格為準直轄市(2014.12.25.正式改制),在太陽花學運及柯文哲效應帶動下,國民黨僅得1都5縣市,民進黨大勝取得4都9縣市,另由無黨籍選上1都2縣。又預言了2016蔡英文的勝利。

 

將2022選舉結果直接正相關到2024結局,這種預期有很大機率是錯的。(湯森路透)

 

但2018年九合一,在韓國瑜效應帶動下,國民黨大贏15席,無黨籍1席,民進黨僅餘6席。眾皆預期2020年總統大選必然能讓國民黨重返執政。沒想到2019年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韓國瑜貿然參選、香港反送中等一連串事件接連踩爆地雷,為民進黨送槍送砲送芒果乾,蔡英文以817萬超高票當選,打破了十多年來「縣市長贏,總統就能贏」的政治慣性。

 

老將軍還在打上一代的選舉

 

所以,當政治人物和名嘴們把四大公投視為2022九合一的前哨戰,2022又視為總統大選前哨戰時,我們實在很難分辨這是為了政治動員創造危機意識的說法,還是他們心中真的認為選舉路徑就會這麼直線加速無岔路的走下去?如果是前者,聽聽就算了;如果是後者,那代表選戰操盤的老將軍們,根本沒搞清楚2020是怎麼贏的或輸的?仍舊以過去的政治慣性,在打上一代的戰爭。

 

為什麼是上一代?「縣市長贏總統就贏」的邏輯,是基於縣市長掌握的優勢執政資源,足以扭轉轄區內鄉鎮長、村里長等基層組織的動員方向,以諸侯勤王之勢,由上而下的動員民眾投票支持某一政黨。縣市長像是一個個水門,誰控制了大多數水門?就足以左右總統大選選票大河的流向。但現在選民有那麼好被行政組織或首長左右投票傾向嗎?

 

事實上,台灣選舉在2014及2019年分別經歷了兩次劇烈變動,切斷了過去的政治慣性。2014年太陽花學運與柯文哲效應,將年輕世代的政治意識自主性和選舉參與度都打了出來,使得藍綠兩黨鐵盤板塊都在萎縮,各僅30%,4百多萬票左右。而游離票高達40%,其投票率與支持傾向完全足以影響選舉結果。而且,游離票之所以叫作游離票,他們的投票傾向缺乏固定的政治顏色認同與政黨傾向綑綁,對於選舉當期議題的敏感度很高,「衝動性投票」的狀況與上網衝動性購買一樣普遍。舉例來說,陳時中和王必勝為防疫奮戰近兩年,大眾對其成果多半是肯定的,但幾個事件便足以讓其跌下神壇,現在還有人想讓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嗎?恐怕愈來愈少。

 

其次,2014年選舉拉開了網紅政治的序幕,這種基於傳播通路的改變,只會愈來愈普遍,而不會因任何人而消失。不管你有多討厭柯P和韓導,就算他們自我放逐或石沉大海,仍會有新一代網紅取而代之,而且網上紅不了的政治人物大概也很難打出紅不讓。個人特質和語言吸引力,將在未來選舉中逐漸取代政黨板塊,更具決定性。

 

「芒果乾」成為佐餐聖品

 

到2019,由於對岸的種種壓迫,「芒果乾」成了總統大選中足以扭轉局勢的關鍵因素。不論國民黨與對岸如何痛罵蔡英文挑釁破壞兩岸關係,台灣大多數人,尤其上述那些游離票,都被對岸激起一種看到惡少打人,就想拿鋁棒跟他拼了的怒氣,而這種怒氣並沒有因選舉結束而減弱,反因軍機繞台而不斷增強,甚至固化。芒果乾從2020大選的宵夜零食,變成了餐餐必備的佐餐聖品。即使這兩年綠營濫用芒果乾遮蓋執政錯誤,讓人覺得厭膩,但在總統與中央層級選舉,仍有一定影響力,就像沒辣椒很難下飯一樣。相對的,藍軍及柯P對兩岸問題的避重就輕,簡直是健康蔬食白切雞胸,就算理論上會比較健康,實際上也讓人吞不下去。

 

不論2022藍營怎麼贏?2024最後結果,可能還是被綠營用「抗中保台」四個字打到齒牙動搖。(湯森路透)

 

以現在的形勢看,國民黨在2022保住15席縣市長是很有可能的,而綠營的6席縣市長,在桃園、新竹、基隆都得屆滿換人的狀況下,搞不好還會再丟3席。但走到2023與2024,國民黨不論朱立倫或其他人,都缺乏足夠魅力號召游離選民,已選上的藍營諸侯也需要選後療傷,明哲保身,難出全力。藍營更因兩岸包袱而戒不掉大多數選民的芒果乾,對岸也不會放鬆對台威脅,就算放軟也已經沒有用了,就像家暴男跪求原諒,另一半還敢相信他嗎?

 

所以,不論2022藍營怎麼贏?2024最後結果,可能還是被綠營用「抗中保台」四個字打到齒牙動搖。現在這種「藍地綠天」的詭異政局格式,可能還會延續。選民們也可能因此形成一種「讓藍營務實做事,讓綠營抗中保台」的習慣,分裂投票,因人而異,見異思遷,逼兩大黨都往中間靠。使得綠營不得不更務實推動政策,藍營不得不調整兩岸立場,兩大黨變得愈來愈像。

 

不論未來政局如何發展?2022選舉結果直接正相關到2024結局,這種預期有很大機率是錯的,操盤手們別被自己的經驗給騙了。台灣選民精得很,而且還在不斷進化當中,個人特質與議題反應能力,將使未來選舉的準備期愈來愈短,政黨忠誠度愈來愈低,政局變化的程度,也將愈來愈難以預測。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