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開著價格上億的兩棲突擊車去送便當──再思考民防系統建置

吳崑玉 2022年04月12日 00:02:00
每逢颱風來襲,國防部總是必須針對淹水潛勢區及低窪地區部署AAV7兩棲突擊車。(國防部第四作戰區提供)

每逢颱風來襲,國防部總是必須針對淹水潛勢區及低窪地區部署AAV7兩棲突擊車。(國防部第四作戰區提供)

最近大概由於俄烏戰爭引發台灣民眾危機感,一個月來接觸不少有心推動民兵與民防的專業人士,深覺民氣可用,但各自為政,甚至因排擠資源而產生嫌隙。此時政府更該提綱挈領,引導這股民氣落到可用之處,加強國防後盾,落實民防資源動員,打造災變時與戰爭時均可依恃的「韌性社會」。

 

上海經驗足堪借鑑

 

原因大家都知道,台灣是個天災地變頗為頻繁的地方,但民眾習慣將救災任務全都丟給政府,政府又丟給軍方。這在徵兵制人力滿滿時代也許還算合理,但在募兵制兵力稀薄時代就不太可行,更何況戰時常備兵力用於禦敵尚嫌不夠,如何再稀釋兵力用於民防安置?依照近代戰爭經濟統計,一國動員其國民15%於作戰或軍事勤務支援,大概已是極限,其他85%的人如何生存?不可能完全仰賴政府與軍方。

 

再從最近上海封城種種亂象與頻生悲劇來看,威權國家自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實有其根本弱點。封城、軍管、配給,這些都是戰時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強項,其前提是上有經驗老道的計劃人員,下有通達社會底層的配給通路,中間還需糧票等制度,與不貪不腐的幹部,後方還得有充足的物資調度與供應系統,其中一環出錯,整個系統便會出亂子。請問,在一個市場經濟運行多年已經成習的社會中,那來那麼多人才搞計劃經濟與物資配給?人可以七天不上班,但不能七天不吃飯,當年和平醫院封了1400多人,每天光要送多少便當進去就是問題。沒有做好物資供應,封城封院都必然是個悲劇。即使以解放軍全國之力,供應一個2500萬人的上海市也出問題,豈不足堪借鑑?

 

但若逢九二一那種大型災變或戰爭降臨,照現在觀念與制度,人員安置、醫療救護、物資供應都會形同軍管,而純以政府之力難以獨立支撐,變成難題。長遠來看,有系統預置、培訓、動員、導入民間資源勢在必行,而且某些民間資源可能可以做得比軍方還好。舉例來說,八八水災時,若干道路斷絕的村落,軍方悍馬車太大根本進不去。是靠民間吉普越野車隊志願參與,才得以進行物資與人員輸運,那政府何不有計劃的將他們納入防救災與動員體系呢?

 

海軍陸戰隊士兵協助清理風災時倒在馬路上的路樹。(國防部提供)

 

所以,政府在純粹軍事動員之外,實應優先推廣民防與自救知識,並有系統的進行資源調查、人員培訓、與組織演練。「全民國防」的第一站,應該是「全國民防」的推廣與組建。像消防署的「防災士」,與吳怡農「壯闊台灣」的外傷急救訓練,都是值得推廣的項目。再來如便利商店的物流整合、各類車隊的組織運輸、專業醫療志願者的參與及運用、民宿與旅館的開放和編組以支援安置、分散式再生能源的建置與儲存、災民以工代賑的項目與辦法……,都是可以「平戰互換」的資源。這對健全台灣的救災體系與國防民防,都會有莫大助益。至少在大型災變時,不要老派專業志願兵去前進部署,或開著價格上億的AAV-7兩棲突擊車去載人送便當,軍方只需專注於民間難以完成的任務,例如工兵架橋、炸山、搶通,其他事務均可由民間動員完成。

 

志願民兵比「不願役」好用多了

 

在民防保障後方不亂之上,才是民兵體系的建立。國防部想到的,一直是回到傳統徵兵與後備動員,但那其實是戰力最弱的「絞肉機」。以烏克蘭來看,戰力最好的是職業軍人與「志願兵」,而台灣最需要的也是願意為國家扛槍的志願兵。因為「志願」,所以能接受艱苦訓練而不會抱怨,能夠承受戰火洗禮而不會退縮,甚至還會自購裝備以補公發不足,比「不願役」的義務兵好用得多。以台灣2300多萬人口,只要有1%~2%的人願意扛槍,就有23~46萬志願兵可用,此數量應已足夠進行本土作戰,提高攻台門檻,達成有效嚇阻。

 

建立志願民兵的主要障礙,其實是觀念。本國向以防止人們擁槍自重為要,全力消滅「尚武」的精神,只愛下午的精神。政府其實可以規劃一套制度,讓人們接受槍械,更懂得妥善運用槍械。例如:初學者可以到射擊協會或IPSC學習手槍與步槍的基本射擊法,最起碼懂得用槍規則與歸零射擊。進階者可以到軍方與警方管制的民間靶場,熟悉火藥槍的使用。高級班則受訓進行城鎮戰與CQB等戰術訓練,或編組成隊,學習飛彈與機槍的操作,甚至與正規軍打演習,互相切磋戰技。政府也可由這些志願者的分級參與過程,篩選掉心理素質和品德不佳的人員,僅留下真正的可用之兵,由此寓兵於民,儲備戰力。

 

更重要的是本土軍工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以俄烏之戰來看,我們花大錢買的高級裝備,可能在戰爭頭七天不是用光,就是被毀,而我們陸軍卻嚴重缺乏易於隱蔽的單兵攜帶武器與精準武器。其實,陸軍最好用的裝備會是120迫砲搭配M1156那種便宜的智能砲彈、標槍與NLAW反戰車飛彈、刺針防空飛彈、彈簧刀遊蕩炸彈、與無所不在的偵搜無人機。以台灣電子工業與晶片王國能力,絕對可以生產類似功能的裝備,保障戰前儲備與戰時供應,支撐戰爭的消耗。這就需要國防部開出規格,讓民間廠商來競標,如此也能提升台灣軍工產業水準,甚至向國際進軍。

 

單兵操作的肩射刺針飛彈,在這次俄烏戰爭裡大放異彩。(翻攝自美國陸戰隊)

 

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做得比政府好

 

最後,講個小故事好了。太陽花學運時,一下樓便撞見防災專家馬博士在現場啪啪啪的拍照,問他在幹什麼?他回說:「你看這些學生,大量人員安置和物資供應,做得比政府還好。」現場學生坐在塑膠地墊上,躺在蒙古包帳蓬裡,身上裹著鋁箔保暖毯,吃著台鐵便當。群眾中還留下醫療緊急通道,志願人員排班靠電腦登記,缺物資就上網呼叫,下午物資帳蓬裡就有成山的PCHOME白色紙箱,中華電信的網路車停在路邊支援通訊,召集與集合人員靠Google Map…,而那時離學生闖進立法院還不到七天。只要政府不被法令與標案綁死,讓台灣民間能量正常發揮,其效率是很好的。

 

總結而言,對於民防與民兵,台灣民間的意願與能力都是足夠的,但政府並未全面性的思考與規劃,並有效組織起一個完整有效的運作體系,老想由政府全面管控,卻又力不足以成事,以致各方有志之士心急如焚,想幫忙卻沒有管道可以下手。長官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政府永遠資源有限,但民力無窮。與其每遇災變,甩鍋卸責,或者震怒拍桌,罵人如狗,何不運用民主自由公民社會特性,在平日多花點心思建置些可以「平戰轉換」的民防體系,預置危機資源?即使不打仗,救災也能用,還能減輕專業國軍不必要的勤務負擔,何樂而不為?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