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制裁俄國 美國能否超越制裁蘇聯的模式

湯名暉 2022年10月09日 07:00:00
美國雖有望借盟國之力制衡俄國,但同時得面對中俄兩國作為競爭對手,這恐怕是超越人類歷史經驗的挑戰。(美聯社)

美國雖有望借盟國之力制衡俄國,但同時得面對中俄兩國作為競爭對手,這恐怕是超越人類歷史經驗的挑戰。(美聯社)

面對俄烏戰爭的長期化,俄國為回應西方國家制裁行動,持續祭出對歐洲斷氣的反制和衝擊全球糧食安全。在西方「買方卡特爾」(Cartel)構想尚未成形之前,先面對近期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的疑雲,全球經濟也隨著戰事延長而影響日增。自戰爭爆發以來,國際貨幣基金(IMF)已兩度下修全球的生產毛額(GDP)成長預估,從年初的4.4%,下調3.2%。

 

即使持續遭受制裁,俄國持續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擴大行動,9月底遭遇烏克蘭猛烈反擊後,對內擴大徵兵範圍,對外以公投訴諸政治行動。俄國在其控制的烏克蘭東部四個地區:盧甘斯克(Luhansk)和頓內次克(Donetsk),以及近期占領的赫爾松(Kherson)與札波羅結(Zaporizhzhia),舉行「入俄公投」,並且最終在普丁拍版下,完成單方面的政治程序,使得衝突的休止更為遙遠。

 

經歷過2014年俄羅斯金融危機,俄國吸取其「威權盟友」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經驗,藉俄國原油摻製的汽油、柴油、化學品等產品實現「洗產地」。更利用西方制裁引起的油品市場失衡情勢,使俄國增長出售原油的收益達每月近兩百億美元,成為俄國侵略烏克蘭的重要資金來源,特別是印度的關鍵第三方角色,使美國更顯尷尬。

 

面對資源型大國,經濟制裁似乎乏力,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指出,二十世紀以來上百起的研究顯示,經貿制裁的成效較能顯著於中小型經濟規模的國家。然而,回顧歷史上美國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經驗,經貿制裁與經濟援助並用,是有可能在長時間的運作下牽制戰略對手,至少前蘇聯就是如此被拖垮。

 

美國於冷戰時期得以經貿制裁影響蘇聯經濟,在同樣具備相互毀滅的核威懾條件下,得避免直接軍事衝突,實有賴承續不列顛精神文明的傳統。冷戰時期的管制統籌委員會(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的思維,猶如十九世紀英國對歐陸各國的技術管制。美國與英國同樣具備自然的離岸平衡條件,得以在保存自身實力的同時操作與對手的相對實力,鞏固自由主義的意識價值、增進生產資源與生產能力的創新,既能保持國際貿易與金融的樞紐地位,又能厚積潛在軍事能力。

 

更重要的是不列顛文明傳統以經濟能力轉化為國際政治聯盟的誘因,使得西歐各國得以與美國堅定相同的意識之秩序,這也是自十七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n sovereignty)以來,英國能於百年光陰陸續擊敗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的原因,在於以金援穩定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的實力,使之能在劣勢中制衡法國。

 

冷戰時期的蘇聯與今日的俄國的全球經貿份額同樣不高,同樣是以糧食、天然氣與石油為主要出口商品,國內民生產業同樣不如西方國家,更糟糕的是缺乏矽晶工業能力,半導體關鍵零組件仰賴國外進口。對於曾經走過1980年代制裁蘇聯的美國官僚而言,制裁俄國猶如重演蘇聯劇本,甚至中國也能以同樣的模式取勝,例如: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r)便曾在雷根擔任總統期間任職貿易副代表。

 

然而,今日的國際政治格局已不限於大西洋兩岸,歐亞大陸以政體來看,有著印度作為十億人以上的大國;以文化主體區分,伊斯蘭文明在歐亞大陸上的也超越十億人之譜。前者自有其地緣政治考量,後者並不與西方文明世界共有相同的意識之秩序,使得依循不列顛文明傳統上擴大盟友的藍圖得更為複雜。以17世紀末的英法爭霸為例,自大同盟戰爭(Guerre de la Grande Alliance)以來,英國處心積慮拉攏當時歐洲近七成的經濟量體才能壓制法國,並且立法嚴格管制產業革命相關的紡織與蒸氣機技術和專才,與法國保持三十年以上的技術代差。

 

今日美國同樣得借重盟國之力才能有望從經濟體量制衡俄國,即使現今有著建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雄心,但同時得面對中俄兩國作為競爭對手,恐怕是超越人類歷史經驗的挑戰。美國要能與盟邦在量體上大於中俄之間的資源與製造的互補性,在地緣政治的權力思維之外,還得擴大與其他行為者之間的共同視域,關懷盟邦在地價值,使其不只是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聯盟。

 

※作者為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