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慧專欄:台北國際書展是一場言論自由的慶典

郭怡慧 2023年02月20日 07:00:00
台北國際書展是對言論與出版自由的慶典,它們創造了充滿活力的文化。(圖片摘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

台北國際書展是對言論與出版自由的慶典,它們創造了充滿活力的文化。(圖片摘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

身為作家的我常常對沒有人再讀書感到絕望。台北國際書展日前舉行為期六天的大型活動,它為我重新燃起了希望。在這個占地兩萬三千平方米、超過四個足球場的空間裡,琳瑯滿目的書籍攤位和展品、採訪以及講座,讓我激動不已。我看到孩子們趴在地板上、沉浸在書本中。我遇到了老朋友、交了新朋友。我瀏覽了泰國漫畫,聽了波蘭歌曲,還發現一家獨立出版商專門出版關於當地風俗的兒童讀物。

 

不同歷史記憶共存在同一個空間

 

如何描述這種瘋狂狀況?一名佛教法師試圖改變我的信仰、讓我皈依。一名可能患有精神錯亂的人給了我一份免費閱讀材料,將月球的存在描述為人類的陰謀。有個台灣人穿著全金屬製作的盔甲,佩著一把劍,正在cosplay。與此同時,台灣最傑出的知識分子、作家和譯者向只能站著的聽眾發表演講——在任何特定時刻,約有100場這樣的演講正在舉行。這並非沒有導致社群恐慌症(FOMO)的可能,但最重要的是,這是台灣民主蓬勃發展的證據,這是一個獨特而不受審查的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宗教習俗、次文化以及政治信仰,但所有這些都共存在這個汗流浹背之處。

 

關於這種共存:我看到一個很溫馨的小攤位,專門展示眷村文學,是在台灣眷村長大的軍人的回憶。這些故事中最悲慘的是年僅12歲的孩子在中國被綁架,並在槍口脅迫下被迫徵召入伍,再也見不到父母,更不用說故鄉了,他們是所謂的難民。在這個展位上,令人心酸的部分原因是它太小了,展位上有一面國旗(這是會展上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景象),負責展位的年老婦女戴著國旗口罩。

 

在距離僅20步之遙的是國家人權博物館的另一個展位,在這個展位中,綠島監獄的入口將帶你進入35分鐘的虛擬世界。國家人權博物館發行的刊物中,以一名男子的插圖作為特色,描述了他在白色恐怖期間遭到秘密警察的酷刑,這是國民黨戒嚴期間的暴力鎮壓。

 

眷村與關滿異議人士的監獄—並排出現在一個公共空間並不尋常。(圖片摘自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

 

看到這兩股歷史記憶—軍事化的眷村與囚禁異議人士的監獄—肩並肩地出現在同一個公共空間,非常難能可貴。台灣支離破碎的記憶使得和解充滿困難,但我真希望,也許明年,能夠看到這些攤位的工作人員一起喝杯啤酒,擁抱彼此。

 

台北國際書展始於1987年,也就是國民黨政府結束台灣戒嚴的那一年。在此之前,自1949年以來,國民黨政府嚴格控制所有出版品。當然,任何稍微「左派」的東西都不可能出現在台灣,如果你擁有被政府認為具煽動性的書籍,你可能會坐牢。政府查禁大批書籍,左傾的重要中國作家,包括魯迅、巴金、老舍等人的著作,以及他們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化「百花齊放」時期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都遭到禁止,甚至連艾蜜莉勃朗特、屠格涅夫、左拉的著作也都未能倖免。其中一個最荒謬的例子是作家柏楊因為翻譯《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漫畫而入獄八年,國民黨認為這是對獨裁者蔣介石的批評。

 

1980年代,政府的審查制度開始放鬆,獨立的報紙、雜誌和出版商湧入這片自由化的土地。當時出現(或從地下重新出現)的翻譯書籍,包括狄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以及賽珍珠的《大地》。

 

台北國際書展誕生於戒嚴後的繁榮時期。儘管國民黨政府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試圖展示其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首屆書展聚集了來自67個國家的書商,其中有200多家臺灣書商設立了展位。自此之後,書展不斷壯大,目前是亞洲規模最大,也是世界第四大書展,僅次於法蘭克福書展、美國書展以及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1994年,台灣文化部首次推出「主題國」,每年都會選擇不同國家特別展示他們的圖書文化。第一個國家是中國,之後是不丹、比利時、捷克、日本、韓國、紐西蘭以及泰國等。

 

對抗納粹的熊戰士

 

今年的主題國是波蘭,中央展區全力以赴。它優雅而有趣,跨越了幾世紀的波蘭文化。玻璃盒中的第一版古騰堡聖經、蕭邦的手寫手稿、兒童讀物的精美插圖,以及一個(可能是被招募的)台灣人正在扮演奇幻系列《獵魔士》中的角色,該系列已被改編成電子遊戲以及Netflix影集。他穿著一身皮甲,背著兩把劍,提著燈籠四處閒逛,很多人要求合影,他都欣然答應。

 

我最喜歡的發現之一是一幅兒童插畫—樸實無華、極簡主義、排版印刷—上面印著一隻熊背著像是火箭的東西。「那是……火箭嗎?」我的先生亞伯特問工作人員,「不是蠟筆?」

 

主題展區的波蘭主題館優雅而有趣,跨越了幾世紀的波蘭文化。(圖片摘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

 

這位女士大概是波蘭人,她默默點頭,不知她的沉默是害羞還是心情不好,我們無法分辨。現場沒有其他解說牌提供更多背景資訊,我們突然好想知道這隻身負重任又充滿魅力的熊,有著什麼樣的生命故事?亞伯特猜道:「熊要……殺死納粹?」這位女士這才露出微笑,急切地點點頭。

 

這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這隻熊在波蘭很有名。事實上,牠是一隻真正的熊,曾在波蘭軍隊服役,喝過啤酒,還懂得敬禮。牠去義大利打仗,最後在愛丁堡動物園退役。牠於1942年出生在伊朗,幼年時牠的母親被獵人射殺,牠成了孤兒,後來被一位波蘭將軍的侄女買下。波蘭軍團的士兵愛上了這隻幼崽,並給他取名Wotjek,意思是快樂戰士。他們用一個舊伏特加酒瓶餵他煉乳(這還會出什麼問題?)還給牠果醬和蜂蜜。因為開往義大利的英國船隻不允許攜帶寵物,牠被正式登記為一員,並分配了軍銜和編號。事實證明,牠從未配備過火箭,但牠確實舉起了100磅重的彈藥箱。
 

提問台灣何時廢死的高中生令人印象深刻

 

在聚會上,聽眾的專注程度也使我感到驚訝。在一場關於巴丹岱爾(Robert Badinter)的《反對死刑——法國前法務部長與死刑的直球對決》(Contre la peine de mort)翻譯的講座上,這本書詳細描述了巴丹岱爾為結束法國死刑所做的長期鬥爭,一名高中生認真的提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結束台灣的死刑。第二天,一件關於烏克蘭英勇抵抗的振奮人心事件,為台灣人提供了關於入侵前景的教訓。(一名路人向演講者揮舞中指表達不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人群中一直舉著中指,一步也沒停下來。)

 

我也有機會結識來自越南、泰國、印尼、韓國、日本和法國等地熱愛書籍的專業人士。印尼和越南的編輯交換了一些關於他們國家審查制度、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其中包括一名越南編輯不得不重寫一整本書,刪除所有對史達林的引用;還有一家出版商試圖將禁書《動物農莊》註冊為兒童讀物,不知情的審查員讓它通過了,它變成暢銷書,但政府隨後處罰出版商,迫使他們回收這本書,並對其處以罰款和六個月的禁令,禁止他們出版任何東西。如今越南版的《動物農莊》是黑市最火爆的商品之一,售價是原價的十倍。

 

舉辦像台北書展的自由得來不易。(圖片摘自台北國際書展臉書)

 

這些故事讓我想到,舉辦像這樣書展的自由是多麼的得來不易。它提醒我要珍惜可以參與這樣的活動,慶祝知識的多樣性和購買世界其他地區書籍的自由。從佛羅里達州到越南,反對言論和出版自由的力量在全球有上升的趨勢。台北國際書展是對言論與出版自由的慶典,以及它們協助創造了充滿活力的文化。

 

※作者郭怡慧為作家,現居台灣,著有《陪你讀下去》,在《紐約書評》、《洛杉磯書評》和《紐約時報》等發表過文章,台灣大學法律系客座教授。原文為英文,譯者為劉孜芹。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