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專欄:2024台美大選關係到世界格局

何清漣 2023年06月13日 07:00:00
台美兩場大選的關切點,在台灣與美國完全不一樣,但歷史就是這樣奇幻,讓它們在2024年形成交匯點。(美聯社)

台美兩場大選的關切點,在台灣與美國完全不一樣,但歷史就是這樣奇幻,讓它們在2024年形成交匯點。(美聯社)

臺灣與美國兩場大選將於2024年1月、11月分別揭盅。一個是人口只有3000萬左右的小國,一個是人口3.4億的世界超級大國,但兩場選舉卻直接關係到世界格局甚至人類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且聽筆者剖析。

 

美國大選結果決定世界文明的方向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二戰以後一直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其總統早就成了事實上的世界總統。在美國國內政治左右未曾極化之前,美國對世界的影響是正面的:輸出民主、自由(1990年代後加上人權)這一普世價值觀。但2020年以後,已經嚴重極左化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舞弊指責聲中入主白宮,美國價值觀已經替換為LGBTQI+。這一點,已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2022年4月28日向世界公示:「我們敦促所有政府與我們一起採取行動,支援LGBTQI+人權捍衛者不懈和崇高的工作。」 美駐世界各國大使館也都掛上了彩虹旗,猶恐其他國家不清楚這一點,今年3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特別強調 :「LGBQI+的權利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核心」

 

美國說到做到。烏干達民眾主流反對同婚合法化,3月18日,烏干達國會通過反對同性戀婚姻的法案,懲罰非常嚴厲,「從事同性戀行為」將被判處無期徒刑。美國多次表態力反烏干達這部反同法律,5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一份正式聲明中嚴厲譴責烏干達,稱這部法律是「可恥的」和「對普世人權悲劇性的侵犯」,並要求廢除,否則將會削減對當地的援助和投資。5月31日,烏干達 13 所大學的學生走上街頭支持本國決定,在議會大廈前,學生們唱道:「我們不要你們支持同性戀的錢。我們愛我們的國家勝過愛金錢。」

 

2022年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提升LGBTQI+平等權利(美聯社)

 

日本是G7當中唯一沒有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多年來一直遭受美國巨大壓力,不得不在LGBTQI+問題上退卻。自從2019年首次同志遊行以來,允許簽訂同性伴侶協議的日本城市,已從26個激增到300個左右,但仍無法繼承彼此財產,也不保證就醫的權利。 4月23日,日本舉行4年來規模最大的彩虹遊行,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不失時機地加以鼓勵:「我看到日本未來的走向,如美國一樣,沒有異性戀婚姻,也沒有同性婚姻,只有結婚,而且它適用每一個人」。他還特別讚揚日本,日前給予一位烏干達同性戀婦女,取得難民證明書與居留證,希望日本政府也能給予所有LGBTQ人士同樣的待遇。

 

美國只要是民主黨政府當家,向世界全力推廣LGBTQI+尤其是變性文化與CRT(批判性種族理論)將成為美國左派重塑人類文明的方向。

 

臺灣2024大選關乎美國亞太戰略的成敗與否

 

臺灣明年1月將投票選出新的總統。其地雖小,但歷史將它推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從地理上看,它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立足基點;從政治上看,臺灣政府對中美兩國的態度決定了美國扼制中國的亞太戰略是否成功。現階段,美國對拉美、非洲的影響式微,與歐洲這個傳統盟友的關係正受到俄烏戰爭的嚴重影響,保持美國對亞太地區的控制力與影響力,將是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後象徵。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政府於2011 年宣佈了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要點是:1、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的關係; 2、加強與印度、新加坡和印尼等友國和新興大國的關係;3、積極參與區域架構的建設,如:東亞峰會(EAS)、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東盟地區論壇(ARF)、湄公河下游倡議(LMI)以及東盟防長擴大會議(ADMM+)等機制; 4、加強美國的軍事存在,向該地區(新加坡、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國)部署部隊,通過雙邊和多邊軍事演習繼續維持在該地區的存在;5、促進與該地區的經濟合作,即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支援亞太經合組織以及擴大與東盟經濟交往的倡議; 5、繼續傳播和促進民主價值觀、人權等(如今被置換成LGBTQI+)。重返亞太戰略的創議者之一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曾表示:美國的目標是以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和機制網路為基礎來建立一個跨太平洋的可持續經濟和安全體系。

 

美國多位智庫學者表示,重返亞太戰略最重要的目標是在該地區迅速變化,特別是在面對中國崛起的情況下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北京當然清楚,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戰略對手就是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在中美雙方眼中,臺灣都是必爭之地,中國還多了一層理由: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對臺灣來說,美國對臺灣的支持是保持獨立與臺灣人現有生活方式的極重要保證。

 

兩場選舉在美台都形成極大的焦慮

 

美國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如今不是督促政府落實選舉承諾、更不監督政府,而是這場選舉剛完,就開始進入如何贏得下一輪大選及兩年一次的國會眾議院選舉。對政客來說,上位之後就開始享受權力快感(AOC等人特別突出),並開始為下一屆選舉造勢;對媒體來說,歡慶民主黨勝利之後就開始攻擊自身不喜之人;對選民來說,從拉斯穆森三年多的各項調查來看,有30%的左派選民僅憑好惡而非執政情況,甚至將拜登時期的高通脹都看作政治必需。

 

這種被選舉裹挾的政治氛圍下,美國人焦慮感與日俱增。涉及2020大選的重大事件的真相披露了不少,今年4月20日,眾議院司法和情報委員會表示,前CIA副局長邁克爾·莫雷爾在該委員會作證稱,2020年時,布林肯動員由51 名現任和前任情報官員簽署的信件,稱說拜登兒子亨特·拜登筆記型電腦的故事是俄羅斯的伎倆,這一指控後來被證明是錯謬的。隨著《2000頭騾子》這類揭露大選黑幕的報導增多(全國有民主黨雇傭的數千人連夜往選情告急的地方運送選票),越來越多的選民懷疑2020年大選。根據拉斯穆森5月的民調, 就連民主黨選民當中,都有45%的人認為舞弊可能影響了2020總統選舉的結果(32%認為非常可能,13%認為有些可能)。全體民眾中,認為非常可能(very) 和有些可能(somewhat) 的比例是43%和19%,加總共為62%;認為根本不可能(not at all) 是23%,不太可能( not very) 為9%,加總為32%,遠低於認為2020大選存在舞弊的人數。

 

美國大選的結果,決定的倒不是亞太戰略的存續,而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因為共和黨對臺灣的關切不會遜於民主黨,但不會在臺灣推廣LGBTQI+這種左派的「美國進步價值觀」。

 

臺灣目前進入多位元候選人角逐的狀態,在FaceBook上,有臺灣網友對此表示憂慮,我在一位網友的發言後留了一條言,認為臺灣選舉競爭中與美國同樣,各種下作手段都會不斷擊穿底線。但有點區別至關重要:臺灣所有的灰色動作都會在選舉前拉票過程中完成,從現有選舉程式來看,臺灣不會出現多米尼機器投票、大規模郵寄選票、大批量幽靈選民、大選夜停止計票後再計票時出現「拜登曲線」這種荒唐事情。多位臺灣網友同意,認為由於威權時代做票的記憶,臺灣人普遍反對電子選票與郵寄選票。因此,臺灣的選舉主要看大選前最後的民意。

 

如果是民進黨繼續執政,謀求的是兩岸和平而非和平統一,美國的亞太戰略支點自然不會有問題。(美聯社)

 

如果是民進黨繼續執政,謀求的是兩岸和平而非和平統一,美國的亞太戰略支點自然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是國民黨執政,中國「和平統一」臺灣有望,美國的亞太戰略支點不存,中國周邊國家對美國的態度將會有極大變化與調整,世界格局將朝向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這兩場大選的關切點,在臺灣與美國完全不一樣,但歷史就是這樣奇幻,讓它們在2024年形成交匯點。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