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M2「布萊德雷」步兵戰鬥車竟打到俄軍T90M戰車無力還手,令人驚艷。(取自DVIDS網站)
日前,一支烏克蘭戰場上傳出的影片火紅了全球軍界。影片是在烏克蘭冬季枯禿的灌木林中,一輛烏軍所屬的美製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打到俄軍T90M戰車無力還手,砲塔被打到不斷旋轉,撞上樹幹才停止,最後車組成員棄車逃逸。
M2布萊德利裝甲車是一種步兵戰車(IFV),鋁合金裝甲,只能擋住20mm以下口徑的輕武器射擊。裝備的是25mm大毒蛇機砲,打打輕型裝甲車還夠用,卻無法貫穿俄軍主戰車的正面裝甲。美軍的M2還配有兩枚拖式反戰車飛彈發射器,但需停下來才能發射。而俄軍的T90M可是貨真價實的主戰坦克,車身同時混和了傳統裝甲鋼板、多層複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ERA),足以抵擋幾乎西方現役所有105~120mm戰車砲的動能穿甲彈、反戰車飛彈、各種RPG的攻擊。主砲是125mm滑膛砲,足以讓M2這種薄殼大餡的鋁合金步兵甲車一發入魂。此外,車上還裝有「化石」爆炸反應裝甲、Afganit主動防禦系統、UDP T05BV-1遙控武器站和Sosna-U觀瞄設備、Kalina火控系統,帶熱成像通道車長周視鏡,紅外線觀測系統可以看到3700公尺的戰車大小目標,雷射測距儀則能標定到5000米,整體作戰能力相當強悍。
這場戰鬥是一場發生在冬季枯葉灌木林中的遭遇戰。雙方發現對方時,交戰距離已低於500米。M2一發現T90M,不是逃跑後撤,而是將25mm機砲對準T90M的砲塔連續猛射,打爛其觀瞄設備,多次引爆其反應裝甲。俄軍T90M也開了兩砲還擊,但皆未擊中M2。在交戰過程中,M2不斷進進退退移動其車身,另一輛烏軍M2也前來支援,直到俄軍戰車撞樹,乘員逃跑,烏軍M2才後撤脫離戰場。
各方軍友們推測此次交戰過程中,烏軍能夠以小搏大獲勝的主因是:M2的25mm機砲雖不足以貫穿T90M的砲塔裝甲,但足以破壞其觀瞄設備,並連續引爆反應裝甲,打壞或震壞砲塔環使其不斷旋轉。烏軍的M2應該並未發射拖式飛彈,否則T90M的砲塔應會被開罐頭炸飛。因為觀瞄系統被打壞,T90M開的兩砲才會落空,俄軍射手只是朝機砲來源方向盲射。
這個戰例曝露了現代主戰坦克的弱點。各種高檔昂貴的光電系統上身後,的確大幅增加了主戰坦克的接戰距離,卻也使得主戰坦克變得更為脆弱,更加依賴觀瞄系統與電子設備。一旦光電觀瞄系統損毀,主戰坦克便無次要手段瞄準射擊,其生存性與作戰效能大幅弱化。舉例來說,英軍訓練其戰車乘員,能夠在觀瞄系統被破壞的狀況下,以同軸機槍測距,機槍打到敵軍戰車,主砲便能打到。理論上俄軍裝甲兵也應有此訓練,但影片中卻沒看到俄軍戰車的機槍反擊。
此外,爆炸反應裝甲雖能提高戰車的防禦力,但其連續爆炸是否會造成後座力震盪,破壞戰車機件,或造成乘員短暫的「彈震症」(即因爆震把人震暈)?頗值得深入研究。另外,再強大的武器系統也有其弱點,以往是步坦協同作戰,現代則是主戰坦克與裝步戰車協同,以其機砲與步兵掩護主力戰車,絕不能讓戰車落單。這次戰鬥主戰坦克之所以落敗,歸根結底就是T90M落了單,被較弱的M2圍毆,不只是射速高的機砲圍毆了射速慢的主砲,作戰過程也是兩輛M2夾擊了T90M,雖未擊燬,也已致重殘。
在此戰例發生後不久,另一條國內軍事新聞引起了注意。中科院研發多年的雲豹105mm輪型戰車,一直未獲陸軍裝訓部青睞。直至最近,各項實測表明其性能優異,百發百中,陸軍為之驚豔,開始朝建案採購方向前進。顯示我軍裝甲作戰的理念,仍舊偏信大口徑砲威力,即使輪型戰車因其薄皮大餡,只能伏擊,不能正面硬剛,但裝甲兵們仍舊偏愛「一砲還一砲」式的武士對決,而不是多重武器的複合殲滅,也沒有看見中口徑機砲的潛力。
回溯這場M2對T90M的戰鬥過程,致勝關鍵就是M2上M242巨腹蛇式25mm鏈砲的射速,接連火力打得俄軍戰車乘員七暈八素,來不及反應,而且破壞了車外觀瞄系統,使其成了瞎子。這還只是25mm機砲,如果是30機砲、35快砲、40機砲、或50mm機砲,破壞力更強,甚至可能打穿主戰車裝甲。如果M2上配備的不是需要停止下來才能發射的拖式飛彈,而是可以射後不理的長釘飛彈、標槍飛彈、或地獄火飛彈,一輪機砲破壞其觀瞄系統、主動防禦系統、與反應裝甲後,讓其開罐頭的機會是很大的。而且,機砲還可以用於防空,配備AHEAD彈頭的機砲還可在空中形成彈幕,破壞無人機蜂群戰術,亦可打擊戰壕內或趴在地上的步兵,用途甚廣。韓戰及越戰時,美軍最愛的防禦主力節點不是機槍,而M-19或M-42,40mm雙管自行高砲,因為那可以整片消滅匍匐前進的步兵。
所以,美軍在2023年6月初步定案的「次世代戰鬥車輛」(Next 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 NGCV)子計劃,「可置換載人戰鬥車」(Optionally Manned Fighting Vehicle, OMFV)專案中,律定將用以取代M2布萊德利的新型「XM30」步兵戰鬥車,將使用50mm機砲為主武裝,另配備標槍、長釘等反戰車飛彈,彈簧刀滯空彈藥,主動防禦系統……。顯示美軍次世代的作戰概念,將是此次M2對T90M的進化版,即機砲打爛主戰車外部裝備,再以飛彈擊燬,或直接以飛彈及滯空無人機遠程消滅。
換句話說,中科院雖然辛辛苦苦研發多年,雲豹105砲車成就斐然,但那已是史崔克年代的步兵戰車產物。下個世代的步兵戰車,將是機砲、飛彈、無人機、主動防禦系統的多功能綜合產品。既能防空也能反戰車,既能運動戰也能陣地戰,不是一砲一個準的擊穿敵軍裝甲車輛,而是一陣掃射讓其變成瞎子,再用飛彈解決,甚至直接打爆輕裝甲車輛。對於台海防衛而言,近岸灘頭防禦作戰,機砲顯然是比大口徑砲更好的選擇。而且,台軍與美軍不同,我們必須假設在缺乏空優的條件下作戰,所以野戰防空不是若干特殊部隊的事,而是每個防禦單元都要有的能力。如此觀之,中口徑機砲的優勢更甚於大口徑戰車砲,且其普及程度,應遠超裝甲部隊,普及到所有步兵單位及灘岸守備部隊,這是國軍應該深思辯明的方向。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