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積電 一篇傷害台美關係的投書

翁達瑞 2024年03月11日 00:00:00
跨國企業成長到一定的規模,不能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必須將廠址分散。台積電赴美設廠是遲早要做的決策。(美聯社)

跨國企業成長到一定的規模,不能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必須將廠址分散。台積電赴美設廠是遲早要做的決策。(美聯社)

中央研究院院士謝長泰、台積電前副總林本堅、與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聯名投書美國媒體機構,標題是「美國的晶片法案如何傷害台灣」。

 

根據投書內容,美國的晶片法案補貼台積電赴美設廠,將傷害台積電的領導地位,最終還會損及台灣的安全。

 

雖然三位作者都大有來頭,但他們的立論偏頗、邏輯鬆散,事證薄弱,因此未受到美媒的關注。由於投書的標題聳動,台灣媒體與社群平台都有轉載。

 

這是出口轉內銷的媒體操作。為了避免國內輿論受到誤導,我將逐一反駁這篇投書的內容。

 

傳遞三大誤導訊息

 

不知作者是有意或疏忽,文章的第一段就有三大誤導訊息。作者用了多個誤導文字為投書定調:

 

「高階晶片產能集中台灣,讓美國恐懼供應鏈的戰爭脆弱性。晶片法案就是為了排除這個脆弱性,提供520億補貼鼓勵半導體廠商搬到美國。該法案的目標會落空,甚至削弱台灣最重要的產業,危及台灣的安全。」

 

這段文字有三大誤導訊息:

 

一、晶片法案的本質:美國政府的晶片法案牽涉眾多議題,絕大部分與晶圓製造無關,但這段文字卻把鼓勵外商設廠當成主要的目標。

 

二、對外投資的本質:台積電赴美投資屬新廠的設立,但卻被這段文字描述為舊廠的搬遷(relocate)。投書將台積電赴美投資扭曲為台美之間的產能競奪。

 

三、雙邊關係的本質:台積電是美國最重要的晶片供應商,美國又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盟邦。原本可以深化兩國合作關係的晶片法案,卻被投書作者扭曲為美國傷害台灣利益的法案。

 

投書的立場偏頗

 

為傳遞上述三大誤導訊息,作者採取一面倒的偏頗立場,完全忽略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好處,只誇大晶片法案的可能惡果。

 

台積電赴美投資屬企業的「選址」決策。跨國企業成長到一定的規模,不能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必須將廠址分散。台積電赴美設廠是遲早要做的決策。

 

分散廠址的決策有兩大考慮。就生產成本而言,美國不是台積電首選的設廠國家。就顧客距離而言,美國是首選的設廠國家,因為美國是台積電最大的出口國。

 

赴美設廠是台積電的兩難:一方面生產成本高,另一方面距離顧客近。美國政府的晶片法幫台積電解決這個兩難:投資補貼可抵銷成本的增加。

 

對晶片法案帶給台積電好處,投書作者完全忽略不提。對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困難,投書作者卻又無限放大。

 

赴美設廠是台積電的兩難:一方面生產成本高,另一方面距離顧客近。但美國政府的晶片法幫台積電解決這個兩難:投資補貼可抵銷成本的增加。(美聯社)

 

這篇投書極力唱衰台積電的投資計畫,原因竟是「美國缺乏晶圓製造工人」。三位作者的唱衰毫無根據:

 

一、晶圓製造不是勞力密集產業;台積電赴美設廠所需雇用的作業員不過幾千名。

 

二、美國是人口超過三億的大國,而台積電只需雇用幾千名作業員。

 

三、美國的高等教育領先全球,不可能培養不出幾千名晶圓工廠的作業員。

 

四、美國仍佔有13%的全球晶片市場,並非半導體的沙漠,不可能找不到幾千名晶圓製造的作業員。

 

半導體的製造技術始於美國,使用大戶也在美國,美國仍是晶圓製造的大國。這篇投書卻以作業員缺乏唱衰台積電的投資,偏頗的立場讓人難以理解。

 

唱衰的邏輯鬆散

 

偏頗的立場經不起邏輯驗證。為了唱衰台積電的未來,投書作者編造晶片法案可能造成的三個惡果,但都經不起邏輯驗證:

 

一、找錢而非創新:根據投書作者的預測,若台積電接受美國政府的投資補貼,就會變得見錢眼開,開始忽略技術的創新。


三位作者的想像力豐富:只因接受一頓免費午餐,辛勤工作的人就會變成乞丐,忘了原來的工作。這個唱衰的說詞不值一駁。

 

二、減少台灣投資:投書作者又預測,台積電赴美投資將減少在台投資,損及應付需求波動的能力。這個說詞有個前提,即台積電的投資總額固定。

 

問題是,台積電的投資總額不可能固定。美國投資增加不代表台灣投資要減少。企業會隨著需求波動調整投資總額,這是基本的管理知識。

 

更離譜的是,三位作者的預測根本沒有事實根據。台積電宣布赴美投資後,仍繼續增加在台灣的投資,而且聲勢浩大。

 

三、失去領導地位:三位作者還預測,台積電赴美設廠後,其他公司可能取代領導地位,因為美國政府可利用晶片法案竊取技術。

 

美國政府如何竊取台積電的技術,如何交給其他公司,讓這些公司取代台積電的領導地位呢?對這些技術竊取的細節,投書作者不置一詞。

 

當年日本汽車公司赴美設廠時,也有人持相同預測。四十年過了,日本公司繼續維持技術領先,美國車還是美國車。何況晶片技術更新極快,竊取更不容易。

 

對投書作者的質疑

 

在晶片法案研議的同時,美國商務部也增加半導體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美國政府的戰略目標很清楚:結合自由國家防止高階晶片技術落入極權國家。

 

這個戰略計劃攸關自由與極權的對抗。台灣是美國的戰略盟邦;台積電更佔據半導體產業的樞紐。這是台灣人集體成就,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令我不解的是,這篇投書把台美的夥伴關係扭曲為競奪關係,把幫助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晶片法扭曲為傷害台積電的工具。

 

投書的三位作者學經歷豐富,不應有如此淺薄的看法,除非他們忘了該做功課。以下是我對三人的質疑:

 

一、你們是否閱讀了晶片法案?若無,你們憑什麼寫這篇投書?

 

二、若有,你們讀懂了嗎?整部法案超過一萬六千字,根本沒提到台積電赴美設廠。

 

三、你們參閱了商務部的半導體相關產品出口管制辦法嗎?若無,你們憑什麼撰寫這篇投書?

 

四、若有,你們讀懂了嗎?這份八十頁的文件清楚顯示晶片法的戰略目標。

 

你們認定晶片法會傷害台積電,但投書內容與法案完全脫節。對商務部提出的相關行政命令,你們似乎一無所知。我嚴重質疑你們的專業態度。

 

包裝過的疑美論

 

結束投書之前,三位作者預測晶片法將傷害台灣的國家安全,預測的根據竟是網路流傳的小道消息:

 

~台積電失去晶片製造的領導地位後,美國就會漠視台灣的安危。

 

~台灣是危險的地方,不適合做生意。

 

~台灣面臨外力侵犯時,美國應有炸毀台積電工廠與營救台積電員工的計畫。

 

這些網路小道消息毫無公信力,卻能得到三位作者的轉述。

 

我要不客氣的說,這篇投書比較像經過包裝的疑美論。若這篇投書成為輿論的主流,將會嚴重傷害台美關係。

 

三位作者寫出這篇投書,我研判只有兩個理由:不是笨,就是壞。

 

※作者為美國大學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