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太陽花學運十年過去,年輕人哪裡去了?

蔡秉恩 2024年03月19日 00:00:00
太陽花運動已經十年了,「現在的青年在哪」必須成為執政黨的核心思考。(美聯社)

太陽花運動已經十年了,「現在的青年在哪」必須成為執政黨的核心思考。(美聯社)

十年前3月18日晚上九點,兩百多位的學生衝進立法院並佔領議場成功,這場21世紀最大的學生運動起因於前一天,時任內政委員會召委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30秒通過沒有社會共識的服貿協議。

 

當時台北大學社會學於現場進行統計調查,現場參與者有「56%為學生」,且「20至29歲」占比最高,共占全體群眾的66.8%。十年過去,當時的學運領袖許多人成為高知名度的政治菁英。然而十年前在電視機前懵懂觀察著社會巨變的國中小學生們,已經成為大學生和社會青年。

 

當時的反服貿遊行有數十萬的青年朋友站上街頭上抗爭,反抗馬政府對於人民聲音的漠視。十年過去了,社會必須問,當今的大學生、社會青年在哪裡?這股促成社會進步的動力在哪裡?

 

百花齊放的蔡英文時代

 

學運過後的2016年,民進黨籍的蔡英文擊敗國民黨籍的朱立倫,開啟民進黨執政的時代,更出現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年輕人普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認為台灣與中國有明顯的差異,國族認同不再是需要爭辯的議題。而在蔡英文總統的第一任期的尾聲,台灣社會對中國有明確的立場。當時2019年先是爆發香港反送中運動,直接影響了台灣人民對於中國的信任度,後來更在台灣出現反紅媒遊行,抗議中國透過「紅色媒體」對台認知作戰。2020年民進黨乘著這股抗中力量,以台灣選舉史上最高票的817萬票擊敗遭質疑親中的韓國瑜。

       

當抗中這個議題成為社會共識後,公民力量開始從國家層次的議題分流到內政議題上。讓蔡英文的第二任期中「抗中」不再具有凝聚社會的功效,出現各類對於執政黨施政不滿意的社會運動。對於中國議題的討論降低,但也因此讓不同的社會議題受到更大的重視。即便沒有大規模的學運,社會的討論卻更加多元。而對政府有更多的檢視,導致對執政黨的信任持續降低,使得2024年選舉,民進黨流失大量的青年選票。

       

柯文哲的時代意義

       

當民進黨執政兩任又失去「抗中保台」的優勢,自然其執政不完美之處被放大,使得青年對於執政黨的信任持續降低,加上長年僵固的兩黨政治,讓青年開始轉而支持超脫藍綠兩黨的柯文哲,期待藉由支持新興政黨,民眾黨,來抒發對於現況的不滿意。

       

柯文哲的時代意義在於,透過形塑「超越藍綠,科學、理性、務實」等形象,加上開創「小草」品牌,讓青年再次感覺到被社會認同,覺得能夠被理解,更有其他小草們共同抒發被社會拋棄的孤寂感。

       

柯文哲能對青年世代產生這樣的意義,追根究底是兩大黨對於吸納青年能量的不足,讓民眾黨有了崛起的空間。「政府把我的意見放哪裡?政府不在乎我!」是青年吶喊,當柯文哲擁抱這些情緒,縱使被批評是操弄情緒的民粹,卻讓青年站在「白色力量」這一邊。

 

民進黨面臨的世代議題

       

在今年的選舉,雖然民進黨成功延續執政,但只有40.5%不過半的支持度。新的任期如何吸納更多人民的支持是民進黨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原先的高青年支持度,這次卻大幅的流向民眾黨的柯文哲。

       

當整個政治系統出現瑕疵而無法吸納青年的意見,如何獲得跨世代的支持是賴清德的當務之急。賴清德對此提出了黨務改革方針,推動黨務系統組織再造和社會溝通。但真正的關鍵應該要讓「青年主流化」成為黨內的最大共識。若是連黨內改革都做不到,很難說服社會民進黨對找回年輕人有決心。

       

兩年一次的黨內選舉在即,但黨內青年對黨內權力頗有微詞,認為對地方黨部主委、黨代表這些基層人選沒有影響力,呈現的權力結構是派系角力的結果,不利於黨內青年的意見傳遞。黨內青年需要靠著青年部或是較年輕的民意代表來傳達青年聲音,但這個過程是不效率且無法達到世代平衡,終究會讓黨的政策走向不具有青年代表性。賴清德作為黨主席應該勇於改革,讓黨內青年有實質的政治權力,讓青年在黨內選舉當中有發聲的空間,能實際對黨的政治運作有影響力,才是落實青年主流化的第一步。

 

除了針對黨內青年應有所作為之外,透過青年基本法的立法來讓行政機關制度化的重視年輕世代的聲音,讓年輕人更無阻礙的參與政策制定,才能證明民進黨不是把青年只當作選票考量,而是有決心吸納青年朋友的意見。

 

太陽花運動已經十年了,「現在的青年在哪」必須成為執政黨的核心思考,公民運動的社會成本極高,如何有效的運用公民力量是所有政黨的課題。青年不應該在柯文哲那,而是政府要在青年這,與青年朋友站在一起。

 

※作者為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