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北歐之虎出閘──瑞典獨特的國防發展路線 

紀永添 2024年04月03日 07:00:00
瑞典在軍事發展上卻一直有獨到之處,直到今天還是少數能自行設計先進戰機與潛艦的國家之一。圖為瑞典設計的JAS 39B「獅鷲獸」戰機與柯林斯級潛艦(Collins class)。(合成圖片)

瑞典在軍事發展上卻一直有獨到之處,直到今天還是少數能自行設計先進戰機與潛艦的國家之一。圖為瑞典設計的JAS 39B「獅鷲獸」戰機與柯林斯級潛艦(Collins class)。(合成圖片)

隨著匈牙利與土耳其都不再阻擾瑞典加入北約,這一個保持了二百多年中立的北歐國家,已緊接在芬蘭之後,成為北約的新成員國。瑞典的國土位置偏北,遠離歐洲中心,雖然一向給人與世無爭、從未涉入戰爭衝突的印象,在二戰與冷戰中都能獨善其身,沒有參與任何一個陣營,但這絕不代表瑞典就廢弛軍備,不重視國防。相反的,瑞典在十七世紀,仍是瑞典帝國時,曾經盛極一時,幾乎控制整個波羅的海地區,直到俄羅斯崛起,瑞典帝國戰敗為止。而瑞典即使在近代保持中立,在軍事發展上卻一直有獨到之處,直到今天還是少數能自行設計先進戰機與潛艦的國家之一。甚至遠在1994年就加入北約的「和平夥伴」計畫,與北約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在2017年更預見冷戰結束後的和平時代即將結束,決定恢復徵兵,建軍備戰的腳步從未停歇過。

 

少數能設計戰機與潛艦的國家

 

瑞典在軍事方面最著名的,首推紳寶集團(SAAB)所研發的一系列戰機。紳寶在二戰前後就開始生產軍用機,如該公司的第一款噴射戰機Saab21R,是從傳統螺旋槳戰機Saab21改良而來,同時也推出過Saab17俯衝轟炸機與Saab18轟炸機等。在二戰結束後,紳寶體認到噴射機的時代已經來臨,於是加快速度研發噴射戰機,很快推出機體圓胖的Saab29,雖然常因外型的關係,被外界嘲笑,但優異靈活的性能,卻立即取得瑞典軍方的大批訂單,奠定了紳寶在噴射戰機領域的成功經驗。而Saab32矛式(Lansen)攻擊機則是用來取代Saab18轟炸機,所以首先服役的是A32攻擊機,由於Saab18在後期也被改裝成為偵察機,因此紳寶也在A32的基礎上,推出了S32偵察機與安裝武器的J 32戰機,甚至還改裝過多架J32E電戰機,總共生產超過450架。

 

就在Saab29與Saab32才剛要成軍服役,冷戰的陰霾已快速籠罩整個歐洲。瑞典開始思考,未來一定會面臨來自蘇聯的強大威脅,在噴射機時代,急需一架高速攔截機,以防範空中突襲。這架攔截機最好在高空也有很好的作戰性能,還可以全天候待命出擊,萬一空軍基地遭摧毀,能利用瑞典全國各地的公路起降,並且只需要簡單的整備,加油掛彈後就能重新起飛作戰。在這麼嚴苛的要求下,紳寶選擇當時還不常見的三角翼做為發展方向,因為三角翼在高空高速中仍可保有良好的飛行能力,而為了克服三角翼在低速時的問題,最後選定較為罕見的雙三角翼方案(Double delta  wings),設計出Saab35龍式(Draken)攔截機,這也是最早擁有超音速作戰能力的戰機之一。Saab35在鄉間公路起降,進行作戰演練的照片,也成為冷戰時最具標誌性的畫面。

 

Saab35龍式(Draken)攔截機,這也是最早擁有超音速作戰能力的戰機之一。(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瑞典的Saab 35還成功外銷到芬蘭、丹麥與奧地利三國,生產超過650架,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戰機。不過在高空高速下,性能十分優異的Saab 35,因為採用雙三角翼,在當時航空技術的限制下,並不適合擔任對地火力支援的攻擊機。於是紳寶展開了新戰機的研發工作,希望能打造一款多功能戰機,既能做為戰鬥轟炸機使用,也擁有空戰能力,瑞典空軍還加碼要求必需能在500公尺內起降。最後紳寶成功克服許多技術難關,推出Saab 37雷電式(Viggen)戰機,除了繼續使用三角翼,還採用了在當時非常新穎的小前翼(Canard),以改善戰機在低速時的機動性。而為了縮短起降所需的距離,又選擇推力極強的大引擎,成為了第一款服役的AJ 37攻擊機。稍後也推出多款衍生型,包括SF 37偵察機、SH 37反潛巡邏機與JA 37戰機,可惜並未爭取到國外訂單。

 

Saab 37雷電式(Viggen)戰機,除了繼續使用三角翼,還採用了在當時非常新穎的小前翼(Canard),以改善戰機在低速時的機動性。(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Saab37能在500公尺內起降也能倒退滑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瑞典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沒有外購先進戰機的機會,也曾經遭遇各種失敗與質疑,甚至醜聞纏身。但瑞典一直堅持國防自主的路線,努力維持自己研發戰機的能力,依自身的防衛需求,發展符合瑞典國情的戰機,並大膽採用許多極具前膽性的設計,形成獨一無二的特色。如Saab 37最後不只達成能在500公尺內起降的要求,還可以倒退滑行,因為在狹小的公路上,戰機不易調頭,擁有倒退滑行的能力,可以讓Saab 37取得最大的起飛空間。紳寶的這些獨特巧思,讓瑞典的戰機成為歐、美、俄主流戰機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即使美國推出F-35匿蹤戰機、俄羅斯有火力強大的Su-35、Su-30等戰機可以選擇,瑞典的戰機依然能殺出一條血路,如紳寶最新型的Saab 39獅鷲(Gripen)戰機,就很有機會成為紳寶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機種。

 

JAS 39獅鷲很有機會成為紳寶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機種。(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這款Saab 39是為了接替Saab 35與Saab37而研發,屬於輕型多用途戰機,從機型編號JAS 39就可知,同時具備了空對空作戰、對地攻擊與偵察能力。瑞典空軍在1996年,首先接收早期的單座型JAS 39A與雙座型JAS 39B,不久後紳寶立刻推出具備完整視距外作戰能力與局部改良的JAS 39C/D,並將早期交付的戰機 升級到JAS 39C/D的水準。JAS 39C/D能兼容各式中程主動式空對空飛彈,包括美製的AIM-120、法製的MICA、歐洲飛彈集團的流星飛彈(Meteor)。在對地攻擊方面則能使用美製的AGM-65小牛飛彈(Maverick)、德國與瑞典合作的金牛座飛彈(KEPD 350),甚至還能掛載瑞典自製的RBS 15空射型反艦飛彈,執行制海任務,極具彈性。在成功外銷多國後,紳寶又推出升級型的JAS 39E/F,已吸引許多潛在客戶,甚至包括菲律賓在內。

 

瑞典除了在戰機方面獲得成功,在潛艦、水面艦艇與反裝甲武器上,也有不少獨到之處。如瑞典在二戰之前,就已經籌建小噸位的潛艇,由歷史悠久的考庫姆造船廠(Kockums)所承建,以防範納粹德國在波羅的海的擴張。由於瑞典在二戰末期,幸運繳獲一艘幾乎完整的德國新型潛艇,讓瑞典能一窺當時最為先進的潛艇技術。戰後瑞典據此設計出鯊魚級潛艇(Hajen  class),並生產了6艘,稍後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良,發展出龍級潛艇(Draken class),共生產了4艘。在此之後,瑞典很快擺脫仿製潛艇的影子,選擇當時最先進的淚滴型艦體設計,並採用機動性更好的X型尾舵,命名為海蛇級潛艦(Sjöormen  class)。下一代的水妖級潛艦(Näcken class )則安裝了絕氣推進系統(AIP),大幅增加潛航時間,這在當時都是最為新穎、最受關注的技術。

 

可以說瑞典在二戰後,全力扶植考庫姆造船廠自行設計與建造潛艦的能力,並考量到瑞典特有的峽灣與淺灘地型,專注發展一千噸左右的小型柴電潛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性能優異的海蛇級在退役後,5艘全部賣給新加坡,因為地處南海的新加坡也位於淺水區,適合小型柴電潛艦,而水妖級的其中一艘,也曾租借給挪威海軍。但隨後服役的西約特蘭級(Västergötland class),適逢冷戰結束,瑞典大幅削減國防支出而遭封存。其中2艘後來又出售給新加坡,剩下的2艘則在重新啟封後,安裝新型的水下絕氣推進系統,賣給新加坡的那2艘,也在瑞典協助下安裝相同系統,讓瑞典取得以技術轉移協助它國建造潛艦的重要經驗。這也讓接下來服役的哥特蘭級(Gotland class),積極尋求外銷市場,並成功以哥特蘭級的技術,奪下澳洲新型潛艦的競標計畫。

 

瑞典成功地以哥特蘭級(如圖)的技術,奪下澳洲新型潛艦的競標計畫。(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發展潛艦以掌握戰略主動權

 

由於澳洲需要的是大型柴電潛艦,因此瑞典把哥特蘭級放大一倍,設計出全新的柯林斯級潛艦(Collins class),總共興建6艘,全部都在澳洲國內建造。雖然因為很多政治與技術上的問題,柯林斯級潛艦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計畫,但一般認為這是非戰之罪,不能全歸咎於瑞典。而瑞典則汲取柯林斯級的經驗,在哥特蘭級的基礎上,強化遠洋作戰與水下匿蹤能力,設計出噸位比柯特蘭級略大一點的布萊金厄級(Blekinge class)。首艦已經開工,將替換瑞典的舊潛艦,同時也參與了荷蘭的新潛艦競標。綜合來看,瑞典很清楚自己的國土濱臨波羅的海,制海權很重要,但無力與蘇聯比拚海軍實力,因此發展潛艦以掌握戰略主動權。甚至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後,瑞典政府還強力介入,由紳寶收購建造潛艦經驗豐富的考庫姆造船集團,以確保國家安全。

 

布萊金厄級(Blekinge class)首艦已經開工,將替換瑞典的舊潛艦,同時也參與了荷蘭的新潛艦競標。(圖片摘自網路)

 

在水面艦艇方面,瑞典一樣秉持獨特的思維,以適合在峽灣中活動的小型護衛艦為主,而不追求大型艦艇。現役的主力是5艘維士比護衛艦(Visby  class),排水量只有640噸,卻擁有先進的匿蹤設計與強大火力,配備艦砲、魚雷、深水炸彈與艦射版的RBS-15反艦飛彈,並且已決定要加裝海上攔截者(Sea Ceptor)防空系統,配備歐洲飛彈集團的通用防空模組化飛彈(CAMM)。在陸軍方面,除了引進德國的豹二主力戰車,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瑞典自己研發的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砲(Carl Gustaf recoilless rifle)。這款可重複使用的84公釐口徑無後座力砲,在今日各式反裝甲武器爭奇鬥豔下,看似過時,卻因為簡單可靠,價格便宜,擁有各種彈藥,用途廣泛,而備受好評,連美國海軍陸戰隊都採購,是另一款採瑞典獨特設計,而大獲成功的例子。

 

維士比護衛艦(Visby  class),排水量只有640噸,卻擁有先進的匿蹤設計與強大火力(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瑞典雖然保持了二百多年的中立國地位,但從沒有一刻放棄武裝自己。相反的,瑞典依自身需求,重點投資戰機、潛艦等項目,從二戰時期就積極扶植並細心保護,可謂十年磨劍,最後不只成為瑞典的安全保障,還打開國際市場。最重要的是瑞典並沒有因此自滿,而是審時度勢,在周邊情勢遽變之際,果斷放棄中立,加入北約,並與美國簽署國防合作協議(DCA),採購愛國者飛彈,謀求國家的最大利益。相較之下,台灣社會近年來常常出現只要削減軍備,維持中立,就能避戰的聲音,無疑是本末倒置。瑞典的經驗說明了維持中立的關鍵,在於擁有充足的自衛能力。瑞典在放棄中立後,已打破不向衝突地區提供武器的政策,首度軍援烏克蘭,台灣或許可以嘗試與瑞典建立進一步的實質關係,尋求機會引進戰機或潛艦的技術。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