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募再多錢也無法讓一個糟糕的候選人變優秀

李濠仲 2024年09月01日 07:00:00
美國選舉專家曾建議:「如果你(候選人)已經募集了足夠的資金,那麼,再募更多的資金,對你的選情也不會有多大幫助」。(示意圖,圖片取自Pexels)

美國選舉專家曾建議:「如果你(候選人)已經募集了足夠的資金,那麼,再募更多的資金,對你的選情也不會有多大幫助」。(示意圖,圖片取自Pexels)

自拜登讓位給哈里斯選總統,哈里斯競選團隊獲得捐款的速度(包括小額捐款),便比過去任何總統候選人同周期都快,眼前民主黨陣營的士氣,很大部分即是因此而被激發,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哈里斯準備登台前一刻,她的競選團隊更特別對外宣布「我們的捐款已突破5億美元」。

 

哈里斯除了和拜登比,當然更要和川普比,就聯邦選舉委員會(FEC)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哈里斯競選團隊收到約莫5.2億美金的捐款,遠超過川普競選團隊募集的2.7億美金。此外,不只比總額,各自競選團隊還會比單月,甚至24小時內誰收到的捐款多,哈里斯團隊尤其宣傳他們已掀起了一波小額捐款浪潮接著,再有民主黨策士將此解讀為哈里斯除燃起支持者熱情,還一併催出拜登無法觸及的選票。

 

不過,愈仰賴大量捐款,其實就愈像是「挑戰者」,因為「現任優勢」可一定程度減輕創造曝光(話題)的壓力。拜登退選前,最為川普陣營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們雖然是位處挑戰地位,卻能以低於預期的競選花費,持續領先拜登,簡直「兩全其美」。回到當下,捐款數額雖然被視為哈里斯有效扭轉先前支持者對拜登不夠熱情的劣勢(尤其小額捐款),卻也反映了身為現任副總統,比起川普,哈里斯恐怕的確需要藉由更大量的資金自我宣傳,如此一來,她又反倒像是這場大選裡的挑戰者了。

 

不容否認,兩陣營競選團隊會緊盯的數字不只民調,還包括競選資金,除了創造形(聲)勢,當然還有總統大選愈來愈耗費鉅資的現實問題,畢竟美國幅員廣大,橫跨東西的宣傳、廣告、製作民調和集會活動必然非常燒錢。以川普為例,為了跨洲競選,他的航空費用單月就要花掉330萬美金。

 

一直到選前,兩黨的籌款戰仍會持續,雖然哈里斯目前手頭現金遠多過川普,問題就在一名候選人能否把高額募款轉化為選票,將是另一回事。過去以來,不是沒有募款不俗但選舉輸的例子,包括希拉蕊的前車之鑑。2016年面對川普來勢洶洶,希拉蕊的戰略失誤之一,便是把太多錢(舉辦競選活動)投入在她其實不需要贏的州,卻忽略了最終讓她輸掉選舉的鐵鏽地帶,導致她付出去的競選經費「投資效益」過低。另一個例子是2020年投入民主黨初選的前紐約市長彭博,他個人資金雄厚,初選期間四個月內就可以不眨眼地花了10億美元,結果民主黨選民只認可他很有錢,卻沒把票投給他。

 

後者尤其被許多政治學家拿來做為選舉研究。包括麻州大學政治學教授拉賈(Ray La Raja)就曾提到,雖然總統競選的勝利者通常也同時具有募款優勢,但「給豬塗上口紅,它仍然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候選人,」意即「再多的錢,也無法讓一個糟糕的候選人變得真正優秀。」

 

只要參選過美國總統,哪怕只是投入初選競爭,應該都會同意「要獲勝,大量籌款是必要的」,但事實上金錢不過是眾多競選難題的一部份,基於這個道理,眼前哈里斯募款雖然高過川普,卻不能以此推估她的贏面,在她接替拜登到民主黨代表大會前,其競選團隊雖然有本事投入5000萬美元的媒體宣傳費(同時期的川普僅支出1410萬美元),但這一「大手筆」,主要用意則是為了搶在川普競選團隊定義她之前,先一步定義自己(相較哈里斯自我定義的宣傳,川普的宣傳策略則是利用個人現有的知名度,以一系列的攻擊廣告去打擊哈里斯),至多是說過去一個月內的大量捐款挹注,算是穩住了民主黨陣前換將的不安。

 

當選舉進入最後階段,實務上,經募款所得的回報只會遞減,因為至此候選人早已被充分理解,接下來就只能期待選民因為喜歡他而投票給他。進而,關於選舉募款一環,美國選舉專家(布倫南司法中心選舉和政府項目主任維納)曾這樣建議:「如果你(候選人)已經募集了足夠的資金,那麼,再(花力氣、腦筋)募更多的資金,對你的選情也不會有多大幫助」。這席話看似平凡無奇,但足以提醒我們注意,當一個總統候選人格外汲汲營營募款,究竟是為了「給豬塗口紅」還是別有居心。

 

※作者為《上報》主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