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樞防衛 憲兵規劃採購3套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

朱明 2024年03月04日 21:08:00
為強化台北中樞防衛的無人機防禦系統,憲指部規劃2025年起建構3套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取自Skydio YouTube)

為強化台北中樞防衛的無人機防禦系統,憲指部規劃2025年起建構3套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取自Skydio YouTube)

俄烏戰爭中雙方運用無人機造成對方大量戰損,除無人機與其防禦系統成為各國研製重點項目,據了解,針對台北中樞防衛的無人機防禦系統建構,憲兵指揮部已著手進行規劃,將從2025年起建構3套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其中1套配置於「萬鈞計劃」運用;憲兵負責規劃的專案小組已分赴美國、北歐等地考察各國運用系統後,將於今年下半年提出台北中樞防衛所需的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的規格。

 

 

 

 

強化聯合防空作戰 規劃硬殺裝備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

 

據指出,目前國軍委中科院研製並部署營區的無人機防禦系統,以及由陸軍負責對外採購的26套無人機防禦系統,都屬於被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透過主、被動雷達或偵搜系統來測得無人機位置,再以干擾系統(包含干擾槍)將導控訊號阻絕,迫使無法進入目標區,甚至運用跳頻技術將無人機接管,但該系統只用電子軟殺方式,對商用版或以商用改裝的無人機是有效,但是發動突擊作戰的無人機,一般都採用具有群攻能量的如彈簧刀無人機(亦被稱遊蕩彈藥、巡飛彈)的自殺型無人機,該型無人機就不是被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能夠對付,非具有硬殺裝備的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才能夠予以攔截摧毀。

 

中科院研製8型無人機,最後為巡飛彈─台灣版彈簧刀無人機。(中科院提供)

 

巡飛彈二型。(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國軍近年來參考俄烏戰爭的經驗,在強化聯合防空作戰規劃上,在「地面整體防空」,經多次電腦兵推,中高空是由愛國者與天弓3系列的防空飛彈,已符合反飛彈等防空作戰需求,因無人機的滲透力強,對中低空防衛則是相當大的挑戰,目前國軍中低空的防衛,除陸軍軍團野戰防空由陸射劍二防空飛彈與復仇者刺針飛彈系統以及防空快砲,因情資顯示對岸己有運用自殺型無人機群攻進行低空滲透攻擊的作戰模式,經評估反制中低空進入的攻擊直升機、巡弋飛彈與群攻式的自殺型無人機,目前僅增購人攜式刺針飛彈,還是無法滿足台北中樞防衛區域的防空,因此才積極與美洽談軍購「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

 

 

 

 

(延伸閱讀:台灣版彈簧刀無人機 中科院航空所長齊立平證實:6月展研發成果)

 

 

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配置「萬鈞計劃」  盼結合雷射設備增強反制

 

空軍從2024年開始以5年的期程,用代號「天隼五號」編列357億3543萬6千元,向美軍購2套的「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強化台北中樞與花蓮佳山基地的中低空防衛能力;但隨著自殺型無人機的效能不斷的提高,還是要有相對的無人機防禦系統的反制,因此,具有硬殺裝備的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就成為優先的選項。

 

空軍以代號「天隼五號」編列357億3543萬6千元,向美軍購「國家先進防空系統」規劃5年時間完成訓練與部署。小圖為陸射劍二飛彈。(取自Kongsberg公司、張哲偉攝)

 

據指出,憲兵專案小組己就現有的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進行分析,除了主動式AESA雷達更能有效辨識出各型無人機外,更重要的是控制系統需有AI管理模式,平時節省操作人力,有狀況時用自動化辨識能力來處理群攻自殺型無人機,再來就是硬殺裝備的選擇,如以無人機對付無人機模式,系統用可導引具有小型AESA雷達無人機,依狀況不同分別攜帶捕捉網或炸藥,在有效範圍內將來犯無人機拉下或直接在空中撞擊引爆,這對單一恐攻還可以;但群攻式則要選擇機槍或雷射武器可有效因應。

 

據了解,2023年3月間,憲兵與中科院「雷護專案」人員特別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測試場考察美雷神公司為美陸軍「機動短程防空系統」的5萬瓦(50kW)等級雷射砲測試,雖參觀美方的雷射砲測試,但事後美方正式說明該型雷射砲仍在管制中無法輸出;加上中科院「雷護專案」研發高能雷射(High-Energy Laser, HEL)系統車載雷射砲也失敗,但未來1套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要配置於「萬鈞計劃」,其硬殺裝備要機動化,國內已有產學界已用工業雷射進行相關的測試研究,希望能透過此研究達到主動式無人機防禦系統所需的雷射裝備。

 

圖為美國陸軍10kW塔式雷射武器。(取自RTX官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