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筆電標誌上下顛倒? 賈伯斯:用Mac的人想被全世界看見

約拿‧博格(Jonah Berger) 2021年07月04日 07:00:00
蘋果Apple Tower Theatre零售店於6月24日,在洛杉磯市中心歷史悠久的百老匯劇院區開幕。(湯森路透)

蘋果Apple Tower Theatre零售店於6月24日,在洛杉磯市中心歷史悠久的百老匯劇院區開幕。(湯森路透)

編按:你第一次入手iPhone、打開包裝時,有發覺到身上那股迫不及待的感覺嗎?這也是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希望帶給顧客最佳使用者體驗的環節之一,從開箱到電話技術支援都不馬虎。看著周遭人手一支iPhone、隨手一拿就可以轉移到咖啡廳辦公的Mac,都是一種無形的行銷手法,也造就了富可敵國的蘋果帝國⋯⋯

 

肯恩.西格爾(Ken Segall)是已故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的最佳左右手。有十二年的時間,肯恩一直擔任賈伯斯旗下公司的創意總監。1980年代初,他開始負責蘋果的廣告。當賈伯斯被開除並自創NeXT電腦公司時,肯恩跟隨他出走,繼續並肩作戰。直到1997年賈伯斯重回蘋果,肯恩也跟著一起歸隊。肯恩致力於「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廣告系列,是創想出「瘋狂的人們」(Crazy Ones)這支廣告的團隊成員,他更把蛋狀的一體成型桌上型電腦命名為iMac,是開啟i系列「瘋」潮的大功臣。

 

在後來的幾年,肯恩的團隊每兩個星期會和賈伯斯坐下來討論。那算是一種工作匯報會議,他們會分享廣告作業流程上的所有事情:富潛力的點子、新的廣告文案和構圖。賈伯斯也會這麼做,他會跟肯恩的團隊分享蘋果的狀況、在銷售什麼產品,以及如果有什麼新產品要推出,也許有必要做廣告,諸如此類。

 

某個星期,賈伯斯和肯恩的團隊開會時態度強硬,無論如何也不肯讓步。賈伯斯滿腦子都是絕對要給使用者最好的體驗,他總是把顧客擺在第一位,顧客是掏錢的人,他們應該得到該有的對待。所以蘋果把這樣的理念帶入產品設計的每個環節,從開箱到打電話請求技術支援。當你第一次打開新iPhone的包裝時,曾注意到自己迫不及待的感覺嗎?那是因為蘋果非常重視設計出那樣的體驗,亦即提供顧客最完美的奢華感與迫切感。

 

蘋果Apple Tower Theatre零售店於6月24日,在洛杉磯市中心歷史悠久的百老匯劇院區開幕。(湯森路透)

 

上下顛倒的蘋果商標

 

這樣的理念堅持也可以在新產品鈦書筆電(PowerBook G4)的設計上窺見一二。這款筆記型電腦將會成為技術與設計上的傲人作品,它的鋁合金機身深具革命性,比不銹鋼堅固,卻比鋁更輕盈,而且厚度不到一英寸,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最薄的筆電。

 

可是賈伯斯關心的並非這款筆記型電腦的堅實或是它的重量,他關心的是蘋果商標的放置方向。

 

鈦書筆電的上蓋有個蘋果被咬了一小口的商標,為了堅持使用者至上的理念,蘋果希望電腦用戶看到這個商標的方向是正確無誤的。這點從筆電蓋子開開關關之頻繁來看,尤為重要。使用者會把筆電塞進背包或手提袋裡,之後再拿出來繼續工作。每次你拿出筆電的時候,很難知道哪一邊該朝上、哪一邊可以打開,以便你把筆電放在桌上時能面對自己。賈伯斯希望這個動作能愈流暢愈好,所以他總是把商標視為指南針,讓蓋子闔上的時候必須面對使用者,所以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定位筆電的方向。

 

但當使用者打開隨身的筆電,問題就來了。只要他們在咖啡店裡找到位子,坐下來享用瑪奇朵咖啡,他們就會打開筆電開始工作;可是只要一掀開筆電蓋子,商標就轉向了,周遭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上下顛倒的蘋果商標。

 

賈伯斯是個超級品牌至上完美主義者,所以看到那些上下顛倒的商標,怎麼看就是不順眼,他甚至憂心那有損品牌形象。

 

因此,賈伯斯問了肯恩團隊一個簡單的問題,究竟何者比較重要:是在顧客打開鈦書筆電之前看到商標的方向是對的,還是使用鈦書的時候全世界的人看到的商標方向是對的?只要你下次留意蘋果筆電就會發現,肯恩和賈伯斯推翻了他們長久以來的堅持,他們把蘋果商標上下倒放,為什麼?

 

曝光度。賈伯斯知道,看見別人在做某事,會更有可能讓人親自去體驗。

 

但關鍵在於「看見」這兩個字。如果很難看見別人在做什麼,自然不容易去模仿。讓事情被更多人看見,就能讓它更容易被模仿。所以,要促使產品風行暢銷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大眾能見度。要壯大,就要被看見。

 

蘋果Apple Tower Theatre零售店於6月24日,在洛杉磯市中心歷史悠久的百老匯劇院區開幕,現任執行長庫克特地到現場與消費者互動。(湯森路透)

 

模仿心理

 

想像你到外地出差或跟朋友出遊,置身在陌生城市裡。當你終於抵達當地,到飯店登記入住,匆匆洗了個澡之後,覺得肚子餓扁了,是該吃晚餐了。

 

你想去一家不錯的餐廳,可是對這個城市不熟。飯店櫃檯人員正在忙,你也不想花時間查看網路上的餐廳評價,於是你決定踏出飯店「走著瞧」。可是當你走到繁忙的街道一瞧,多達數十家餐廳令你眼花撩亂。有座落於紫色涼篷裡的泰國餐廳、有時髦裝潢的西班牙風味小館,也有義大利小餐館,你要如何選擇?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大概會根據一個千古不變的經驗法則:找一家高朋滿座的餐廳。如果很多人去那裡吃,表示那家餐廳大概還不錯。如果你一看裡面冷冷清清,大概就會繼續往下走。

 

這只是一個廣泛現象的實例之一。人們經常模仿身旁周遭的人,穿衣打扮喜歡向朋友的風格看齊,上餐廳愛選其他客人常點的菜,飯店毛巾重複使用(認為別人也這麼做)。選舉時如果配偶有去投票,自己也會有更高意願去投票;如果朋友戒菸成功,自己也愈有可能戒掉菸癮;如果朋友變胖,自己也更容易變成肥胖一族。無論是生活瑣事(像要購買什麼品牌的咖啡)或重要抉擇(如要不要繳稅)等,大家都習慣看別人怎麼做就怎麼做。電視節目使用罐頭笑聲的理由便是:觀眾聽到別人笑,愈有可能跟著大笑。

 

人們之所以模仿,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別人的選擇提供了資訊。我們每天所做的許多決定,就像在陌生城市裡找餐廳吃飯一樣,需要一點資訊可供參考。哪支叉子是用來吃沙拉的?度假時要帶哪本書比較好?我們不知道正確答案為何,就算有點知道怎麼做,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

 

因此,為了解決我們的不確定,我們通常會看別人怎麼做,然後跟著做。我們心想如果別人那樣做,那一定是個好辦法。他們也許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這樣做安全多了。如果同桌的人好像是用小叉子吃芝麻菜,我們也會照做。如果很多人好像都在閱讀約翰.葛里遜(John Grisham)最新的驚悚小說,我們也會買一本帶著出國度假時看。

 

心理學家稱這種心態為「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這就是吧檯調酒師在拿出小費玻璃罐時,一開始會先丟進一大把紙鈔來作為「誘餌」的道理。如果小費罐裡面空空如也,客人心裡會想別人大概都不給小費,所以決定不要給太多小費;但如果小費罐裡已經塞滿鈔票,他們就會認為每個人一定都給了小費,自己也應該給才對。

 

 

作者簡介

約拿・博格(Jonah Berger)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學教授。著有暢銷全球的《瘋潮行銷》(Contagious)、《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Invisible Influence)。

世界知名的專家,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力、口碑效應,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發表過五十多篇頂尖學術期刊論文,其通俗性文章亦常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哈佛商業評論》、《科學》(Science)、《連線》(Wired)、《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等知名媒體。

  平日亦經常替Google、Apple、Nike等企業與蓋茲夫婦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出謀劃策,協助數百間組織推動採用新產品,扭轉大眾觀點,改變組織文化。

  榮登《快公司》(Fast Company)商業界最具創意人士排行榜,研究成果多次名列《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年度創意」(Year in Ideas)。因學術與教學的成就,贏得多項獎項,包括華頓「鐵人教授」(Iron Prof.)獎。

譯者簡介

陳玉娥

自由譯者,樂在文字天地間吸收每位作者精華。譯有《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上台本事》、《大黃蜂飛得比波音747還快?》、《贏在社群網戰》等書。

 

※本書擷取自《瘋潮行銷:華頓商學院最熱門的一堂行銷課!6大關鍵感染力,瞬間引爆大流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