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防禦俄羅斯入侵 芬蘭在首都赫爾辛基興建了地下城市

克里斯.費區(Chris Fitch) 2022年03月20日 10:00:00
地下城的教堂和休閒中心等地。(聯經提供)

地下城的教堂和休閒中心等地。(聯經提供)

赫爾辛基地下城 Helsinki Underground City

地下城市的另一身分, 正是位於地下的城市堡壘

 

警笛呼嘯、燈光閃爍、人們四處奔跑。在未來的場景中,很可能出現這種情形,芬蘭與首都赫爾辛基發現自己正遭受攻擊與 (或)侵略,但芬蘭人不會盲目逃往邊界,因為有個精心布置、位於地下的庇護所正在等待他們。該處空間之大,甚至能容納整座城市的人。 

 

芬蘭人對他們的鄰居如此慎防可說合情合理。1939年末至1940 年初,在被稱為「冬季戰爭」(Winter War)的4個月中,兩個主要參戰者(俄羅斯,當時仍是蘇聯)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一些小規模衝突一同陷入混戰。也許在俄羅斯和芬蘭以外的地方鮮為人知,此事卻在芬蘭人的心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甚至可說深深鑽入國民心理之中。儘管蘇聯在芬蘭邊界方向1309公里部署了百萬以上軍人,想在鄰國土地做出重大突破的意圖仍然失敗。這都多虧了團結且防衛心滿滿的芬蘭人展現頑強、精鍊的戰術,外加蘇聯做出不智決定,在嚴寒的北歐冬天發動如此大型的軍事干涉。芬蘭確實失去了一些領土,但國家絕大部分都倖免於難,整體並無受到侵略。 

 

赫爾辛基地下城地圖。(聯經提供)

 

戰後年代,芬蘭雖加入歐洲鄰人的多邊國際組織,如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簡稱EFTA)和歐盟 (European Union,簡稱EU),卻選擇不加入更以軍力為重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sation,簡稱NATO)。 反之,芬蘭人決定在東與西之間的競爭力量中暫時作壁上觀,即 使前蘇聯表示附近的波羅的海國家,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自願簽署NATO。因此,倘若俄國今日再次發起新一波入侵行動,NATO並不會自動作出即時反應,因此,理論上芬蘭人不得不再次進行自我防衛。 

 

因此合理推測,在波羅的海邊緣、芬蘭首都的寒冷街道底下建一座巨大地堡該是多麼誘人的想法。2000年初期,赫爾辛基都 市計畫委員會及其他行政機構開始進行正式商議,討論是否能就 1980年代起就在赫爾辛基下方,現存但相對小的地下空間進行擴張。隨之而來的策略花費近十年進行規劃,不過在2010年末, 赫爾辛基市議會終能揭露如今舉世聞名的地下整體規劃(Under - ground Master Plan),全世界第一個城市規模大小的地下結構, 包含200公里的通道、避難所和基礎設施(如維生用水及網路設備),全部於岩床開挖,像盤義大利麵那樣從城市中心下方向外擴散,讓整座城市超過60萬名居民能在侵略發生時快速轉往地下。 

 

這一切都讓人十分興奮,也具有頭條新聞性。不過芬蘭的地下城市不僅僅是個美化過的藏身處。在昇平年代──至今而言──這些便利的地下設施僅是複雜都市計畫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將公共與私人設施(如店鋪和教堂)移至地下,也有部分原因是要克服漫長的波羅的海冬天,在此時期,赫爾辛基每日僅能獲得 6小時日照。同時也有許多首都地下都能找到的大眾交通工具、排水系統和電纜。赫爾辛基埋在地下的設施還包括運動場和停車場等等大型開放空間,畢竟要在地面上找到空間,絕非易事。據估計,赫爾辛基地面每100平方公尺就有 1平方公尺的地下空間,而且還在持續擴大。當然,倘若出乎意料的災難真的發生,許多空間都能快速調整用途,變為緊急避難所。

 

※本文摘取自《地底世界地圖:隕石坑、螢光蟲洞、皇陵、古城、隧道、防空洞、地下鐵、藏寶庫……探訪埋藏人類歷史與記憶的地下殿堂》,聯經出版。

 

作者簡介

克里斯.費區(Chris Fitch)


很會講故事的克里斯・費區住在紐西蘭,是一位作家及地理學家,及皇家地理學會發行的《地理》雜誌的資深撰稿人。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希臘、澳洲、肯亞、加拉帕戈斯群島,挖掘荒野、文化、保護等方面的故事。此前,他也待過所羅門群島、韓國,並曾在台灣旅居四個月。他的處女作《蠻荒地圖》(Atlas of Untamed Places)獲得了2018年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的提名。 他的第二本書《全球化地圖》(Globalography)也頗受好評。

譯者簡介

林琳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
偽台北人,浮沉出版業。
喜歡黑貓、慢跑,以及一人旅行。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