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貝、克勞瑟、塞林傑三位學者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圖片取自諾貝爾基金會)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2022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艾斯貝、克勞瑟、塞林傑三名量子物理學家,他們開發實驗性的工具,為新時代的量子科技奠定基石。
諾貝爾物理委員會成員歐爾森(Eva Olsson)在宣布得獎人的記者會上指出,量子資訊科學運用範圍廣泛,例如安全的資訊傳輸和量子運算。量子資訊科學是「活潑和迅速發展的領域」,「為我們打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也撼動了我們原有的測量基礎」。三位學者共同獲獎,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實驗、貝爾不等式(Bell inequalities)以及量子資訊科學的突破性貢獻。
委員會指出,能操控及運作量子態和其不同層次的特性,讓我們取得的工具有著超乎意料的潛力。
量子力學的基礎不純為理論,研究和發展方向朝使用個別粒子系統的特殊性,用來建構量子電腦,改善測量,建造量子網絡及建構安全的量子加密傳輸。
量子力學開發應用面,一個關鍵因素即量子力學如何讓2個或更多粒子以糾纏態共存。本屆得獎人展現操控糾纏態的粒子的潛力,他們的實驗為目前開展的量子科技革命奠定基石。
法國學者艾斯貝(Alain Aspect)現年75歲,美國學者克勞瑟( John F. Clauser)現年80歲,奧地利學者塞林傑(Anton Zeilinger)則是77歲。3人將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2880萬元台幣)的獎金。
塞林傑說,接到通知獲獎電話時「有些震驚,但是非常棒的震驚。」他還說,「這個獎鼓舞年輕人。這些年來有100多名年輕人和我共事,如果沒有他們,我不可能得獎。」
艾斯貝表示獲獎是個驚喜,也為能和愛因斯坦、(量子力學教父)波耳(Niels Bohr)等大師級人物屬於同一系譜,深感驕傲。量子力學研究在90年前就拿過諾貝爾獎,艾斯貝表示,這個研究領域禁得起考驗,經過驗証也沒有限制。
被問到今年得獎人來自法國、美國和奧地利,顯示量子力學研究國際性十足,艾斯貝表示,全世界很多國家現在民族主義勢力高漲,科學家展現國際社群合作真的非常重要。
艾斯貝、克勞瑟和塞林傑3人曾於2010年共同獲頒沃爾夫獎 (Wolf Prize),沃爾夫物理獎和化學獎被視為僅次於諾貝爾獎的最高榮譽獎項。艾斯貝於1981年首度糾纏2個相距12公尺的光子,克勞瑟的相關研究可追溯至1960年代,塞林傑從1990年代投入這個領域。
“This prize is an encouragement to young people – the prize would not be possible without more than 100 young people who worked with me over the year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4, 2022
– Anton Zeilinger during the press conference where he was announced as one of the 2022 #NobelPrize laureates in physics. pic.twitter.com/2KASRsmuuQ
The 2022 #NobelPrize laureates in physics have conducted groundbreaking experiments using entangled quantum states, where two particles behave like a single unit even when they are separated. The results have cleared the way for new technology based upon quantum information. pic.twitter.com/vPt3rxqaqR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4, 2022
諾貝爾獎目前已宣布生醫獎、物理學獎,還有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將陸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