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上帝粒子」、與愛因斯坦齊名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逝世

洪毅 2024年04月10日 13:20:00
以「上帝粒子」聞名於世的希格斯已於8日逝世。(美聯社)

以「上帝粒子」聞名於世的希格斯已於8日逝世。(美聯社)

英國愛丁堡大學9日表示,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希格斯已於8日去世,享耆壽94歲。希格斯是1960年代「上帝粒子」的主要提出人,終於在半世紀後得到證實,是過去30多年來宇宙物理學的最大突破,終結理論停留在科幻小說的時代。

 

路透報導,希格斯(Peter Higgs)任教的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9日表示,希格斯患病後不久,8日在家中安詳離世;校長馬斐森(Peter Mathieson)在聲明中說,希格斯是一位傑出人士,其科學天賦、見識及想像力,讓我們對周遭世界的瞭解更上層樓,「他的開創性成就激勵了成千上萬的科學家,他的遺緒將持續激勵未來更多世代」。希格斯在該校任教近50年。

 

希格斯於1964年首次在論文中提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理論,解釋宇宙的基本粒子的質量如何生成;根據他的理論,宇宙間存在希格斯玻色子與「希格斯場」(Higgs field)交互作用,生成基本粒子的質量,是為「希格斯機制」(Higgs mechanism)。希格斯提出的開創性理論有助解釋宇宙如何具有質量,解決物理學中最大的謎題之一,讓他在教科書中與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普朗克(Max Planck)齊名。

 

希格斯玻色子「生成質量」的概念,讓「上帝粒子」的俗稱不脛而走,儘管希格斯本人因相信無神論而很不喜歡這個稱號。

 

恩格勒(左)與希格斯(右)
恩格勒(左)與希格斯(右)2012年在CERN與記者對談。(美聯社)

 

有趣的是,希格斯這份開創性理論的論文,初次投稿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卻被退稿,理由是「與物理學無關」,希格斯修改後成功發表的論文,雖然比起比利時物理學家布勞特(Robert Brout)與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有關基本粒子生成質量的論文晚了幾周,卻只有他預測可能存在未知粒子。

 

一直到2012年, CERN終於得以透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實驗,在恩格勒與希格斯見證下,證實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人也在隔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希格斯玻色子得到證實後,希格斯表示,實驗證明了他在48年前提出的理論,「當初我不認為能夠活著看到現在這一切」。而另一位希格斯玻色子理論貢獻者布勞特,已在2011年去世,只差1年就能見證這場實驗。

 

大型強子對撞機內一隅
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內一隅(上)與整個設備的覆蓋範圍(下)。(美聯社/取自@drric_physics)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