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伊
• 哈佛大學教授
• 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美國國防部助卿
• 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與巧實力(smart power)論述
美國已經失去了不少盟友的信任。信任與真相密切相關,而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川普對真相總是抱持著鬆散的態度。所有的總統都撒過謊,但從來沒有撒過像川普這麼大的謊,使得美國的信用大減。國際民調顯示,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美國在國際間的吸引力急劇下降。
總統當選人拜登能收復流失的信任嗎?從短期來看,他可以做到。他與川普迥異的施政風格和政策將提高美國在大多數國家心目中的地位。川普則是美國總統中的異類。總統是他的第一份公職,他在紐約市房地產和真人秀的零和世界裏度過了他的職業生涯。在那裡,他能用離譜的言論吸引媒體的注意,並藉此控制事情的進展。
相比之下,拜登是一個經驗老到的政治家,他在外交政策方面有著尤其豐富的經歷,更在參議院任職數十年、擔任副總統八年。自大選以來,他最初的聲明和人事任命對盟國產生了深刻的安撫作用。
川普與盟友間的問題不在於他喊出「美國優先」這句口號。正如我在《道德重要嗎?總統與外交政策-從羅斯福到川普》一書中主張的,總統都肩負著促進國家利益的使命。其中關乎道德的關鍵問題是總統如何界定國家利益。
川普選擇了狹隘的利益交換的定義。根據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的說法,川普有時會把國家利益與他個人的政治與金融利益混淆。相比之下,自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但任總統以來,許多美國總統往往對國家利益抱持著比較廣泛的看法,也不會把國家利益與自己的利益混為一談。杜魯門認為幫助他人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甚至放棄將自己的名字列入幫助歐洲戰後重建的馬歇爾計畫。
與之相比,川普對聯盟和多邊主義不屑一顧,這從他在七國集團(G7)或北約(NATO)會議上的表現很容易能看得出來。即使他採取了有效的行動來抵制中國無理的貿易行為,他也未能有效地對中國施加壓力,還轉而向美國的盟友徵收關稅。難怪許多人懷疑,美國(正當地)反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動機是出於商業上考量,而非安全疑慮。
另外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和世界衛生組織,也為美國對付全球暖化和流行疾病等跨國全球威脅的承諾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拜登重新加入這兩個組織的計畫,以及他對北約的保證,將對美國受到信任的程度產生立竿見影的有利影響。
但拜登仍將面臨更深層次的信任問題。許多盟國都在問美國民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人們怎麼能相信一個在2016年選出了像川普這樣奇怪政治領袖的國家,不會在2024年或2028年選出另一個呢?難道美國的民主正在衰落,且逐漸變得不值得信任嗎?
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失信於民促進了川普的崛起,但一開始這個現象並非由他所致。半個世紀以來,對政府的低信任度一直是美國社會的惡疾。二戰勝利後,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對政府抱持著高度信任。這著比例在越戰和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水門事件之後下降到了大約四分之一。幸運的是,美國公民在納稅等問題上的表現往往比民意調查結果所顯示的要好得多。
也許,最能證明美國民主文化的潜在力量和韌性的就是2020總統大選。儘管出現了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傳染病疫情,以及對混亂投票條件的可怕預測,但投票人數還是創下了歷史新高,數以千計負責選舉事務的地方官員——共和黨人、民主黨人和無黨派人士——都把誠實地執行自己的勤務視為履行公民義務。
在川普以些微差距落敗的喬治亞州,負責監督選舉的共和黨籍州長不顧川普和其他共和黨人毫無根據的責備,宣稱他的座右銘是「數字不會說謊」。川普指控大規模詐欺的訴訟缺乏任何證據支持,在一個又一個的法庭上遭到駁回,其中受理的也包括由川普任命的法官。密西根州和賓夕凡尼亞州的共和黨人也反對他想讓州議員幫忙推翻選舉結果嘗試。美國民主證明了它堅固的力量和深厚的地方基礎,推翻了左派對厄運的預言和右翼對詐欺的控訴。
但包括拜登在內的美國人仍將面臨盟友的擔憂,也就是對他們會不會在2024年或2028年選出另一個川普的質疑。這些盟友們將兩黨間的分化、川普拒絕接受失敗、國會共和黨領導人拒絕譴責川普的行為並明確承認拜登勝選這些事件都逐一看在眼裡。
川普利用其狂熱支持者為基礎,透過威脅要挑戰不符合他期待的黨內溫和派,從而獲得共和黨的控制權。根據記者報導,參議院大約一半的共和黨人都相當鄙視川普,但他們也很怕他。如果川普在離開白宮後仍試圖維持對共和黨的控制,拜登將在與由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尋求合作上面臨艱巨的挑戰。
不過對美國的盟友來說,雖然拜登的政治技能將受到考驗,但美國憲法為總統在外交政策上提供了比在國內政策上更大的掌握空間,因此短期內將有望看到實質的合作進展。此外,最近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民調顯示,70%的美國人希望採取外向型的合作外交政策,創下了歷史新高,這與2016年川普當選時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如此,盟國們是否可以信任美國不會產生另一個川普是個揮之不去的長期問題,沒有人能對此有所把握。事情的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疫情控制、經濟復甦力度以及拜登在處理國家政治兩極化議題上的政治技巧。
(翻譯: 林可晴,責任編輯:張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