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畫紅線視角:美俄峰會談判 網攻在議程中比核武更重要

 奈伊( Joseph S. Nye) 2021年07月10日 07:00:00

 

奈伊

• 哈佛大學教授

• 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美國國防部助卿

• 提出軟實力(soft power)與巧實力(smart power)論述

 

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日內瓦舉行了首次峰會時,網路武器在議程中扮演了比核武器更大的角色。顯然,自冷戰以來,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拜登取得了什麼成果呢?

 

二十多年來,俄羅斯提出了一個聯合國網路條約。但美國認為這樣的協議是無法核實的。與核武器不同,網路武器與其他電腦程式碼之間的區別只能取決於程式師的意圖。

 

俄羅斯、美國和其他13個國家沒有簽署條約,而是同意制定自願規範,由聯合國發起的政府專家小組列出,禁止攻擊彼此的民用基礎設施,並不禁止各自領土上出現非法行為。儘管這些規範在今年春天得到聯合國重申,但懷疑論者指出,俄羅斯在同意2015年報告後不久,就攻擊了烏克蘭的電網,並且還干涉了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與美國在2010年成立網路司令部(USCYBERCOM)不同,俄羅斯從未正式承認擁有網路攻擊能力。兩國都滲透到對方的網路中收集情報,但有時很難明確區分間諜活動和戰爭準備。這便是美國今年早些時候抱怨俄羅斯攻擊美國公司SolarWinds的原因,據說該公司已經感染了至少9個主要政府機構和100多家大型公司。

 

即使正式的軍備控制條約行不通,仍可能對某些類型的民用目標設定限制,並協商初步規則。例如,儘管意識形態存在嚴重分歧,但1972年美國和蘇聯仍通過談判達成了海上事故協定(Incidents at Sea Agreement),限制可能導致危險升級的海軍行為。

 

間諜活動並不違反國際法,禁止間諜活動的協議是不可信的。儘管如此,美國和俄羅斯可能會就網路間諜活動的程度(而不是存在)進行行為限度談判。或者,他們可能同意限制對彼此內政的干預。即使沒有就確切的定義達成一致,美俄也可以就自我克制的領域交換單方面聲明,並建立一個遏制衝突的定期協商進程。

 

這似乎就是拜登在日內瓦探索的方法。據媒體報導,拜登給了普京一份16個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清單,其中包括能源、衛生、資訊技術、金融服務、化學品和通信。拜登說"這些領域應該禁止攻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新鮮事。長期以來,美國人認為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清單 一直張貼 在美國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的網站上。但是,當一位元國家元首將一份清單交給另一位元國家元首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拜登在會後透露,他普京,如果俄羅斯的輸油管道被勒索軟體挾持——如同5月份美國科洛尼亞管道(Colonial Pipeline)被來自俄羅斯的勒索軟體挾持那樣——他會有什麼感覺。這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因為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天然氣出口管道。美國人沒有將針對科洛尼亞的勒索軟體攻擊歸咎於俄羅斯政府,但美國專家指出,俄羅斯犯罪團夥只要不攻擊俄羅斯目標,就能逍遙法外。

 

拜登在峰會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向他指出,我們擁有巨大的網路能力。他知道這一點。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但它是巨大的。事實上,如果他們違反了這些基本規範,我們將進行網路回應。他知道的。」換句話說,拜登含蓄地進行了威懾威脅,如果俄羅斯繼續違反禁止攻擊民用基礎設施和將其領土用於有害目的的自願準則的話。普京很聰明,他當然聽懂了這層意思,但俄羅斯的行為是否會改善,取決於拜登的可信度。

 

畫紅線可能比較棘手。一些批評人士擔心,拜登具體說明了需要保護的內容,這意味著其他領域可以公平競爭。此外,紅線必須得到執行才能有效。批評者認為,警告的重點應該是造成的損害程度,而不是在何處或如何造成的損害。

打個比方,人們不會告訴派對主持人關掉所有的音樂;你會警告他們,如果噪音變得難以忍受的響亮,你會打電話給員警。普京如何解釋拜登的資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還有待觀察,但兩位總統確實同意建立一個網路工作組,以界定"容忍"的界限。

 

美國需要單方面聲明它承諾堅持的準則。當俄羅斯越過這條線時,美國將不得不準備針對性的報復,例如清空一些特權寡頭的銀行帳戶,發佈令人尷尬的資訊,或者破壞俄羅斯網路。USCYBERCOM 的前沿防禦和持續參與戰略對威懾是有用的,但必須伴隨著一個安靜的溝通過程。

 

犯罪集團往往不同程度地充當國家代理人,美國必須表明,充當網路罪犯的避風港將導致報復。由於規則永遠不可能完美,因此必須伴隨定期協商進程,建立警告和談判框架。拜登是否在日內瓦成功地啟動了這樣的進程,或者俄羅斯和美國的網路關係是否會保持壞常態,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會變得更加清晰。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Did Biden Achieve in Genev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