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瑞典視角:歐洲人須學會利用多重國籍的優勢

畢爾德(Carl Bildt) 2017年09月21日 07:00:00

 

畢爾德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在9月24日的聯邦大選前旅經德國,很難不注意到難民危機自2015年來在這個國家留下的創傷痕跡。可說是毫無預警地,將近100萬名絕望的人民─主要是逃離家園殺戮的敘利亞人─突然湧入德國。即使德國可能是歐盟中政府管理最佳的國家,也是應接不暇。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2年對此危機的回應打破常規,決定開放國境。她曾對德國人民說道:「Wir schaffen das」(我們可以做到)。但現前民意顯示,德國如今對這種勇敢的做法更為戒慎。是的,德國作到了,因為沒有其他選擇。許多德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挺身而出感到驕傲。但許多人希望這種危機再也不要發生。雖然許多德國人已接受了2年前的事件,仍有少數群體感覺受到背叛。他們以憤怒及仇外的國族主義回應,這些情緒無疑也會反映在他們投下的選票中。

 

黎巴嫩、土耳其接收更多難民

 

但德國因難民危機受到的創傷應置於相對脈絡來審視。黎巴嫩與土耳其等國家接納了遠比德國更大量的難民。相對而言,德國2015年必須接納2000萬難民才能與黎巴嫩相提並論。在土耳其,光是伊斯坦堡目前收容的難民就比德國全國數目更多。

 

當然,德國不是唯一一個尚未由難民危機中恢復的國家。在我的祖國瑞典,一個希望我們與世隔絕的政黨很可能在明年大選有顯著斬獲。在許多最近才重獲主權意識的中歐國家,難民普遍被認為威脅了國家認同。

 

無論如何,歐洲政壇在未來幾年間仍無法擺脫這些議題。歐洲正緩慢地建立應對2015年這樣創傷的韌性。歐洲大陸曾經是戰爭與動亂的源生地,但如今她希望避免捲入鄰居的麻煩中。

 

歐盟需要更強外交維安政策

 

2015年帶來的其中一個教訓是,歐盟必須要打造更強的外交與維安政策。歐盟必須以實際行動取代高談闊論,並承擔起地區性及全球性的責任。隔開匈牙利與塞爾維亞的帶刺鐵絲網無法保護歐洲不受烏克蘭戰爭、安那托利亞(Anatolia)恐怖主義與暴亂、或是黎凡特與美索不達米亞暴力事件的影響,對歐洲應對非洲變遷也沒有助益。未來數十年間,全球4成勞動適齡人口都將居於非洲。

 

2015年留下的另一個教訓是,歐洲國家們必須學會重新定義自己的國家認同。美國、澳洲與加拿大都是奠基於移民的國家,我們自身也有許多人的祖先來自其他地區。這些國家中,已沒有太多「原住民」了。如今在芝加哥的瑞典後裔比斯德哥爾摩更多,這種事是完全可能的。

 

確實,歐洲與其他西方世界不同。這裡的部落已彼此爭戰了一千年。過去2個世紀間,歐洲人在這漫長、複雜的歷史經驗上,建造了日益強大的民族國家與國家認同。

 

梅克爾可望贏得24日大選

 

歐盟自身當然也是由民族國家構成的。但其公民希望克服長久以來部落主義與戰爭留存的遺跡。由此目標評斷,歐盟的前半個世紀是巨大的成功,但受到的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否合理,當人們感覺國家認同受到威脅時,他們的部落本能就會湧現。對於真正受驚的少數人來說,布魯塞爾與麥加同樣被視為致命威脅。

 

為了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歐洲人民將必須學會利用多重身分。一名驕傲的瑞典人可以同時是驕傲的歐洲人。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德國人與土耳其人,並從這二元性中獲得優勢。自視為世界公民並非不忠誠。正好相反,這是光榮的行為。

 

這種態度的轉變可以帶來一個相當不同的歐洲。我們終將能夠擺脫古老的部落衝突與恐懼,擁抱一個互聯的、數位化的未來。可望在9月24日贏得下一個4年任期的總理梅克爾告訴德國人他們「可以作到」,但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是否將會去做仍然是未知數。我們面臨的任務相當艱鉅。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edefining Europe, and European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大家論壇》歐洲視角:川普在向全球極右派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