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中國視角:習近平的經濟轉型 是四小龍成功經驗 (上)

林毅夫 2017年12月10日 07:00:00

 

林毅夫

●1952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

 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在10月中共十九大的開幕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接著,他承諾要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國家由獲得人民支持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但也向全世界開放。

 

這是一個宏偉的藍圖,如果有誰能夠帶領中國實現這個宏圖,那就是習近平。如今,他被廣泛認為是繼毛澤東之後權力最大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所繪藍圖的許多具體細節仍有待勾畫,中國需要怎麼做才能在這個新時代真正實現現代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打造中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湯森路透)

 

取消扭曲性補貼 持續深化改革

 

新時代固然新,但作為其根本特徵的趨勢之一早已開始:中國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雙軌轉型之中。在這一方面不斷地取得進展是促進穩定、發揮中國的比較優勢並推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從而為深化體制改革鋪平道路的關鍵。

 

自1978年轉型開始以來,中國採取了一些重要改革措施,比如放開能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勞動密集產業的准入以及農村改革等。但是,中國領導人始終將穩定列為重中之重,他們採取的措施一直是漸進式的,為了保護補貼資本密集、大型國有企業而保留了許多計劃經濟時代的干預、扭曲。

 

在轉型的最初幾年裡,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資本密集型國企與中國的比較優勢相悖,因此無法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生存,需要政府保護。但是,拜高速成長和資本積累所賜,許多國企如今已經具備了自生能力。

 

現在,應該取消扭曲性補貼和保護。只有採取這一變革,同時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習近平才能夠實現他所提出的目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也是他志在構建的現代經濟體系的關鍵所在。

 

年均GDP成長率9.6% 未來潛力仍可觀

 

從多方面來說,中國已經為未來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強的基礎。在過去38年中,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年均9.6%成長速度——這是史無前例的成就。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仍有可觀的成長潛力可挖。

 

目前,作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中國與發達經濟體之間還存在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這一差距代表了勞動生產率水準的差異,說明中國在促進成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還大有可為。

 

中國在一些行業已經全球領先,包括高鐵、可再生能源和家用電器等。確保這些產業的領先和在其他先進行業獲得領先地位——如電子商務、移動設備等,這些行業商品生命週期短,並需要大量人力資本——對於國家持續繁榮至關重要。幸運的是,中國國內人才並不短缺,並且可以為新產品提供巨大的國內市場。

 

印度成長不如中國 污染卻更嚴重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充分利用多數產業、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水準差距這一後發優勢的資產,並在產品品質方面——進而價格亦然——遠遠落後於西方。如果中國能夠填補這一差距,就仍有年均8%的成長潛力。

 

其他經濟體證明了這一潛力的存在。2008年中國人均GDP(用購買力平價即PPP衡量)相當於美國的21%——這一比例相當於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台灣和1977年的南韓。所有這些經濟體隨後都以8~9%的速度又成長了20年,並且它們不如中國那樣有在產品週期短、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的優勢可以利用。

 

印度空氣污染比起中國有過之而不不及,但經濟成長卻沒中國強。(湯森路透)

 

有些人認為,盲目追求GDP增長是一個危險的遊戲。他們說,目前中國所面臨的挑戰正是拜其長期高速經濟擴張所賜。但幾十年來印度成長一直不如中國,現在卻面臨著更嚴重的污染、收入不平等和腐敗問題。簡言之,只要潛力允許,讓發展中國家不去追求較高成長並非良策。

 

改革投資效率 以提高生產率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應該不計後果。將潛力轉化為現實需要合適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條件。如果中國想要可持續地實現潛力,供給側創新政策應該輔以需求側的條件。

 

在需求側,成長可透過出口、投資和消費支撐。當出口年成長大幅下降時——從1978~2014年的平均16.5%下降到2015~2016年的負數——許多人認為消費是中成長的下一個重要驅動力,並認為消費比投資更加可持續。

 

但提高消費取決於提高收入,提高收入要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提高勞動生產率要求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如果沒有投資,就不會有創新和升級,收入和消費增長也將大受影響。

 

因此,中國不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用消費取代投資,而應該集中在改善投資效率,從而讓投資支持生產率的提高、就業機會的創造以及工資的成長上,這些是支撐國內消費的必要條件。這需要中國解決好供給側失衡,包括槓桿率過高、產能過剩。

 

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必須密切關注興起的中產階級的需要和期望。習近平明確指出,他的願景需要通過一個堅強的中共來實現,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如果中共要保持作為其權力基礎的「得民心」,就必須採取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注重於滿足群眾對生活水準、環境品質、透明度、治理、言論自由的日益提高的期望。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Economics of China’s New Er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大家論壇》紅色視角:中國公務員薪水太低 才導致貪腐橫生​

●《大家論壇》紅色視角:習近平成政治神祇 與毛鄧平起平坐

●《大家論壇》中國視角:全球城鄉差距最大國家 將成老人國度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