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
●著有《西方是否沒落了》(Has the West lost it)
中、美關係既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也是最難以預測的國際關係。被矛盾、誤解、不信任所阻撓的中美關係,成為龐大不確定性的來源,甚至可能造成嚴重不穩。而這當中,沒有什麼比正在醞釀的雙方貿易戰更能說明一切。
在目前的爭執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斷言美國貿易赤字過大是關鍵因素,而這全都是中國的錯,而美國財政部部長努慶(Steve Mnuchin)過分要求中國在2020年前,單邊削減對美貿易盈餘2000億美元。
但大多數明智的經濟學者都認為,美國貿易赤字原因來自國內結構性的經濟因素,特別是因為國內儲蓄低、長久以來的政府赤字,以及美元一直扮演準備貨幣的角色。根據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蓋農(Joseph Gagnon),如果美國想要減少貿易赤字,應該從降低自身龐大財政赤字開始。
不過美國亟需減少貿易赤字的情況還不夠明確。雖然外部赤字確實嚴重,但美國可以透過其他國家辦不到的方式存活。多虧美元是國際準備貨幣,所以美國可以獲取其他國家的儲蓄,用來補足國內儲蓄的缺口。此外,正如川普的經濟顧問委員2月提到的,美國在與全球的服務貿易餘額上呈現盈餘,當中包含中國在內。
不過抱持中國應該負責這種不理智想法的,不僅限於川普政府。川普對中國的貿易方式,比起其他政策還要廣受歡迎,因為大部分的美國人,包含許多反對川普的人,都相信中國的貿易手段並不公平。舉例來說,政治時事評論家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說過,「有一個相當基礎的重點」川普說對了:「中國是貿易作弊者」。
這些強力抨擊中國的言論都忘了一點,那就是中國廉價的進口貨物大幅改善美國勞工的生活品質。這些勞工的薪資已經停滯了40年。根據商務諮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購買中國進口商品讓美國家庭每年省下約850美金。基於美國有63%的家庭甚至無法存下500美元當作緊急用途,這筆850美元絕非可以小覷的數目。
誠如所見,對美國和其他國家採取開放貿易讓中國達成人類歷史上最快的脫貧成果,但這不代表中國收割了所有經濟利益。舉例來說,中國富士康每賣出一支800美元的iPhone,只能從中獲得7.4美元的利益,當中主要獲利都是由美國人取得。
中國政策決定者現在深信西方最重要的產物:現代經濟理論,但美國因為誤解所做出的毀滅性決策仍影響著中國。問題在於,中國是否會臣服於美國的壓力。
中國的領導層說到底還是相當實務主義。如果幾個象徵性的退讓(如日本1980年代同意的自動出口設限)可以避免衝突,中國或許會接受,但如果要求過於苛刻,甚至出現經濟層面上的不公正,中國應該會堅守底線。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努慶要求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計畫。中國已經受到美國的高科技零件出口限制(包含最近美國公司不得賣軟體或零件給中興公司的7年禁令),不過並不打算就此放棄國內的高科技發展,這對他們而言是長期戰略中相當關鍵的要素,為的是讓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提升。
簡單來說,不管中國多想採取理性手段,貿易戰確實可能同時重挫美中,而兩邊關係愈發惡化的紛爭,更有機會讓這項結果發生。
我在美國2所頂尖大學進行3個月學術研究時已明顯發現,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在近幾年已經惡化。如果中國政治決策者了解到這項轉變的嚴重性─我已經告訴他們當中幾位資深人士─他們就會了解到,中國過去20年對美國的冷靜與理性政策,在未來20年可能不管用。
要解釋美國對中國態度轉變成如此負面,需要花一整本書的空間來解釋。但有一些原因顯而易見,在未來10年裡,中國將會在經濟上超越美國,即使中國並非民主國家。許多心思縝密的美國人都告訴我,如果中國是民主國家,他們就可以與之共存。
這裡同樣又出現一些非理性思維:一個民主的中國更容易受到民粹和國家主義壓力的影響,所以可能反而對美國更加棘手。不過美國一直受到意識形態盲目的遮蔽,所以無法看見受經濟理性指引的中國所帶來的利益。
歷史學者未來將譴責美國對中長期政策並非冷靜思考帶來的成果。他們可能會專注於美國的政治極化和過度簡單的意識形態,造成高度毀滅性且毫無意義的衝突。而正是比我們更了解政治極化和這些意識形態的人士抱持如此的想法與思維。
(原標題為《America’s Collision Course With Chin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