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
• MAVA基金會總裁
科學家們十分確定,破壞自然讓人類越來越容易受到諸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響,此種疾病讓全世界數百萬人患病,數十萬人死亡,並摧毀了無數人的生活。
這也將阻礙長期的經濟復甦,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世上逾半的GDP依賴於大自然,新冠肺炎病危機是否可以敲響警鐘,讓人類有機會改變現有方針?
儘管政客聲稱,這種規模的大流行是無法預見的,但許多專家認為,鑒於人畜共患疾病(由從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原體引起)的擴散,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60%以上的新型傳染病源自動物。
這一趨勢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從集約農業(intensive farming)、森林砍伐、採礦和對野生動物的剝削,自認「一切如常()」的破壞性做法讓人們與動物更加密切地接觸,為疾病的蔓延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波拉病毒(Ebola)、愛滋病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等,這些源於動物的傳染病都是全球輕忽的警告。
但新冠肺炎病可能會有所不同。
畢竟,它比任何一種疾病都更清楚地表明,人類健康繁榮與地球間根本的聯繫,以及,這讓人們變得多麼脆弱,認為環保會使經濟崩潰的說法不僅目光短淺,同時事與願違,恰恰對環境的破壞才導致了世界經濟停滯。
此外,與之前的疾病爆發不同,新冠肺炎已促使各國政府進行前所未有的國家干預,各國政府正在制定和實施全面恢復戰略,這為人們在經濟體系中強調環境保護和恢復提供了絕妙的機會。
制定復甦戰略應遵循兩個原則。
首先,僅靠刺激是不夠的,在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下制定的更佳環保法規也是至關重要的,其次,公共支出應該以更好地平衡社會健康、經濟健康和環境健康的方式進行分配。
這意味著,人類必須投資綠色產業,尤其是那些讓我們向迴圈經濟(circular economy)邁進的產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史特恩(Nicholas Stern)等知名經濟學家發現,與傳統的財政刺激方案相比,綠色復甦方案將提供更高的回報率、更多的短期就業機會,並可以更佳地節約長期成本(long-term cost)。
例如,建設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特別勞動密集型的活動),1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是投資建設化石能源基礎設施的2倍。
其他優先事項還包括對自然資本的投資,例如大規模恢復森林生態系統,這將產生許多有價值的好處,從增強生物多樣性、緩解洪水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此外,銀行和其他金融實體應對助長自然、氣候危機的放貸行為負責。
部分決策者認識了這一點。
國際貨幣基金(IMF)公佈了綠色復甦的總體指導方針,IMF總裁喬奧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呼籲在企業救助時附加環境條件,法國政府已採取這種方法。
此外,歐盟正在制定一項新冠肺炎病綠色復甦計畫,以補充旨在恢復生物多樣性、加速向零碳經濟轉型的歐洲綠色協議,由歐洲180位政治家、企業、工會、運動團體和智庫組成的團體最近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敦促歐盟領導人採取綠色刺激措施。
為了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復甦,更多的政府需要採取綠色復甦政策。
然而,到目前為止,許多人正在做相反的事情,把資源引向對環境有害的行業和活動。
例如,根據史蒂格利茨和史特恩的研究,航空公司無條件的救助在經濟影響、速度和氣候指標方面表現最差,然而,數十億美元卻流向了航空公司,而且往往沒有附加條件。
事實上,最近的綠色刺激指數(Green Stimulus Index)顯示,到目前為止,16個主要經濟體實施的刺激支出中,超過1/4可能會造成重大和持久的環境破壞,部分國家(例如川普(Donald Trump)領導的美國政府)也放鬆了現存的環保規定,以幫助主要污染企業恢復元氣。
這種做法的合理性越來越沒有根據。
別忘了,就在大流行之前,各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野火和毀滅性的洪水,隨著氣候變化的推進,這些災難的極端天氣事件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
政客和既得利益集團可以試圖轉移人們對未來挑戰的注意力,但這並不能防止未來的危機。
未來的危機當然不會等到這危機完全恢復後才降臨,相反的,恢復正常商業往來反倒加速它們的到來。
人們現在必須建立更具韌性的體系,而非繼續從危機蹣跚前行到下一個危機,將環境保護和恢復放在目前疫情恢復的論述中心,才是完美的開始。
(原標題為《The Planet After the Pandem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