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宏專欄:蔣萬安民調開始下跌的原因

陳嘉宏 2022年03月11日 07:02:00
蔣萬安的處境很為難,在這場自1994年以來首見的首都市長選舉「正三角」裡,他其實已經沒有居高臨下俯視黃珊珊的戰略高位。(本報資料照片)

蔣萬安的處境很為難,在這場自1994年以來首見的首都市長選舉「正三角」裡,他其實已經沒有居高臨下俯視黃珊珊的戰略高位。(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有兩個與台北市長選舉相關的民調陸續公布。一個是立場親綠的新台灣國策智庫,蔣萬安32.0%、陳時中31.0%、黃珊珊24.9%;另一個是立場偏藍的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民調,陳時中則以33.6%領先蔣萬安的30.2%,黃珊珊則拿到23.3%。儘管兩個民調結果不同,但卻呈現同樣趨勢,陳時中稍微攀升,蔣萬安穩步下跌,黃珊珊則完全有左右選情的能力。

 

從台灣總統開始直選以後,選民慢慢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投票路徑:選總統的時候,統獨與意識型態是先決條件;至於地方首長選舉,候選人條件特質則相對重要。所以,許多人把蔣萬安的民調下跌歸咎於國民黨的拖累,並不盡然正確,因為多數無特別政治意識的選民選擇地方首長時並不在意候選人的統獨與政黨,否則,當初韓國瑜是如何在高雄選上的?

 

蔣萬安民調下跌的最大原因在於他自己。他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脆弱領先」,他以及簇擁支持他的支持者以為蔣萬安是20多年前的馬英九,只想持盈保泰,只想無災無難一路到公卿。選民不知道蔣萬安關心什麼、在意哪些事情,自然也看不到他的任何個性,但這種沒有議題的候選人,在首都市長選舉裡是硬傷。

 

選舉的議題設定非常微妙,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拋出了許多的議題,說了一大堆與對手不同的政見,但其實我們都是在討論「別人的議題」。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是「平民與權貴之戰」,所以,儘管連勝文攻訐柯文哲多沒政治經驗,打再多場的籃球想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卻一切都是枉然。2018年的地方選舉是「韓國瑜一個人的戰爭」,所以不管民進黨挖出多少韓國瑜的黑歷史,對他的失言挑三揀四,但連淺綠的選民都不在意,還把韓越打越高。

 

距離2022年台北市長選舉還有8個月,如果要為這場首都市長選舉設定一個主軸,蔣萬安可以有什麼想像?「蔣家子嗣王子復仇」嗎?但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本沒人認識蔣家了。「首都市長可以這麼年輕帥氣」嗎?但這招在20年前馬英九參選時就用過了;而重點是現在回頭來看,帥氣的市長若「中看不中用」,往往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鶴明認為,蔣萬安選舉的最大問題是國民黨的民代與基層早已被柯文哲滲透,言下之意是勸告蔣應該動手切割柯文哲。只是,路線的切割本應是黨的事情,國民黨坐視柯文哲侵蝕基層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黨中央沒有作為,要一個首都市長參選人出手,實在太為難蔣萬安。更何況,蔣的個性溫吞不得罪人,要他故做強硬與柯文哲對壘,也與他的一貫風格不符,顧此失彼反而可能兩面得罪,似乎也不是一個好建議。

 

蔣萬安無法拋出議題,那議題就會被別人設定。對黃珊珊而言,這場準備了20年的戰役是一場「治理能力V.S.蔣家血脈」之戰,而由於柯文哲心心念念要選總統,民眾黨也會傾全力提供黃珊珊足夠的彈藥糧秣,就是要拉下國民黨的提名人。至於民進黨,若最後推出的是陳時中,首都市長選舉就變成為過去兩年的防疫成績信任投票,以台灣目前全世界最低的感染率及死亡數,恐怕很難有人可以匹敵。

 

蔣萬安的處境很為難,在這場自1994年以來首見的首都市長選舉「正三角」裡,他其實已經沒有居高臨下俯視黃珊珊的戰略高位。另一方面,國民黨內有意投入首都市長選舉的人選至少還有一打以上,若態勢持續惡化,蔣萬安恐怕連獲得提名都會出現問題。

 

距離正式提名還有三個月,除非對手自爆,否則以蔣萬安的從政經歷,實在很難期望他有能力翻轉這個劣勢;至於國民黨內的權力山頭則是各懷鬼胎,更難寄望他們齊心抵禦外侮。國民黨想在這次拿回首都執政權,遠比民調上的數字要困難得多。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