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看兩岸】學者促增加國防預算 「和平不是乞求而來」

蔡慧貞 2022年03月10日 21:16:00
以俄烏局勢看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認為,建立自身防衛能力,才能阻卻戰爭的發生。(張哲偉攝)

以俄烏局勢看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認為,建立自身防衛能力,才能阻卻戰爭的發生。(張哲偉攝)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今舉行座談會分析台海情勢,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認為,以俄烏局勢看台灣,對台灣而言,自我防衛的國民意識相當重要,「和平不是乞求而來,和平是堅持自身實力、建立自身防衛能力才能阻卻戰爭的發生」。

 

國防專家、淡江大學整合戰略中心主任蘇紫雲則指出,目前看來俄羅斯初步戰略規劃是失敗的,島克蘭是歐洲民主防衛的最前線,台灣則是印太民主最前線,但台灣較為幸運,台灣比起烏克蘭,在地緣政治、戰場環境都比較有優勢,但他認為現有國防預算太少,中國公布的國防預算較2021年增加7.1%,相對而言,台灣的國防預算雖微幅增加,但總額仍不足,因此他認為要增加常態國防預算至4800億(佔GDP2.2%),「我國應向外界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他國才會更願意幫助台灣」。

 

 

中山大學亞太所教授郭育仁則說,美國的情報與狀況感知能力最精準也最即時,美國早在去年就提醒世界俄羅斯恐入侵烏克蘭了,但很可惜烏克蘭未能警覺,但這對於歐洲民主國家都是一記警鐘。而中國與俄烏關係都很好,也因此在俄烏戰爭中顯得很尷尬。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烏克蘭對中國在原物料、武器科技進口都非常重要,也是中國「一帶一路」進入歐洲的重要門戶,但若中國能介入調停俄烏衝突,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可能在戰後缺錢,討好兩國更有助中國國防科技進步,也有助於中國武統台灣,中國的下一步有待觀察。

 

中山大學亞太所教授郭育仁分析,未來若中國介入調停俄烏衝突,烏克蘭或俄羅斯可能在戰後缺錢,討好兩國將有助中國國防科技進步,也有助中國武統台灣。(張哲偉攝)

 

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也表示,烏克蘭戰爭不應被視為美俄對抗,美國仍然將重心擺在印太戰略,這也顯現美國不會因為俄烏衝突就轉移戰略重心,美中對抗的本質仍不會改變。印太近來也開始出現類北約的盟約關係,面對中國強敵,台灣應該靠自己保衛自己。

 

《上報》關注俄烏戰爭,特派採訪團直搗「北約最前線」,挺進烏克蘭傳遞最新戰況,將不定時於官方臉書Twitch同步直播,敬請持續鎖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