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不只是憲政問題 而是國安問題

宋承恩 2024年05月24日 00:00:00
當前問題不只是國會擴權;而是國會擴權可能被拿來做什麼,且要看到中國因素才能見到問題全貌。(攝影:王侑聖)

當前問題不只是國會擴權;而是國會擴權可能被拿來做什麼,且要看到中國因素才能見到問題全貌。(攝影:王侑聖)

公法很重要,但當前問題不只是國會擴權;而是國會擴權可能被拿來做什麼。要看到中國因素才能見到問題全貌。當前在立法院發生的,是假借國會改革名義,不折不扣的國會擴權。

 

一整天我們不斷面對目前條文是否違憲、如何違憲、憲政機制是否能處理、可能處理方式、乃至翻譯法條的各項問題。這些非常重要:牽涉權力分立、處理僵局的憲政機制、乃至憲法訴訟等知識 ,需要公法學者大量投入。但這些不是問題的核心;如何在憲政上處理國會擴權,不是問題的核心。

 

問題的核心,在於國會擴權要用來幹什麼。

 

在這點上,必須假設最壞情況。有工具不會不用;不會不在最傷害台灣,造成損害極大化的的方式來使用。擁有可以製造台灣社會混亂、侵害人民權利的工具時,敵人會留情不用嗎?別傻了。這套東西過了,必定對台灣造成損害。

 

現在是法律戰,但武器不是我們原先想的,中國的法律手段、國際手段或改變現狀手段,武器是我們自己的法律。這套東西不過,他們會用同樣的模式,轉到下一個戰場作戰。情勢遠比原先所預想的凶險。與十年前相比,當前敵人就在本能寺─體制內擁有權力的國會,而外面有一群積極造謠部隊。

 

我很不願意講這些,或用「代理人」來相稱,但如果你了解中共,長期觀察中國在國際與各國的三戰所下的工夫,會知道我講的百分百為真。而實際上因為體制角色做為代理人者,非常可能主觀上沒有如此意識。

 

我也極端不願意把當前問題加上「國安」兩字,但你若仔細想想這些「國會擴權」法案的可能運用,以及實際上已發生的案例,當前情況已構成嚴重的國安問題。問題是,憲政上有足以抵擋這些法條造成損害的機制?在釋憲提起乃至判決作成之前,損害恐早已造成。

 

更不要說憲法法院很可能以國會自治或其他理由選擇不介入。我希望賴總統的團隊要把當前這套東西視為國安問題,思考防範機制,至少立即做國安風險評估,而不只是叫柯總召不斷放話釋憲。具體而言要沙盤推演此案的發展,而且要以最壞情況打算,例如策反可能嗎?策反誰?誰去做?群眾擋得下來嗎?國眾最高機密版一旦過,有什麼憲政機制或手段可以擋。

 

若仍公佈實施,立法院會在什麼領域行使其調查聽證權,「練習」取得的新玩具,這些會造成什麼影響。具體例子可以參照苗博雅直播中所舉例子。他是同時有法律與政治實務,又有教育者聖光的人才。

 

而且國安風險評估要快,恐怕沒有叫機關交報告,專家學者集思廣益,或聽太多雜音的時間。再說一次,憲政很重要,但當前情況不只是憲政問題(還有不少學者認為連這都夠不上),而是敵國運用我們自己的法律,自己的機制,削弱我們的國家要素的問題。這樣的意識不可以沒有。

 

我們學法律的,不能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由我們所理解的「法律」思考真實問題;而是要由法律的 implications ; 法律所造成的實際效果/作用,思考問題。更不要對台灣所面對的安全情勢,閉眼不看,然後對於開放性自由民主抱持未經實證的盲目信心。彷彿「安全」是個髒字。而政治人物更不能只由政治利益或選舉勝利角度考慮事情,而把維護國安放在一邊。(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