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有一天 如果台灣引爆美中全面戰爭……

顧爾德 2023年12月18日 07:00:00
台灣當然是中美引爆戰火的最危險地帶,隨著中國掌權者習近平的擴張野心,中、美軍事對抗也隨之擴大延伸。(美聯社)

台灣當然是中美引爆戰火的最危險地帶,隨著中國掌權者習近平的擴張野心,中、美軍事對抗也隨之擴大延伸。(美聯社)

台海安全不只個區域個案,而是美中全面對抗的一環,這已逐漸為共識。如何因應戰爭發生以及如何避戰,都得從這個大戰格局來思考。

 

美中戰爭將是一場長期戰爭

 

中美兩霸開戰,在十年前還是個假設性議題,如今已是這兩個強權都得納入軍事作戰規畫的主課題。就地緣戰略觀點,台灣當然是中美引爆戰火的最危險地帶,而隨著中國掌權者習近平「中國夢」的不斷膨脹,擴張野心已危及整個印太地區,中、美軍事對抗也隨之擴大延伸。

 

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計畫是希望速戰速決,在美國尚未能反應之前就佔領台灣,造成既成事實,藉此讓美國與盟友打消介入援台的想法。不過, 台灣牽涉到雙方的印太整體戰略利益,美中雙方都難以承受在台海失敗造成的損失,所以一旦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擴大成中國與「美國隊」在印太地區的全面性戰爭;就如同將邁入第三年的烏克蘭戰事一樣,不會是個速戰速決的衝突。美國戰略專家克雷內維奇(Andrew Krepinevich)形容,一旦美中戰爭爆發,就會像二次大戰(The Big One)一樣是個長期戰爭。

 

為什麼美中走向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學者孔誥烽在《帝國爭霸》中清楚地指出,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轉向資本輸出國發展,於是也步上其他資本主義國後塵,「這些國家為了經濟利益而向海外擴張,才發現必須把自己的政治軍事力量投射到主權領土之外保護海外的經濟利益。」中國走向帝國主義之路, 使得既有的帝國強權、尤其是美國更加焦慮,美中競爭也定調為帝國爭霸。

 

帝國爭霸得做好戰爭的準備。美國為了準備這場長期戰爭, 鞏固盟友是重中之重;而對台灣而言,除了美國的支持,印太地區各國是否會以各種形式支援,將是能否成功抵抗中國入侵的重要關鍵。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盟友,日本、南韓和澳洲,都表態挺美;印度也加入「亞洲版小北約」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與美、澳、日進行戰略合作、共同軍演;至於東協(ASEAN)各國則成了中國與美國拔河的重要戰場。最近日本、中國與東協的外交動作,正透露出雙方在為這場美中長期戰爭做準備。

 

一旦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擴大成中國與「美國隊」在印太地區的全面性戰爭。圖為美國航母雷根號。(取自US Navy)

 

十二月十六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與東協領導人們舉行特別領袖會議,名義是為了慶祝日本與東協合作五十周年而舉行,不過峰會重點直指中國在南海的擴張──根據草擬的聲明,與會領導人將承諾加強「海上安全合作」,防範中國對南海日益增強的野心。對日本而言,南海是重要貿易走廊,能源進口要道;而對東協各國而言,北京藉「九段線」宣示的主權幾乎囊括了整個南海區域,有如侵門踏戶。

 

峰議一個重頭戲是:岸田在峰會上宣示,日本將透過在「政府安保能力強化支援」(OSA)提供國防物資給「與日本有共同基本價值觀的國家」。

 

OSA是在今年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首度揭示的,在日本和平憲法規範下,日本已實施「政府開發援助」(ODA)以推動對外援助,而OSA是強調要援助提升同盟國的國家安全保障能力,二○二三財政年度預算中編列了二十億日元。這標示著日本從「經援」擴大到「軍援」,更實際投注資源強化區域安全。今年四月OSA上路後,官房長官松野博說,要創造有利的安全保障環境,除了強化自身國防力量,「提高盟國的威懾力也不可或缺」。在強化日本自身國防上,二○二三會計年度國防預算6.8 兆日圓(450億美元)已是日本歷史新高。據Japan Times報導,日本下年度國防預算再創新高,達7.7 兆日圓(540 億美元)。

 

越南備受美日中大國「寵愛」

 

這次峰會期間, 日本與馬來西亞簽署安全協助協議,日本透過OSA提供約四億日圓的船艇和無人機設備給馬來西亞。在此之前,岸田於12月初訪問菲律賓時,就宣布日本首度依OSA計畫,向菲國軍方提供海岸監視雷達等軍事設備。據《共同社》11月中報導,一樣與中國在南海有主權爭執的越南,將會是OSA繼菲律賓後下一個適用國,日本政府擬將在南中國海與中國有主權之爭的越南。

 

東協各國是美、日、中競相爭取的盟友,其中越南近來更備受「寵愛」。十一月底,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到日本進行國是訪問,與岸田會談中決定要把將日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時將展開越南適用OSA的討論。不過,武文賞這趟訪問中對OSA項目並未達成具體結論,原因就在於:越南在美日與中國之間企圖保持穩健、或者說是曖昧的立場。

 

此前,越南去年與南韓已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越則是今年九月美國總統拜登訪越時簽訂;不過,早在十五年前越南就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只是不管對哪個國家,越南都未鬆口建立軍事同盟關係。越南堅持「四不政策」: 不加入軍事聯盟、不與其他國家軍事結盟以對抗第三國、不允許外國在越南境內建立軍事基地、在國際上不使用武力。即使越南允許美國航艦到訪,也買了美國F-16戰機,但對與美、日形成軍事盟友關係仍保持謹慎。

 

就在武文賞訪問日本不到半個月,習近平就赴越南進行國事訪問,並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簽署了36項合作協議,包括投資連接兩國的鐵路、電信、數位合作;同時提升兩國安全關係,包括在北部灣聯合軍事巡邏,並建立一條熱線於解決「因海上漁業活動而引發的意外事件」。

 

其實,中越兩國在2000年就簽 署了北部灣爭議的協定,也建立了聯合巡邏制度。即使北部灣的爭議稍平息,中越兩國在西沙、南沙域主權爭議反而深化。2014年中國在南海地區設置鑽油平台,引爆越南民眾排華風潮,還波及寶成、台塑鋼等台商廠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未能緩和中國對越南領海的覬覦。

 

習近平訪越當然是要阻止越南和美國越走越近。(美聯社)

 

習近平訪越當然是要阻止越南和美國越走越近。同時更想把越南拉進一帶一路中。12日習近平到訪當天,在越共黨報《人民報》(Nhan Dan)發表文章稱要和越南建構「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時代的外交話術,2018年人大修憲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序言。這個詞常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起表述,把「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與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統一起來」。至於具體實踐方法就是把各國拉進一帶一路。

 

越南領導人多年來都會參加一帶一路論壇,但並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項目或接受亞投行的投資貸款;中南半島的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皆接受了中國「命運共同體」一詞,越南則長期拒絕。這次越中共同聲明的中文版使用了「中越命運共同體」一詞,但越南官媒報導是用「未來共享共同體」來表述。不過,雙方協議中的鐵道建設,中國可能提供捐款援助;接受中國捐助,是越南少見的立場改變。

 

習近平十二日到訪河內時,越南總理范明正到機場迎接;就在習近平離開越南三天後,范明正十六日現身東京日本東協峰會,與岸田熱情擁抱。越南的例子說明了美日、中國兩陣營在印太地區固樁拔樁的激烈交手,這影響到一旦美中爆發衝突,雙邊陣營強弱態勢。

 

不能讓中國認為機會大於風險

 

前面提到的戰略專家克雷內維奇就在《外交政策》(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與冷戰時期美國領導的北約和蘇聯華沙兩個對峙集團相較,之前兩集團都是嚴格組織的軍事聯盟,而當前印太地區則是地緣政治局勢混沌(geopolitical jumble)。 儘管中國與北韓、巴基斯坦和俄羅斯關係菲淺,卻未正式聯盟;美國則是在印太地區則透過一系列雙邊關係,串聯起澳洲、日本、菲律賓、南韓、台灣和泰國,形成一個以華府為中心的輻湊型聯盟關係。 相較之下,北約中若一個成員國受攻擊會被視為對全體成員的攻擊,但美國在亞洲盟友並沒有這種共同防禦承諾。

 

這種印太結盟現況當然對台灣較不利。

 

如果中國在印太地區發動侵略戰,澳洲和日本這兩個與美國最密切的盟友,有較強烈動機向外投射軍力;至於其他美國盟友,若較屬理念認同的結盟者,可能會出面援助被侵略者(例如台灣);其他較現實主義的盟友,會看最初戰役哪一方較佔優勢而選邊。至於印度和俄羅斯會不會出手將具關鍵影響力──他們可能讓美中戰線更擴大。

 

若由東協各國將來美中爆發衝突時可能的態度來反思台灣南向政策,一方面應思考如何利用南向政策增強各國對台灣的支持?若做不到,是否還該繼續把更多雞蛋放在可能不利台灣的國家?

 

烏克蘭戰爭曝露出美國和其盟友在主要軍事武器系統上的生產能力不足(台灣也因此許多軍購被延宕)。 克雷內維奇強調,華府及其夥伴必須重振軍工基礎,才能提供未來持續戰爭所需的武器。這也是美國與日本目前努力在補課的。

 

美國其盟友們必須讓北京相信,「美國隊」擁有在這場長期戰爭中獲勝的資源和持久力。(美聯社)

 

克雷內維奇長期在國防部理論評估辦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 ONA)工作,這是美國軍方規劃長期軍事願景的智庫。智庫1973年成立後一直由馬歇爾(Andrew Marshall)主持一直到他2015年退休。馬歇爾是美國軍方較早關注中國軍事戰略的國防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幾本有關中國軍事戰略的著名作品,都是在他支持下出版。克雷內維奇長期追隨馬歇爾,傳承到他對中國軍事觀察力;依克雷內維奇判斷,美中軍事衝突可能仍然是有限的、不會動用到核武,但持續時間比一般想像的長得多,也將會讓經濟、基建與社會福祉付出更深遠代價。

 

那麼要如何避戰?克雷內維奇提醒美國其盟友們必須讓北京相信,「美國隊」擁有在這場長期戰爭中獲勝的資源和持久力。如果不這樣做,「中國可能會得出結論:使用軍事力量追求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會是機會大於風險的。」

 

備戰才能止戰,是蔡英文政府一直強調的。台灣民眾得深思這場可能戰爭的深遠影響,才能真正有決心做好備戰止戰、追求和平。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