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回憶錄:告別《九十年代》

李怡 2022年06月09日 07:00:00
1987年,月刊的全部工作人員,前左起:邱近思、李怡、葉翠雲、方蘇;後左起:周賜傑、黃國忠、常壽林、馬奇金、魏天斐。(圖片由作者提供)

1987年,月刊的全部工作人員,前左起:邱近思、李怡、葉翠雲、方蘇;後左起:周賜傑、黃國忠、常壽林、馬奇金、魏天斐。(圖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青年作家陳雅明為我編的《李怡語粹》一書中,有一章「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收錄了我主編這本雜誌28年4個月共十一篇自述編輯心路歷程的文章,從「發刊詞」到「休刊詞」,最後一篇是「我們完成了怎樣的歷史任務」。

 

在1998年5月號的「休刊詞」中,我說創刊不久交的朋友,許多那時都還是大學生或資淺學者,現在不少人已經是名醫、銀行家、大學教授以至大學校長了,而我28年來沒有升職,仍然每月組稿、看稿、寫稿、採訪、整理談話記錄,做的都是同樣的事。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年頭確是白了,有沒有悲切呢?我可以坦然地說:沒有!因為這28年多,是非常充實的人生。表面上每個月都做同樣的事,但實際上每個月都有新鮮感。

 

跟著下來這段話,我至今仍然在胸中迴盪:「我們以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時光,去經歷過去兩岸三地翻天覆地的變化。翻閱28年多的刊物,上面記載著時代的變化,也記載著自己過去的歲月,更記載了我們在時代變化面前的思考。這些變化與思考,已經壓縮成了一小塊,被置於我們的腦子裡,使我們思想清晰,不再迷惑。不僅是讀者、作者、編者共同創造了這本雜誌,而且是這本雜誌也創造了我們。」

 

如果曾經是我們生命中那麼有價值的雜誌,為什麼要休刊?

 

不是政治因素。儘管我對九七後言論自由的空間不樂觀,但那時主權轉移未滿一年,司法獨立仍然對言論自由有足夠的法律保障。也不是經濟因素。因為我們在財政上雖不寬裕,但仍然站得住。休刊是基於社會現實的因素。

 

過去在兩岸三地都存在極大變數的時代,《七十》《九十》都會接到許多來自讀者的尖銳、深刻的文章,編輯部同仁也會廣收資訊寫出深入報導。而在海峽兩岸的言論封閉時代,或在九七問題雖有定論卻仍有議價的期間,這些文章不僅在香港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也會「外轉內」對台灣和大陸發生影響。

 

1998年,台灣民主體制已經建立,自由媒體已經到了有點氾濫的程度;香港主權轉移後社會似乎沒有大變化,人民的法律權利仍然維持;大陸的資本主義經濟與專權政治並行的局面,就看不到會有改變。在兩岸三地都處於凝固狀態之下,媒體主流若非教人賺錢就是教人花錢,煽色腥與扒糞文化爭輝。我個人並不反對這些社會文化狀態。坦白說,我自己有時也會看這類圖文。畢竟政商娛也確實有他們竭力要掩蓋的糞坑。不過,這樣的社會氛圍,就使嚴肅政論刊物的生存空間難以擴大,只會缩小。

 

28年多,我們雜誌刊登了許多好文章,產生了不少新寫手,一些具寫作和思想潛能的知識人,在《七十》《九十》中找到他們發表作品的園地。他們也許未必會想到,從接到來稿到刊登在雜誌上的過程中,背後的編輯人員和營運人員的辛勞。一本嚴肅月刊和一本娛樂週刊不一樣,即使看的人再多,據說商戶也不會認為適合在這樣的雜誌登廣告,每月一次的銷售量也養不起較多的工作人員。因此,我們一向以來都只有幾個員工。

 

憑著共同理念,自1981年脫離左派陣營後,《九十年代》的員工大致上都相當穩定。主要員工都在本刊工作十年以上。負責營運和財務的是葉翠雲;執行編輯是方蘇,他兼管香港新聞的審稿與評述;負責大陸新聞的是常壽林;負責台灣新聞、後來派駐台灣既管經營又兼編務的是邱近思。他們都非常辛勞。尤其是方蘇和邱近思,都一直單身,而且也白了少年頭。而我則統籌香港、台灣兩個版本的規劃,每期寫作一些重點文章,聯絡外界,接受訪問。我很忙,但享有雜誌帶來的名聲與光環。而他們,只是默默奉獻,非常辛苦地奉獻。我對此不會無感,只是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1997年,常壽林不幸病逝。11月,方蘇向我提出,他想工作到1998年7月。他說他早年追隨趙少昂學畫,為了參與《九十年代》工作,他放下畫筆十多年。常壽林去世,使他感到人生無常,年歲漸大,再不回到畫室就沒有機會了。他的想法我很能夠理解,也感謝他十多年的奉獻。

 

常壽林去世,方蘇請辭,我也想到自己的年紀。那一年我已62歲,以這樣的年齡擔任總編輯已感吃力,若再兼執行編輯,恐怕就力不從心了。再請人吧?財政上還可以,但在那時候的社會氣氛下,願意為理念而奉獻的人已很難找到,常壽林歿後補缺都不易,負重責的執行編輯就更難了,何況聘後還要加以訓練融合。

 

另一位在台灣任台版總管和編輯的邱近思,兼顧所有在台的事務,工作繁重到使當時在台灣的學者翟志成說她過著「半個月像人,半個月像鬼」的生活。她還年輕,仍然願意堅持下去。但香港版若結束,台版沒有了香港雜誌的特色就失去定位。我覺得也該讓她告別「半人」生活了。

 

於是,我在董事會提出休刊的建議,獲得通過。

 

1998年4月號我發表將於5月號後結束的告讀者書。在香港、台灣和海外的回應之洶湧,讓我有點吃驚。(失敗者回憶錄151)

 

※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近年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社論、專欄,時常批評當道,立場反共。李怡近年移居台灣,持續發表他個人的「失敗者回憶錄」系列文章,本報從第91篇開始連載,前90篇則連載於《風傳媒》。

 

關鍵字: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