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開始被打,後來就打人」 黃秋生恐怖的兒時記憶都是他表演的養分(上)

吳維書 2021年10月31日 12:24:00
香港影帝黃秋生來台主持《開著餐車交朋友2》,用食物串起與台灣的情感。(LINE TV提供)

香港影帝黃秋生來台主持《開著餐車交朋友2》,用食物串起與台灣的情感。(LINE TV提供)

60歲香港影帝黃秋生今年來台拍攝LINE TV、東森的《開著餐車交朋友2》。延續上一季的風格,他依然發揮挑剔味蕾,對食物下苦功,與本季新搭檔莊凱勛、蔡凡熙一起奔馳在台灣的大街小巷,用食物與各地鄉親搏感情。

 

在香港長大的黃秋生,習慣香港街頭湯濃餡鮮的餛飩麵,對他而言那就是家鄉味,就算來到以美食聞名的台灣,光湯頭他就覺得極不習慣,他說:「台灣煮的湯跟香港不一樣,當然湯有很多種,台灣是湯水,就是我們講的滾湯,可以吃湯裡面的料;香港是煲湯,煲湯煲到最後,材料幾乎都沒味道,所以料是不吃的。」一番話將兩地不同的煮湯手法講得透澈。

 

 

黃秋生(左)在《開著餐車交朋友2》與蔡凡熙(中)、莊凱勛一拍即合。(LINE TV提供)

 

黃秋生談自己對吃的講究與挑剔,「我從小就喜歡吃,可能是媽媽訓練的,我搞不清楚這是天生還是媽媽把我變成這樣的。」他小時候家裡窮,只能念寄讀學校,平日校園沒有什麼好吃的,只要有機會,媽媽就會盡量帶他去吃好東西,讓兒子見識什麼叫做好食物,「她帶我去西餐廳,那時候根本分不清楚龍蝦湯是什麼菜,反正只知道是好吃的西餐,媽媽在過程也教我餐桌禮儀。」

 

1955年,黃秋生的英籍生父赴港工作,與他的媽媽相遇相戀,6年後迎來黃秋生的誕生,本以為會是這個跨國小家庭的幸福起點,但黃秋生4歲時,父親離開香港,從此音訊全無。被留下的媽媽此後半生勞苦,只為了養活兒子跟自己。當年的西餐廳在香港是高檔消費,做勞力工作的媽媽想帶放假的兒子去體驗,自然不是那麼容易,但不管多麼辛苦,她始終堅持。

 

黃秋生(左)與母親感情非常好。(取自黃秋生臉書)

 

黃秋生成長背景辛苦,多數時候都吃不起昂貴食物,「20幾歲還不知道什麼叫好的義大利麵,後來開始賺錢之後,花很多錢去吃,什麼都吃,那時米其林每年都有一本書選香港餐廳,我瘋狂到從第一版開始吃,每家都去吃。」

 

但他最難忘的,仍是記憶裡媽媽親手煮的料理。「最懷念我媽媽煮的菜,她煮的龍蝦湯很好吃,還有馬來西亞很鹹的肉丸,以及鑲魚肉,把魚肉弄碎再放回去拼完整的魚料理,需要繁複手工。」黃秋生的母親於2018年過世,他說起兒時回憶,臉上有著淡淡笑容。

 

黃秋生(中)2018年因為媒體的報導,找回同父異母的兩位哥哥(左二與右二)。(取自黃秋生臉書)

 

黃秋生在《開著餐車交朋友》曾說自己以前每年9月2日生日都在學校度過,自然不會有慶生活動。聊起兒時校園生活,60歲的他依然歷歷在目,他說:「以前ADD(注意力缺失)、閱讀障礙這種問題不受重視,所以學校一開始以為我是白癡,做了測驗發現我的智能是正常的,但是因為太頑皮,所以沒有學校收,後來有人騙我寄讀學校每天都在打球,所以我就進去讀了。」

 

「進去第一個禮拜就看到高班的人在打架,一個人從班房(教室)的頭,滾到班房尾,我坐在旁邊整個人傻了眼。」他後來才知道那所寄讀學校專收頑童,學生可能家庭有狀況,或是偷過東西、坐過牢,很多小孩都是超齡就讀。「我在學校非常不適應,一開始被人打,後來就打人,慢慢學會暴力,怎樣在學校生存。」不過,他也笑稱這些恐怖的兒時回憶,後來都轉化為表演養分了。

 

黃秋生與台灣很早就結下緣分,但最開始,他害怕來台灣。「小時候有親戚在台灣,我在香港沒學校要收,我外婆就說:『讓他去台灣讀書。』哇!我怕得不得了,當年入境台灣,男生的頭髮不能過耳朵,過來讀中學還要當兵,一到台灣就不可以回去,嚇得要死。」戒嚴時代的台灣在小時候的他心中,比什麼洪水猛獸都可怕。

 

黃秋生年輕時的劇照,看起來仍有幾分兒時的桀傲不遜。(取自黃秋生臉書)

 

他笑說:「還好沒來!以我的個性,要不就是槍斃,要不就是變大哥。」十幾歲的時候,因為有舅舅在台灣當外交官,所以家人想一起來探親,所有人的簽證都批了,唯獨他的卡關,「我媽媽打電話問,對方後來告訴她:『批給他是可以,可是最好叫他不要來,因為他來了會找人跟著他,問他家裡為什麼有五星旗?』聽完我媽媽轉述,我心想:『為何我房間有五星旗,他們(台灣政府)都知道啊』!」

 

這幾年黃秋生經常往返台灣,去年到今年與台灣團隊合作下來,他對台灣早已改觀,誇讚:「台灣工作環境很好,有空間給大家去思考,那種變態、奴役的環境本來就不應該存在。」這也成為他想來台定居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台灣新戲趕緊來找我拍!」

 

《開著餐車交朋友2》每周五中午12點在LINE TV全網獨播,每周六晚間10點在東森播出。

 

 






回頂端